凝心聚力谋发展 推动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
今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回眸过去这5年,昆明发展令人欣喜、鼓舞人心。
难忘“十三五”,昆明牢记使命、砥砺前行。这5年,是克难奋进、书写出彩华章的5年,昆明城市综合实力逐年提升;这5年,是奋勇争先、实现赶超跨越的5年,昆明经济发展量质“双提升”;这5年,是共享发展、不断改善民生的5年,昆明人的幸福指数持续提升;这5年,是攻坚克难、生态环境更加美好的5年,昆明谱写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崭新篇章。
奋进“十三五”,昆明不负重托、硕果累累。5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昆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一往无前、只争朝夕的奋斗姿态,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推动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
5年来,始终充满着生机活力、激荡着奋进力量的春城,在新时代交出了一份精彩的“昆明答卷”。
争先进位赶超跨越
推动昆明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强调,一定要牢牢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动摇,在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上下功夫,在提高创新能力上下功夫,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功夫,在深化改革开放上下功夫,扎扎实实走出一条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子来。
殷殷嘱托指引方向、照亮征程。“十三五”期间,昆明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突出抓好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着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提升经济运行质量效益,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实现了争先进位。201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6475.9亿元,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的排名从第17位跃升至第12位。
量的增长也伴随着质的提升。根据经济发展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测算对比,昆明经济发展质量指数在全国27个省会城市中的排名由2009年的第18位提升至2018年的第11位,前进7位,经济发展质量呈现持续向好态势。
产业兴则昆明兴,产业强则昆明强。5年来,昆明坚持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提升发展质量效益的关键,基于大生态、依托大数据,重点发展大健康、大旅游、大文创,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先进装备制造业等产业,着力构建高端引领、协调融合、绿色低碳、优质高效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旧动能加快转换,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4∶30∶66。
一串串数据和一个个项目是最有力的证明。昆明细胞产业园开园,昆明大健康产业示范区、国家植物博物馆建设稳步推进……大健康快速发展,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大旅游提速发展,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5.26%;大文创突破发展,深入推进文化建设和产业发展“510”工程,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94%;数字经济加快发展,浪潮云计算产业园等重大项目落地,京东方OLED微显示器实现量产,5G智能手机实现“昆明造”;加快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乘用车制造实现“零”的突破;现代服务业发展扩量提质……脚踏实地、砥砺奋进、持续赶超的昆明,正奏响高质量发展“最强音”。
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
高质量推进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
成功创建为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成为全国首个创建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的省会城市,以总评分第一名的成绩荣获联合国人居署“国际花园城市”金奖,连续两年上榜“中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荣获2020“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质量十佳城市”,获得“世界春城”全球第一,摘得全球避暑名城榜首……
这一连串荣誉的背后,是昆明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的具体实践,是昆明不断朝着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反映,也是昆明“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崭新成就的最好证明。
新理念引领新发展,新作为绘就新华章。过去5年,昆明的发展是全方位、高质量的。
这是创新发展动力澎湃的5年。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5年来,昆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扎实推进,金砖国家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南亚东南亚科技服务业合作中心落户昆明,昆明生物医药大健康科创中心、高原特色农业科创中心等挂牌运营,入选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加强科技合作交流、加快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全社会R&D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1.6%,2019年全市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9.13%;坚持用好改革关键一招,15项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一网四中心”“七办”模式走在全国前列,全市深化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一个创新资源充分聚集、创新创造活力持续释放的区域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正加快建设。
这是协调发展全面开花的5年。5年来,昆明坚持规划引导发展,统筹城市核心区、功能拓展区、生态涵养区发展,推动形成“两核一极两区六廊”城市格局,重点片区建设步伐加快,呈贡区发展全面提速,晋宁撤县设区;扎实推进以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沪昆高铁、云桂铁路建成通车,城市轨道交通加速成网,长水国际机场年客运吞吐量超4800万人次;有序实施城市修补和有机更新,持续提升城市品质、完善城市功能,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美丽县城”“美丽乡村”和特色小镇建设,加快农村地区发展步伐……城乡融合发展、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提速,昆明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这是绿色发展取得突破的5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5年来,昆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努力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三生共赢”发展之路。作为昆明的“一把手”工程和头等大事,滇池保护治理取得突破性成效,全湖水质由劣Ⅴ类好转为Ⅳ类,实现了近30年以来的最好水质;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2019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主城空气质量水平长期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生态创建和生态保护修复扎实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建设成果不断巩固,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2%以上……“春城绿”“昆明蓝”“四季花”已经成为最亮丽名片,并朝着努力打造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示范城市和“美丽中国”典范城市阔步前行。
这是开放发展持续深化的5年。昆明要发展,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5年来,昆明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持续扩大对外开放,开放型经济发展壮大,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挂牌成立,获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国家文化出口基地等,2019年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908.7亿元;对外交流合作平台加快构建,入选中国最具竞争力会展城市,国际友城“朋友圈”日益扩大,南博会、上合昆明国际马拉松赛等影响力不断提升,明年还将在昆明举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和中国国际友好城市大会……昆明的国际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显著提升。
这是共享发展增进福祉的5年。悠悠万事,民生为大。5年来,昆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放在首位,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强化民生保障、办好民生实事,2016年至2019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2%以上都投向了民生领域,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升。这些民生福祉看得见、摸得着、享受得到——2019年底,3个贫困县、404个贫困村、9.58万户35.0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出列;“三名”工程卓有成效,引进22所省外名校来昆合作办学或举办学校30所,新增、拓展优质学位23万余个,同时在病有所医、困有所助、劳有所得、住有所居、老有所养等领域持续发力;创新社会治理,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昆明特色的市域治理现代化路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初步形成,群众安全感、满意率持续提升,2019年昆明市公共安全感指数居全国省会城市首位……共享发展的成果,让昆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逐渐变成现实。
在回望中激发奋进力量,在展望中开启新的征程。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历史的指针指向新的刻度,昆明将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砥砺前行、开拓进取,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奋力开启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新征程,书写更加辉煌的时代篇章。(昆明日报 首席记者贾献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