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开放推动辐射中心建设
云南“十三五”规划建议解读之三 |
双向开放推动辐射中心建设 |
|
昆交会上的东盟国家展区 本报记者 杨峥 摄 |
背景 《中共云南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开放是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深化国际合作和国内区域合作,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形成“走出去”“引进来”双向开放新格局,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以扩大开放带动创新、推动改革、促进发展。 话题 “十三五”崭新航程已经开启,在新一轮改革开放大潮中,云南将如何把握自身优势,提升开放能力和水平,不断开创对内对外开放新局面? 提升双向开放门户作用 围绕辐射中心建设,把扩大开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发挥我国与南亚东南亚双向开放重要门户的作用,提升服务内陆省(区、市)走向南亚东南亚的能力和水平,开创对内对外开放新局面,构建我国对外开放新高地。“这样的开放视野,是我省‘十三五’对外开放发展思路和目标的创新与突破。”省社会科学院东南亚所研究员陈铁军认为,《建议》高度重视双向开放,是我省审时度势、认真剖析国内国际形势所作出的重大决策。 目前,云南建设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的国际交通枢纽、实现彼此的互联互通已经初具雏形。公路、铁路均已形成了“七出省五出境”的交通网络,中越、中老、中缅、中缅印等五条出境公路正在形成;同时,云南依托长江、珠江、澜沧江、红河、伊洛瓦底江还构建了“两出省三出境”的水运大通道;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位居全国第四,机场网络发达。 随着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战略,云南正从边缘地区和末梢变为开放前沿和辐射中心。陈铁军说,基础条件已经初步具备,云南的开放不仅要加强同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南南合作”,同样要强化与发达经济体的“南北合作”。 形成“走出去”“引进来”双向开放新格局,是我省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的关键。目前,云南与欧美及亚太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已经取得了良好效果,例如“云花”“云菜”已经占据了港澳市场的半壁江山还多,而烟草、水电、化工等特色产业也因引进外资及先进技术,加速了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达到全国乃至世界领先水平。面对当前钢铁、有色金属等云南传统优势产业结构性供大于求、初级产品过剩等不利局面,陈铁军分析,云南一方面应加大引进资本和先进技术经验,改造传统产业,让云南优越的自然资源发挥更大效能,为“走出去”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应积极通过向外推进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拉近与各国的经济联系,打造互利共赢的命运共同体,真正实现内外需协调、引进来走出去并重、引资引技引智并举,促进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 突出沿边错位协同发展 云南最大的优势在“边”,最大的潜力在开放,但目前云南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现实还没有改变。为此,《建议》明确指出:推进开放型经济建设。加快构建沿边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速培育产业、区位、营商环境和规则标准等综合竞争优势,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省商务研究院副院长段涛分析,面对诸多发展机遇,云南迫切需要加快沿边开放开发步伐,以区域协同均衡发展为主线,将区位优势转换为发展优势,拓展发展空间。 段涛说,按照国家沿边开放开发战略总体布局,立足沿边地区区位优势和发展基础,我省将根据《建议》中的部署坚持沿边州(市)与云南全域错位协同的原则,努力提高沿边地区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重点突出与缅北、老北、越北区域合作,面向南亚东南亚,构建“3区、8极、25点”沿边开发开放空间布局,打造沿边开放经济带。 “3区”即3个辐射区——依托昆明至瑞丽、昆明至磨憨、昆明至河口、昆明至腾冲并延伸至境外的4条对外开放走廊,形成云南—缅北、云南—老北、云南—越北3个辐射带动区。 “8极”为8个带动极——依托隆阳区、蒙自市、文山市、思茅区、景洪市、芒市、六库和临翔区8个沿边带动极,加快内联外接通道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对外经贸合作、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其中,建设保山市成为中国“走向南亚第一市”,建设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成为面向东南亚开放的陆路交通枢纽,建设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成为云南连接 广东 、 广西 以及越南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普洱市成为绿色经济国际产业合作先行区,建设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成为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的战略支点,建设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成为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先行区,建设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新通道和滇川藏渝区域经济紧密发展的引领极,建设临沧市成为面向缅甸开放合作的先行试验区,形成沿边州(市)错位协同的开发开放格局。 “25点”为25个支撑点——依托25个边境县(市),以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和边(跨)境经济合作区为重点,打造沿边开发开放多点支撑。 辐射中心建设多点突破 辐射中心建设是“十三五”期间云南的重要目标和任务。《建议》提出:深化国际国内区域合作。加强与周边国家在农业、科技、文化、教育、旅游、金融、矿产勘查开发等领域的交流合作。积极开展与周边各国、欧美日韩友城间的高层互访、经贸往来、民间交流等活动。主动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借力流域腹地强化向西开放支撑。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推进珠江—西江经济带和文山—百色跨省(区)经济合作区建设。提升滇沪、滇粤、滇浙等省际合作水平。深化与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合作发展。 对此,省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陈利君提出:辐射中心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远工程,需要进行统筹谋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要加快区域性经济中心建设。把云南建成国家重大资源型产业基地,我国面向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国家的外向型产业基地和进出口商品生产加工基地,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延长产业链,打造产业集群,推动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不断提升经济质量和国际竞争力,增强经济辐射能力。同时,积极申请(云南)沿边 自贸区 建设,加快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加强与周边国家交流与合作,为辐射中心建设提供产业支撑和金融支撑。 要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体制机制是打造辐射中心的重要保障。近年来,云南在体制机制建设方面迈出了新步伐,有力地促进了云南的开放发展。但要建设辐射中心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着力构建新的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加快开放合作载体平台和国际区域合作机制建设,大力培育国际化、法治化和市场化的营商环境,加快要素跨境自由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扩大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经济合作和人员交流,积极参与国际分工。 要进一步深化与周边国家人文交流和务实合作。把人文交流合作作为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和战略性的工作,加强与周边国家在农业、科技、文化、教育、旅游、金融、矿产勘查开发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建设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人文交流中心,打造区域性国际人才培训基地、医疗服务基地、科技研发基地和文化交流中心,不断扩大公共外交和人文交往,以增进了解、互信和友谊,促进民心相通。 “澜湄合作机制的建立,对云南来说是一个绝佳的开放发展机遇。”陈铁军分析,澜湄合作有其天然优势和空间,合作从项目入手着眼的几大领域云南都有优越的实施条件。云南早介入、早参与,不仅可以创造更多早期收获,也将在打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和对接东盟一体化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报记者 罗蓉婵 刘子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