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之墙亮相春城 需要的衣服可免费穿走

05.02.2016  09:53

    左邻右舍积极捐衣服 记者江洋/摄

   “如果你不需要它,离开它;如果你需要,带走它。”今年初,全国多个城市陆续被一面面“友善之墙”融化了。现在,这面友善之墙也来到昆明,出现在明通巷社区,衣服可挂在墙上,供需要的人免费领取、穿走。明通社区书记高晋云认为,友善之墙既是帮助他人之墙,也是一面考验捐赠者和受助者双方心理的墙,如何将这面有形的墙“融化”,还需要时间来检验。

     镜头1

    巷子中来了友善之墙

    昨日立春,一扫多日的阴冷,上午10点,暖阳透过高楼缝隙照进了昆明东风巷和明通巷。280米、420米,两条并不宽敞的巷子里,却在墙上开起了“”。

    两条巷子中段的墙上,两米长的挂钩随着春天的到来慢慢生长,10个一组,整齐地排着队,小挂钩们使劲地拉扯着身下的一件件皮衣、毛衣、羽绒服,还有用塑料袋装着的运动鞋。风吹起,衣服在空中轻轻舞动。一块波浪形的木板是小挂钩的首领,木板上红色的“大字君”告诉来往的人,叫它友善之墙。

    “从设计到安放,应该有两星期了。”明通巷社区的胡阿姨一边说,一边将小挂钩上的衣服拉扯整齐。任何人都可以将多余的衣服挂到墙上,需要的人可以将它们穿走。“尊严不受伤害,按需所取。”小挂钩们说,它们共同的愿望是希望用这一助人方式,从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社区“走进”社会,让人们消除心中的那面墙,消除隔阂,充满温情。

     镜头2

    李大妈将上衣挂到小钩上

    前天下午,明通巷的友善之墙刚建成,便有不少人将衣服挂了上去,昨天一早衣服已被人全部取走。上午,来墙上挂衣服的大多是来明通巷社区的普通居民,其中不乏年纪较大、腿脚不利索的老人。“明天就要降温了,赶紧把衣服拿出来给他们。”沈阿姨跑回小区,说要通知街坊邻居,让大家都来尽一份力,把多余的衣服拿出来挂在墙上。

    李大妈抱着衣服走到友善之墙边,她踮起脚尖将袋子里的灰色上衣挂到小钩上。临走时她最后看了衣服一眼,用指头在钩子和衣服间使劲捏了一下。

    明通巷社区有低保户200名,高龄老人500余名。李大妈也是一名低保户,钩子安置好后的那天晚上,她便将衣服洗好,“家里条件一般,但我还有住的地方,还有些衣服穿。今年冬天太冷了,总有人会比我更需要这些旧衣服。

     镜头3

    大妈取下衣服穿在身上

    李大妈刚走,明通巷口又走来一位老大妈,她来到友善之墙边,摸着墙上满满的衣服左看右看。“大妈,喜欢吗?需要你就拿一件。”有人善意地说,老人笑了笑:“喜欢……我不买。”“不要钱的,你穿走就可以了,真的。”老人听着这话,显得有些不太相信,但很快,她就取下衣服穿在身上,还和捐衣服的人拥抱。

     墙外之音

    友善之墙需要完善

    记者了解到,今年初,我国成都、合肥陆续出现了爱心墙、友善之墙,而捐衣服在明通巷社区并不是第一次,高晋云谈起过去捐赠衣服时并不轻松:“在众人甚至媒体面前,让流浪人员接受衣物,往往会遭到拒绝。他们总会觉得面子上有些过不去,感觉很尴尬。

    明通巷社区中多数楼房是单位小区和老式住宅,也是较为典型的老年社区和人口高密度社区。高晋云觉得,友善之墙的搭建,不仅将面对社区困难人员,也将针对流浪人员。“我们提供的这些衣服,有需要的人都可以来取,让受助者能够冬可御寒,夏可遮体。

    谈及捐赠衣服,不少人都会想起“爱心桶”。去年初,昆明一些小区出现了爱心桶,市民将衣服放进桶内,由爱心人士送往山区。爱心桶也曾在明通巷社区出现过,高晋云发现,爱心桶内时常会有破旧不堪的旧衣物,甚至还有内衣内裤等私密物品。高晋云认为有些人并不是在捐赠衣服,而是在为衣柜减负,不但没有帮助到别人,反而成了捐赠环节的负担。

    但在云南某爱心组织看来,友善之墙也需要完善。从2013年起,该组织就在昆明设立旧衣服回收点和爱心桶,他们在给旧衣服入库前,要精挑细选后才清洗、曝晒,还要进行紫光灯消毒。在该组织工作人员看来,友善之墙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流浪人员,捐赠情况很难反馈回来,而不经过专业消毒的衣物,可能存在一定卫生问题,如何实现监管,或是友善之墙需解决的问题。

     捐赠要求

    7成以上新的衣服都可以

    “监管确实难以做到24小时,很多事情我们也还在完善。但在我眼中,不管是友善之墙还是爱心桶,都在考验着捐赠者和受助者双方。”高晋云说,明通巷社区在动员大家时明确要求:1、捐赠、挂到友善之墙的衣服必须是7成新以上且经过清洗;2、不准挂内衣内裤。社区还会派人查看友善之墙,一旦发现破旧衣物及内衣内裤,将及时清除。“我们这样做,是希望受助者能穿上干净舒适的衣服!”(春城晚报 记者朱琦 实习生杨静)

编辑:袁思思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