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山花烂漫时

10.12.2014  13:44

      □ 本报记者 涂序波

      旅游产业,被誉为“无烟工厂”、“朝阳产业”,当今,旅游,已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是生活品质提升的标志。

      数据表明,2013年,我州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2240.91万人次,同比增长21.31%,旅游业总收入248.88亿元,同比增长27.58%。今年1至10月,全州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2319.79万人次,同比增长19.40%;旅游业总收入264.48亿元,同比增长22.18%。

      现在一年取得的成绩,是“七五”期间5年业绩的7倍还多。旅游业,已成为我州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

      机制体制创新焕发生机

      “处处都是旅游景点,人人都是旅游形象。”经过多年发展,旅游,已深入人心。

      2012年,我州出台《关于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发展的意见》,当年7月,州旅游发展管理委员会在全省首家挂牌成立,加大了对旅游工作的统筹协调力度,6个县市也先后成立旅游管理委员会,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关注旅游、助推旅游的“大旅游”格局。

      产品深度开发上新台阶

      “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如何使自然优势成为经济优势,永葆旅游业兴旺发达,通过多年实践,我州采取以点带面、深度开发,重点突破、全局开花,项目引爆、线上跟进策略,收到了良好效果。

      在持续改善基础设施的同时,我州投入大量资金,着力打造并推出了苍洱观光休闲度假、宾川——祥云佛教文化、洱源温泉休疗度假、巍山南诏文化、鹤庆银都水乡、剑川文化生态园等6大景区,实施了一批旅游重大项目,出炉了大批旅游热点产品,有效助推了全州旅游产业提质增效。

      截至目前,全州共有130多个景区景点,一大批旅游重大开发建设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高端酒店建设成效明显,全省十大历史文化项目的巍山南诏国、大理古都两大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效果显著,使大理旅游的核心竞争力和吸引力持续增强。

      行业标准化建设取得新成效

      任何一个行业,要持久、稳步发展,必须走标准化之路。

      近年来,我州先后成立了大理州旅游标准化认定委员会和旅行社、导游、旅游车、购物、民居客栈、温泉企业、团队餐饮、经济型饭店、旅游厕所9个标准化评定委员会,为全力推进旅游标准化夯实了组织保障。

      同时,结合地方特色,先后制定了洱海流域农家乐特色客栈《食品安全管理规范》等文件和农家乐经营的3个标准,提高了行业管理水平,使全州旅游服务质量大幅提升。

      宣传营销谱写新篇章

      “大理好风光,世界共分享。”如何使大理走出去?我州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形成全社会关注旅游,宣传旅游的浓厚氛围。

      投入大量人力和财力,一大批影视作品先后出炉。在产生巨大宣传效应的同时,我州还强力推进智慧旅游建设,设立“大理旅游发布厅”官方微博平台,打造地缘性旅游门户平台,11月19日,“来大理网”上线,使游客游大理有了网上向导,方便了广大游客。

      依法依规整治旅游市场

      2013年10月1日,《旅游法》正式施行,使旅游业走上法治化轨道。我州乘势而上,结合自身实际,建章立制,出台了关于强化旅游投诉受理工作的通知,印发了规范全州宗教旅游场所燃香活动的通知、旅游投诉受理流程、旅游投诉管理制度等,依法治市,为旅游市场营造安全、有序、守法的旅游环境,受到国家和省旅游主管部门的高度评价,使全州旅游业保持了持续、健康的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