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去年发现两栖爬行类动物新物种5种
蟾蜍有腿不爱跳 壁虎无翼却能飞 什么动物如此神奇?答案请在文中找
云南,被称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集聚地和物种基因库。近年来随着生物多样性研究的深入,云南省内有越来越多的新物种被学者发现并命名。仅2016年,科研人员就在云南发现了两栖爬行类动物新物种5种,占到了当年全国新发现两栖爬行动物物种数量的一大半。
两栖爬行篇
两栖类
滇西复杂的山地立体气候为两栖动物提供了完美的栖息环境,而云南省2016年新发现的两栖动物新物种中大多数都发现于云南西南部的高黎贡山及其余脉。
陇川大头蛙
发现地:滇西南德宏和缅甸
特征:拥有明显的性二态,雄性上颌附近肌肉发达,头部所占身体的比例明显超过雌性,而且雄性下颚更是有獠牙一样的牙齿。雄性使用这样发达的上颌、有力的头部和牙齿相互打斗、争夺繁殖水坑和交配权。
背景:一直被误认为是已经被描述过的版纳大头蛙。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两栖爬行类多样性与进化研究组的Chatmongkon Suwannapoom 博士和袁智勇博士,通过运用DNA条形码与形态学数据,发现其在DNA分子上和形态上都与其他同类相差明显。
腾冲拟髭蟾
发现地:高黎贡山腾冲段
特征:神似戴着美瞳,眼睛瞳孔的颜色分为上下两色,上半部分是浅蓝色,而下半部是黑色。后肢比较短,而且并不强壮,跳跃能力比较弱;再加上相比其他蛙类修长的前肢,拟髭蟾干脆放弃跳跃,而主要采用爬行的运动方式,栖息于树叶底层。
背景:在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腾冲分局与嘉道理中国保育联合开展的腾冲片区生物多样性考察中发现。
腾冲掌突蟾
发现地:高黎贡山腾冲段
特征:成年个体大小仅在2~3厘米之间;加上它们身体上突出的疣粒和拟态落叶树皮的逼真保护色,极难在森林底层的落叶中发现它们。
注:腾冲拟髭蟾和腾冲掌突蟾成年后都栖息在未被破坏的原始森林底层落叶中,在每年春季繁殖季节的夜晚则会聚集到林下的小型溪流边求偶繁殖。由于它们对栖息地环境的要求非常高,因此被认为是环境质量的指标性物种。
爬行类
版纳褶虎
发现地:西双版纳
简介:几乎终身栖息在热带雨林树冠层。为了在孤立的树冠层间迁徙移动,其四肢、体侧以及尾部都演化出了特化的皮褶:当褶虎从树冠一跃而下时,它就会伸展身体和四肢,用身体的皮褶增加空气阻力,利用这样产生的空气阻力在树干间滑翔一定的距离。
背景:广州中山大学的王英勇教授及其团队在西双版纳首次在我国发现了会利用特化皮褶滑翔的壁虎。它的发现更是把原本仅记录分布于东南亚的褶虎属的分布记录向北推进到了我国,为以后的生物地理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翡翠攀蜥
发现地:滇西北横断山区三江并流区域内的德钦县境内
简介:雄性鬣鳞发达,通身翡翠绿色伴有黑色杂斑,背部有两条平行于身体的绿色纵纹,喉部斑块呈宝石蓝色;而雌性的鬣鳞明显低矮不发达,体色也暗淡很多,呈棕褐色或棕黄色,既没有雄性的纵纹,其喉部的斑块也是不一样的黄绿色。
背景: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车静研究员所带领的两栖爬行类多样性与进化研究组及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滇西北横断山区三江并流区域内的德钦县境内描述了攀蜥属这一新物种。
云报全媒体记者 杨质高 通讯员 王剀 文
哺乳篇
轿子山上猪尾鼠 树栖眼小视力差
2008年,研究人员在昆明轿子山发现一个动物标本。最近,研究发现它是猪尾鼠属的一个新种,命名为小猪尾鼠。猪尾鼠属隶属于啮齿目刺山鼠科,是一种小型树栖型哺乳动物,因其眼睛小而又被称为“盲鼠”。猪尾鼠属原为单型属,猪尾鼠模式产地在福建挂敦,在中国长江以南和越南北部广泛分布。
目前,猪尾鼠属在云南共有3个种,猪尾鼠、沙巴种和小猪尾鼠。研究人员还发现沙巴猪尾鼠的IRBP基因编码区出现了单个碱基的缺失,可能预示着猪尾鼠视觉出现了退化,但仍需要进一步证实。
云报全媒体记者 杨质高 文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供图
鸟类篇
雀鹰被囚笼中路边卖 森警救下放回家
近日,麻栗坡森警在下乡办理案件过程中,途经中越边境9号界边贸市场街时,看到一名男子蹲在路边兜售形同小鹰的鸟。知情者透露,兜售者为越南边民。看到民警,该男子丢下鸟笼,撒腿就往越南地界跑去……随后,民警将这只野生鸟带回单位。后经科普比对和向专业人员咨询,这只鸟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雀鹰。森警在选择好适合雀鹰生存的环境后,将它护送回了大自然的“家”。
云报全媒体记者 蒋天灿 通讯员 田仁梅 刘昌鸿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