厕所革命 旅游大省一个绕不开的坎

03.11.2015  11:11

  编者按

  一座城市的文明与美好,与一些人文细节关联甚密。其中,厕所文明当属重要指标。

  今年8月31日,省委书记李纪恒提出,要在云南来一场“厕所革命”——对全省公厕进行升级改造,更好地对外展示云南新形象。随后,大理发布消息,从10月1日起,州内所有公厕全部免费。外界普遍认为,这是云南“厕所革命”迈出的关键一步。

  事实上,早在2007年,开远就在全省首个实现了公厕免费,而且还免费提供手纸。如今,昆明、玉溪等地也纷纷响应:计划在辖区内进行“厕所革命”,在保证服务质量不降低的基础上,实现如厕免费。但这场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厕所革命”,却面临着一系列思考和探索:因为还存在资金、人员、场地等方面的一些难题,这一势在必行的民生工程如何深入,考验着各地执政者的决心和智慧。

  提到“厕所革命”,首先不得不提的是旅游部门。今年9月,在云南省旅游厕所建设暨乡村旅游提升与旅游扶贫工作会议上,省旅发委透露:将牵头负责省级补助旅游厕所和旅游经营单位厕所的建设,3年要完成860座(新建278座、改建582座)建设任务。为实施这一工程,政府每年将投入不少于3000万元资金。再加上省交通运输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商务厅等牵头推进的旅游厕所建设,我省计划通过3年时间,新建、改建2045座旅游厕所,并于今年年底前,让全省旅游厕所向游客和公众免费开放。而这一场“厕所革命”,关系的还不仅仅是云南旅游,对于满足普通市民生活、改善日常出行体验、提升云南各城市形象均有不容忽视的积极意义。

  厕所革命 旅游大省一个绕不开的坎——改革

  改革之路

  已进行过3次旅游厕所改造

  推进“厕所革命”,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既是游客所盼、发展所需,也是旅游部门的责任所在。事实上,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省就对旅游厕所建设发展给予了极大的重视,并先后3次出台意见进行改造——1993年,省政府组织召开全省旅游厕所建设现场办公会,提出加快推进旅游厕所建设;2003年起,省政府决定用3年时间,结合小城镇建设和交通干线公路建设,在全省旅游景区(点)、交通干线、旅游集散地城镇,开展旅游厕所工程建设,推动了旅游厕所建设进程;到2010年,省政府又出台了“推进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意见”,并每年安排一定的旅游发展资金用于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各地进一步加大了旅游厕所建设力度,在重要旅游目的地、旅游公路沿线、景区景点、乡村旅游点等地建设了一批旅游厕所。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省已有旅游厕所5000余座,基本缓解了广大旅游者“如厕难”的问题,有效改善和提升了云南旅游接待条件和环境。

  改革之缺

  不少景区依然有旱厕存在

  然而,与全国旅游发达地区和旅游强省建设的需要相比,我省旅游厕所仍存在较大差距和不足。

  据介绍,目前我省旅游厕所建设主要存在数量不足与分布不平衡、布点不合理;设施设备不配套与规模较小、档次较低等问题。其次,我省不少旅游厕所的选址、设计与周边的环境不和谐;一些主要旅游交通沿线、重点旅游景区旅游厕所发展相对滞后。还有就是公厕管理不到位,“脏、乱、差”的问题也普遍存在。“景色虽好、厕所难进”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省旅游形象和游客满意度。

  记者走访发现,一些高A级景区,基本能满足游客需求,仅在旺季会出现局部厕所使用紧张,但运营维护成本不低。但在一些低A级景区,因为先天条件不足,目前依然有旱厕。

  对此,结合全省实际,我省今年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强全省旅游厕所建设与管理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按照“政府主导、分级负责、科学规划、分类实施”的总体思路。旅游厕所建设采取由省级部门牵头负责,各相关部门和州市县组织实施,密切配合。要求旅游厕所在规划建设时同步考虑运营管理模式,让厕所建好就有人管。原则上全省4A级以上旅游景区旅游厕所应达到AAA级标准,3A级以下景区达到A级标准;高速公路沿线旅游厕所达到AAA级标准,二级以下公路沿线旅游厕所达到AA级以上标准;主要旅游城市(县级以上)旅游厕所达到AAA级标准;客运站点、大型旅游娱乐、购物、餐饮经营场所达到AA级标准;旅游小镇、主要乡村旅游点旅游厕所达到A级以上标准。

  改革之期

  所有旅游厕所年底全免费

  另外,在相关会议上,云南省政府领导首次对外透露:旅游厕所要坚持以人为本,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实行免费开放。

  据了解,对目前尚在收费的旅游厕所要认真清理,于年底前取消收费;加强旅游厕所的管理和维护,各地、各部门要积极研究出台旅游厕所管理办法和标准,做到岗位定人定时进行卫生保洁和设备养护维修,保障游客如厕需求。

  省游发委主任段跃庆说,我省重要旅游接待场所、景区旅游厕所标准要达到国家AAA级标准,力争通过3年努力,实现“数量充足,干净无味,使用免费,管理有效”的4大目标。

  省旅发委表示,旅游部门要把实施旅游厕所国家标准,作为一条红线,推动景区评定与旅游厕所建设相结合、星级评定等工作与旅游厕所建设相挂钩,在各类旅游评定中增加旅游厕所的权重。对旅游厕所不达标、不合格的,要停业整顿、限期整改、通报、批评。

  改革之举

  上升为“头等大事”来对待

  现在看来,尽管“厕所革命”面对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但主管部门“势在必行”。一些景区负责人表示,在政府加大相关投入后,“相信能把这事办好”。

  云南美途国际旅行社总经理汪涛很拥护我省主管部门关于厕所建设管理的新决定。他说,“厕所革命”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中国旅游厕所的发展,正是中国30年旅游的一面镜子。“在入境游中,最被西方游客诟病的中国旅游问题就是厕所。有一半以上的老外入境旅游不敢吃饱、不敢多喝,主要就是想尽力减少如厕次数。当然,这与中西方对厕所文化的认识存在本质差异有关——在中国,人们普遍认为厕所是个污秽空间,而在西方,厕所与卧室、客厅、厨房有着平等的位置,同属于一种性质。对于老外而言,尽管厕所是解决‘屁股以下的事儿’,但却是他们心中的头等大事。

  汪涛说,旅游当中厕所文明至关重要,绝对应该上升为“头等大事”来对待,厕所文明能够让人们最大限度地感受到美好与尊重。“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香格里拉的悦榕庄酒店,用国人经营的思路来看,他们做好酒店就可以了,但这个酒店因为开设了徒步线路和骑马的项目,他们在沿途与当地农家合作改建厕所并定期让农户管护,既解决了如厕文明问题,也解决了扶贫及生态问题。”汪涛认为,此次省政府的一系列措施和政策非常给力。从资金扶持到监督评定等级都有了效应规范和要求,这对推进厕所文明建设来说是重要保障。

  延伸阅读

  国外厕所如何“革命

  ● 拼数量

  美国法律规定,所有公共场所和商业用房都必须配有厕所,而且要对外开放。在城区,所有的购物中心、餐厅、超市都有设备齐全、宽敞明亮的厕所。外出旅游,丝毫不用担心如厕问题,因为路边所有的休息区、小商店、加油站,甚至是行程时间只有20分钟的跨海渡轮上,都有厕所。同时,美国法律还规定,企业提供的厕所必须为行动不便者考虑,因此厕所建设时必须保证有行动不便者专用卫生间的数量。

  ● 拼卫生

  日本的公共厕所一直以洁净的环境、人性化的设施为人们称道。他们对公厕马桶垫圈卫生十分在意。打扫者对垫圈消毒十分细心,有的厕所还备有挥发性很强的消毒液,用纸擦在垫圈上,可很快杀死病毒和细菌。日本的公共厕所都配有专用手纸,柔软吸水,用起来舒适,而且不容易堵塞下水道。

  ● 拼环保

  在澳大利亚,众多公厕使用的都是节水系统,在节约用水的基础上,加强了资源的循环利用,体现出先进的环保理念。著名的新西兰百水公厕,位于高速公路的旁边,更是采用了回收材料,如回收红砖,里面种植经济型植物,除了供人方便,这座公厕也吸引了不少路过的人“观光”。

  ● 拼创意

  如今,国外在厕所建设方面,除满足基本需求的标准外,更是向生态化、智能化迈进,因此,国外频频出现创意满满的厕所。

  日本一向注重设计的“智能感”。在日本埼玉一家名为“Warehouse Mihashi”娱乐场的厕所天花板上装有传感器,只要人一站到正中间的小便池前面,天花板上的灯光就会熄灭,一束聚光灯随即就会打开并照射在你身上。与此同时,高分贝音乐会在厕所里环绕。对于第一次使用该厕所的人来说,这种感觉仿佛置身舞台中央。位于美国希博伊根市的科勒艺术中心的公共厕所,卫生间墙面、便池、洗手台的瓷砖上布满了整幅图画,让人在上厕所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艺术的美感。位于新西兰北部岛屿卡瓦卡瓦主街上的一个公共厕所,同样因不规则的瓷砖和彩色玻璃装饰而文明,走进厕所便让人置身于涂鸦的世界,该厕所已成为游客们游览的一个景点。

  此外,很多国家的厕所不仅注重内部的设计感,更是在外形上“呕心沥血”——新西兰威灵顿最北面的Kumutoto海滨广场上有一个外形酷似甲克类昆虫或海洋生物的卫生间,该公厕不仅外形显眼,设计也很合理。红色的防雨板与周围景色和谐,悬空的弯曲结构可以保持很好的自然通风,如今它不仅仅是一个卫生间,更是一个地标性建筑。

  厕所革命 免费开放一条新希望的路——干净如家

  厕所革命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又该如何实现?是最考人的难题。可喜的是,目前我省已经有一些地区修成“正果”。2007年4月,开远对城区所有公厕实行免费并提供手纸,开创了我省免费公厕的先河,今年2月,该市又完成了市内所有公厕改造,达到了一类公厕标准;大理今年10月1日起所有公厕免费,成为我省辖区内首个所有公厕免费的地区;普洱通过几年努力,成功走出了“以商养厕”的新模式。他们是我省免费公厕的先行者,在摸索中走出了可行的道路,值得其他地区借鉴。

  大理样本

  辖区内公厕全部免费

  根据2012年、2014年两次调查统计结果来看,大理免费公厕占到总数的9成以上,但厕所建造质量水平偏低,管理难度大。

  10月1日起,大理白族自治州12个县市公共厕所将全部对公众免费开放。免费之后,大理公厕将如何管理?公厕的建设和管护资金将从何而来?如何做到免费之后公厕服务质量不降低?

  作为我省首个宣布辖区内所有公厕免费的地区,大理的勇气值得肯定,但相关职能部门,公厕管理方,市民、游客如何看待这一举措呢?

  措施

  私人公厕 政府回购统一管理

  “所有公厕免费后,私人公厕将由政府回购,实行社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大理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市建设科科长胡舜红说,免费后,公厕建设规划将纳入全州和各县市基础设施建设及“十三五”发展规划。

  据介绍,10月1日起,大理12个县市公厕实行免费后,政府投资建设的,将由政府财政统筹维护费用,委托社会化维护管理。私人投资建设的公厕,将由各县市政府进行回购,再补助运营经费。“行业管理部门将尽快制订出免费开放公厕的管理办法和卫生标准,由各县市城管局每年进行考核。”胡舜红说,今后公厕的建设管理,将由各县市政府安排财政专项资金来支付,纳入每年的财政预算,让利于民。

  走访

  卫生情况 免费后更加干净

  “主管部门说不收费了,我们就走人。”大理市下关人民公园公厕的承包者杨先生说,公厕的产权属于大理市总工会,他在此承包管理已有三四年的时间,每天如厕者七八百人次,周末更多一些。平时来人民公园锻炼的人多,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免费。两位在公园里晨练的老太太说,她们每天都在这里上厕所,不收费,挺方便的。如果周围的市民来上厕所,收费0.30元/人次。“至于免费以后要如何管理,是工会的事了。”杨先生说。

  洱海月湿地公园的两座公厕,由大理洱海保护投资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此前收费标准为0.5元/人次。“已经聘请保洁人员,负责两座厕所的卫生。”该公司总经理徐东全说,“洱海公厕从10月1日起免费开放。公司自己请人管理,设备设施损坏也由公司出钱来维修,并制订了相应的管理细则,保证公厕的卫生质量不下降。

  据介绍,大理古城公厕免费开放后,为保证公厕的卫生质量不下降,当地专门成立了“环境卫生及管理质量监查中队”每天巡查,每周由环卫站定时向公厕发放清洁、保洁用品,并定时检查,环卫站还专门制订了考核实施办法。

  未来

  公厕免费 实现市场化运作

  大理市城管局环卫站下辖的下关城区39座公厕,除3座私人投建外,其余36座均由政府财政投资建设。这36座公厕中,除了4座旱厕不收费外,其余32座均按0.2元/人次的标准收费。每年32座公厕的收费总数为20多万元,政府投入36座公厕的管护经费共计140万元。“公厕收费和管理投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投入远远大于收费收入,主要体现的是社会效益,为老百姓提供服务。”大理市城管局环卫站站长赵宇说。

  赵宇介绍,大理市的公厕,管理主体比较复杂,大理市城管局环卫站、开发区城管局、古城保护管理局、乡镇、交通局、集市、湿地公园等,各管一块。10月1日免费开放后,将尊重历史,根据属地管理、辖区负责的原则,坚持现有的管理主体不变,管理权属不变,管理标准不变,资金投入渠道不变。全市免费开放公厕均必须实行开放时间、管理标准、管理制度、投诉电话“四公开”,接受社会的监督。

  “公厕免费开放后,如厕人次肯定会较之前增加,水冲式厕所的水费和运行成本将会增加,政府每年投入的管理费用还将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赵宇说,大理市城管局正在考虑将街道清扫、垃圾清运、公厕管理“三位一体”纳入市场化运作,由政府购买服务,同一班人马同时承担三项工作,可以减员增效。

  声音

  数量不够 质量还需提高

  厕所的文明程度,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厕所不收费,说明这个社会已经在向文明进步。大理目前公厕的数量还不够,质量还需要提升,标志也还不够明显。厕所收费只是阶段性的,是经济欠发达时期的一种社会现象。大理的厕所不收费了,说明社会已开始走向文明进步,值得称赞。

  ——大理大学民族文化教育研究院研究员张锡禄

  我今年63岁,以前上收费公厕都是免费,希望公厕对所有人免费后,大家都能自觉爱护公共卫生。

  ——大理市见义勇为道德模范袁建兴

  我一年当中,有300多天在洱海公园和兴盛大桥下游泳,平时喜欢骑自行车沿海边走走,感觉洱海公园里的公厕数量少,游客不太好找,常常见到内急的游客在公园里急得跑来跑去。在洱海中游泳的人,多数就在水里小解了,希望政府能够多建一些公厕。

  ——曾在洱海中救起17名溺水者的“洱海游侠”赵天胤

  开远样本

  公厕管理员变成服务员

  事实上,开远的公厕全免费之路走得更早,而且更彻底。开远从2007年4月就对城区所有公厕实行免费并免费提供手纸。8年后,春城晚报记者第三次回访发现,这里的公厕管理员变成了服务员。

  特色

  垃圾中转站与公厕结合

  走在开远大街小巷,每隔一段都能看到一块很明显的公厕指示牌,指明公厕在哪个方向。

  环雅南路公厕所在位置和土地都属于社区,为了方便居民的垃圾处理,环卫处在此建设了一个垃圾中转站后,在二楼建起了公厕。为了方便残疾人士,特地在楼下设置了一个有无障碍通道的残障人士专用间。此类改建在垃圾中转站楼上的公厕,开远目前就有6座。

  开远环卫处杨宏主任介绍,开远市东城区公厕较少,又难找到合适的地点建设公厕。为此,环卫处又跟一些企业进行协商,环卫处在附近的人行道上设置公厕指示牌,以方便行人如厕,实行公厕资源社会化共享,此类公厕包括加油站厕所和一些大型企业内部的公厕。

  亮点

  公厕像家一样干净

  开远市建设局副局长邓龙华介绍,2006年底开远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建设“幸福开远”,必须从最细小的这些环节入手。为此,建设部门和环卫处提出了方案,当年的免费公厕共有37座。

  对于公厕管理人员,建设部门和环卫处都是不断总结经验,进行精细化管理。包括如厕提示牌、公厕指示牌等,只要一进公厕,门口都有提示:免费公厕,手纸免费等。由于公厕非常干净卫生,每到下雨天,为了防止如厕人员踩脏地面,管理员还会准备脚垫铺在公厕门口,一是为了防止滑倒;二是为了让如厕人员擦掉鞋底的泥垢。这么多年下来,绝大部分市民都养成了下雨天如厕时,在公厕门口擦鞋底泥垢的习惯。

  邓龙华说,自己历来要求管理人员不要把自己看成是守厕所的,而是要把自己当成一个服务员,如同在自己家一样,可以在卫生间旁边吃饭睡觉。“管理员最主要的变化是有了归属感,所有的管理员都由市财政发工资。虽然仅是最低工资标准,但是每年市政府都有一点慰问津贴,这些慰问津贴只能发给一线的环卫工和公厕管理员,班组长都不能享受。

  普洱样本

  配套设施让管理者获益

  另一个需要观察的样本是普洱。近几年来,普洱在公厕提升改造方面,下了不少功夫,不仅公厕建得比较有特色,而且在管理模式上亦进行了一些探索。春城晚报记者获悉,此前,普洱全市旅游公厕已经实行免费开放;10月起,普洱主城区的非私人产权公厕,也全部实行免费。

  亮点

  以厕养商皆大欢喜

  普洱市二中大门西侧的公厕,属于最近新建的新型厕所,周围有许多花草树木,环境优美,在公厕旁,还建有一个小商铺。管理公厕的陶女士告诉记者:“这里属于城郊,公厕就算收费,每月的收入也只有300元,还不够水电费。”守公厕既然不赚钱,那陶女士一家为什么还要管理公厕呢?她解释,旁边的小商铺是免费给她经营的,依靠商店,能有一些收入。

  普洱老市政府门口的公厕,因为地处闹市,情况比陶女士那里情况好一些。管理公厕的李女士告诉记者,她家把公厕外的停车场一万多元承包了过来,承包停车场的条件之一就是要管理好公厕。这个拥有18个车位的停车场,每月能让他们有4500元左右的纯收入。

  普洱城区一带的公厕,式样雷同的并不多。普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胡剑荣此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普洱,厕所并不讲规格,只讲求适合,必须跟环境和使用条件相吻合。

  与传统承包模式不同,普洱还进行了一些管理模式的探索——在建一些新型公厕的同时,附带建设一个配套服务设施,比如茶吧、停车场、报刊亭或是小卖部,让委托者、承包者保障公厕设施、卫生环境,同时也能让对方获得利益。

  厕所革命 如何管养一道待破解的题——困局

  厕所革命

  这些难题怎么破

  随着我省“厕所革命”的不断推进,全省各地,特别是旅游城市纷纷对公厕进行升级改造,并对厕所分布是否合理等方面进行调研,同时也尽最大可能实现了免费。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缺乏一些有效的管理措施,加上市民素质有待提高等原因,这场“厕所革命”依然面临不少待解难题。

  管养成本大

  1建养成本不小

  “厕所革命”的目标有了,但如何保证建设资金?如何保证后续发展?仍是一道摆在面前的难题。

  厕所投建运营成本究竟如何?记者以云南民族村为例进行了了解。据民族村厕所工程负责人王玉芹介绍,现在民族村厕所分为3种:泡沫生态厕所、水冲厕所以及中水回用厕所。加上对外开放以及公司办公区域,共有厕所17座。其中,服务游客的厕所有15座。

  据计算,一座15厕位的水冲厕所,最初建设成本为30~40万元,后期电费约合1.2万元/年、人工费1.8万元/年、抽运费1000元/年。而中水回用厕所,如果加以民族特色建造的话,费用在50~80万元不等。以20个厕位的中水回用厕所为例,该厕所水电费用为8000元/年,抽运费用为2000元/年,人工费用同样大约为1.8万元/年。25个厕位的泡沫生态厕所,建设成本约为50~60万元,水电费为1500元/年,其中泡沫费用为5000元/年,七八年就要更换一次菌种,其费用大约为4~5万元。仅仅以人工水电成本核算,这15座厕所每年至少就要花费人工费32万元,水电成本也在13万元左右。

  这还不算多的,在一些诸如海拔较高的特殊景区,投建一座水冲厕所需花费的费用有可能要上百万。部分景区厕所管理人员就表示,云南旅游景区厕所的建设与投入相对困难,究其原因,多是因为云南诸多景区集中于山区,在这样地广人稀的地方要保障10分钟或者15分钟内能找到一处厕所依然不易,“管理维护及建设成本都不低”。

  2设施损坏较快

  早在2007年,昆明市就已挑选了部分公厕开展免费公厕试点。一个月后,首批试点的10座免费公厕出现了公共设施盗损现象较免费前增加5成等现象;一年后,这些免费公厕无奈恢复收费。

  今年7月1日起,盘龙区直管的54座公厕全部免费向社会开放。而这54座公厕免费后,同样出现了设施损坏严重的情况。记者在圆通大桥附近的北河埂生态公厕处看到,刚修缮完公厕内冲水阀的“公厕管理组”工作人员,又忙着赶往下一个亟待修缮的公厕。

  “免费开放前半个月,我们明显感觉到工作任务增多了,以前每天有三四个公厕需要修缮设施,现在平均每天要跑10多个。”一位维修人员告诉记者,冲水阀和水龙头是损坏最多的设施。

  那么,盘龙区如何保障免费长久持续呢?作为这54座公厕的主管单位,云南盘宸环卫产业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一项便民措施、民心工程,盘龙区财政每年追加70万元,也就是每年投入390万元,保证公厕的正常运转。

  设施

  损坏重

  3标志不太明显

  作为著名旅游目的地的丽江,公厕情况如何呢?记者走访发现,大研古城是游客必去的地方,古城的公厕不仅数量多,而且都堪称“五星”,公厕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格,独具民族文化的雕饰,以及身着民族服饰的保洁人员,都给游客留下了深刻印象。但遗憾的是,由于这些公厕标志不明显,建筑风格和周边商铺相似,所以有不少游客吐槽在古城里虽然到处是厕所,但就是找不到。另外一个旅游点——束河古镇,公厕却少得可怜,只有8个,而且都在小巷内,非常难找。

  而在丽江新城区,“如厕难”问题同样存在。记者实地走访的过程中深有体会,经常是走遍几条街都难寻一个公厕。部分街道公厕无觅处,大多是环境比较差收费又贵的私人厕所。在香格里大道沿线,长约5公里的地段,只有金甲公园和福慧广场、象山福山段9巷里有公厕配套。而民主路、福慧路、七星街的中心路段,很难发现公厕,只能去附近的一些商场和餐厅里上公厕。相对而言,私人厕所要好找一些,这些私人厕所多分布在农贸市场或巷子深处。这些厕所,除了平均要收取1元的费用外,环境卫生相对恶劣。

  4部分难以改造

  随着玉溪城市发展,早在2010年,玉溪市民就有对免费公厕的向往和呼唤。网友“半碗米饭”就曾在玉溪“高古楼网站”上发出名为《直击现实:玉溪的公厕能否免费?》的帖子。其中甚至提出了在公厕免费后的管理建议——第一,坚决杜绝变相收费,也就是防止如厕不收费,但却提高手纸费现象的发生;第二,防止出现到公厕免费取水、洗衣等现象,以免增加成本支出;第三,加强值守,防止水龙头等公物被盗和遭破坏;第四,通过检查、市民测评等办法,对公厕进行分级评比,实行奖惩,防止免费后出现脏乱差现象。

  但目前看来,愿望和现实仍有一定的差距。据介绍,玉溪中心城区内共有公厕29座,全部由红塔区城市管理局下属的环卫站管辖考核,其中达到二类标准的公厕有9座,其余公厕基本布局在老城区,建成年代早,面积较小,硬件设施不完善,难以改造。近年来,这些公厕产生的水电、维护费用均由相应的管理单位支出,其中个别公厕人流量较大,管理方采取承包公厕的方式进行管理,但收支差额仍然较大,每年需要拨出专款进行补贴。

  声音

  厕所的长期革命及文明,还有赖于更多旅游从业者改变思维模式。经济实力薄弱并不是厕所问题的根源,要解决好更多厕所文明的课题首先就要从意识上影响旅游从业者,这恐怕才是保证“厕所革命”成功的基石。

  ——云南美途国际旅行社总经理汪涛

  大理市既是城市,又是景区,公厕免费开放后,必然面临一些比较复杂的情况。可以考虑制作一个公厕分类管理实施方案,把现有的公厕进行分类管理。第一类是市政公厕,服务于整个社会的流动人员,建议由政府购买服务,厕所的管养成本由财政全部承担。第二类是医疗机构、景点景区、客运站等面对特定人群服务的公厕,厕所的运行管理维护由各业主单位承担。第三类是各乡镇旱厕,可适当划分档次,通过财政考核以奖代补,促进管理水平的提升。第四类是公司、企业或私人建厕。对于这一类厕所,没有经过市政规划许可,私自建设并收费开放的,建议一次性取缔。在规划许可范围内的,结合实际情况具体考虑处理办法。

  ——大理市城管局环卫站站长赵宇

  作为城市文明程度的衡量标准之一,公厕免费将成为大势所趋。值得关注的是,如果市民的总体文明程度不随之提升,将会出现公厕文明而人不文明的尴尬境况。即一方面公厕免费向社会开放,另一方面由于使用者不能较好地爱惜公厕公共设施,而出现破损大等情况,最终将会使得免费公厕走向举步维艰的境地。此外,“厕所革命”要想取得成功,支持公厕免费的经费来源是否稳定也是重要因素。

  —— 一公厕主管部门工作人员

  统筹 赵梅圭 采写 记者 张芳 实习生 韩春艳 陆敏 木晓雯 李继升 陆敏 木晓雯 李继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