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学者辛仁杰:投资印度,云南企业要放开手脚
当印度成为投资热土,吸引了大批中国企业走进印度时,自主进入印度市场的云南企业却屈指可数。
据云南省商务厅公布数据显示,2017年1—4月,云南省与印度的进出口总额为5376万美元,其中进口3249万美元,出口2127万美元,贸易逆差为1122万美元。
相较于东南亚国家,云南与印度甚至整个南亚市场的贸易一直处于低谷。曾在云南大学留学、主修国际关系贸易,重点研究中印关系,并致力于中印企业合作咨询的印度学者辛仁杰博士认为:“主要是云南的企业还不够开放。”
走出去,更多云南企业在观望
目前,华为、小米、vivo等中国的手机企业都纷纷挺进印度市场,在印度开设工厂。从去年开始,碧桂园也将市场开拓到印度,成为中国第一个到印度吃螃蟹的房地产公司。但在这股走出去的大潮中,云南企业并没有顺势加入。据云南省商务厅公布的数据,2017年1—6月,全省新批境外投资企业仅20家,对外实际投资9.06亿美元。辛仁杰认为,云南的开放之路还可以再往纵深发展。
辛仁杰表示,一方面是云南实力强劲的企业不多,国际化程度较低,企业各方面条件不够完善。另一方面是云南企业对东道国市场了解不够,不熟悉那边的商业环境,因此不敢贸然前往。“云南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不能闭门造车,要多了解国内方向,国际动态,分析研究各国的营商环境。在之后的发展中,云南企业还可以与国内发达地区的企业合作,一起走出去。”
现在云南企业有山灞集团、滇红集团、阳光建设有限公司等在南亚投资项目,除此以外,云南企业在印度主要还是做一些工程承包的项目。虽然有试水成功的案例,但更多的云南企业还处在观望中。
主动开拓,多了解商业环境与思维模式
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云南企业进入东南亚市场比进入南亚市场更迅速更适应。云南省商务厅数据显示,2017年1-4月云南省与南亚国家的进出口贸易额为7241万美元,与东盟十国的进出口贸易额为376922万美元,与东盟的贸易额是南亚的52倍,二者之间的差距不是一星半点。
在辛仁杰看来,这主要是因为东南亚华人华侨聚集多,较之南亚市场,云南企业更为熟悉和适应其商业环境。而在南亚华人华侨很少,且南亚国家的商业环境与思维模式与中国并不相同。加之不同的政治体制、法律体系、人文环境等因素,使得去南亚投资困难重重。
但辛仁杰也表示,“企业无论在哪里投资风险都是并存的。相较中国其他省份,云南企业太过小心谨慎。”以四川为例,辛仁杰说,四川企业在开拓印度市场方面更为积极主动。特别是四川的东方电气和通威股份公司在印度发展得都很好。
“这得益于四川企业的积极性,四川企业很愿意走出去,并且在走出去之前,四川企业会通过咨询了解当地的投资环境和市场。”辛仁杰举例说,通威股份公司原本打算到古吉拉特邦投资,但考虑到当地民众不喜吃肉,不利于企业的肉类贸易,辛仁杰没有推荐。
曾有企业去印度洽谈关于如何在印度复制“螺蛳湾”的项目设想。在辛仁杰看来,由于中印两国人的审美、身材等不同,如果去印度开设螺蛳湾,服装仍以中国产品为主的话,那注定会失败。所以辛仁杰建议云南企业到印度投资前一定要先分析投资环境,才能游刃有余,有的放矢。
投资南亚
印度农业可作探路石
在地缘上,云南处于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要道,区位优势突出。云南对外投资有利于将沿线各国市场有效连接起来,从而促进经济共同发展。而且,云南企业也有自身的优势。
在辛仁杰看来,云南在农业上优势明显。由于高原山地地形,云南的农业呈小规模发展。在南亚,土地呈块状格局,与云南农业格局相似,相近的地形,让云南拥有更多的经验。同时,印度和中国都是农业大国,但是印度农业更多的是依靠自身的劳动力,而中国农业科技含量更高。中国拥有先进的农业技术,比如发达的灌溉技术,成熟的农产品加工技术。所以云南企业到印度投资,可以成立农产品公司,就地取材,利用当地丰富的原材料和劳动力,生产出附加值较高的产品卖给当地居民,这不仅可以拉动当地的经济,也能达到规避关税、打造品牌、加强区域间合作的目标。
但就目前来看,云南企业更多的是在东南亚市场投资农业。“云南企业到老挝、缅甸等东南亚国家种蔬菜,但由于当地人消费水平不高,最终还是回到中国市场出售。在印度农产品需求较东南亚国家更高,所以云南企业完全可以直接到印度投资。”辛仁杰说。
资料显示,南亚市场相似,投资环境差不多,所以弄明白了印度市场就搞懂了整个南亚市场。辛仁杰认为云南企业若要走进印度,进而辐射到孟加拉等南亚国家,需要打通贸易通道。
提及云南与印度经贸合作存在的问题,辛仁杰觉得开放与合作是双向的。云南要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但目前印度并没有全面开放。虽然如此,但对印度而言,云南有着更好的地理优势与气候条件,所以“印度非常重视云南”。因此,辛仁杰对云南与印度的经贸合作持乐观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