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岁博导捧回欧洲天文学会奖 成该奖首个中国人
彭影杰在他的实验室里。
2010年,彭影杰在夏威夷天文台观测。
彭影杰和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乔治·斯穆特教授在一起。
安静的实验室里,只有键盘敲击声,多块屏幕上显示着不同内容,有数字、有表格、有图示、有动画……终于,模拟演示动画中,在距今几十亿年后,仙女座星系和银河系融合到了一起。
4月26日,北京大学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一间实验室内,坐在屏幕前的彭影杰研究员神情专注,作为一名34岁的年轻博导,他每天除了讲课,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这样工作。
本月13日,2016年欧洲天文学会奖揭晓,他成为了获此奖项的第一名中国人。
浩瀚的宇宙、百亿年的演变、庞大的星系……这些看起来遥不可及的东西,是彭影杰最大的爱好,因为这不仅触动着他去挑战极限,而且也代表着一种人生的哲理。尽管如此,作为独子的他还是婉拒各方挽留,回国发展,他说:“出去太久了,都不能吃辣了,回来又慢慢适应,现在去学校食堂吃饭,觉得还是回锅肉、鱼香肉丝香。”
探索
研究星系百亿年演化 “了解自己从何而来,将去哪里”
4月13日,欧洲天文学会宣布了2016年欧洲天文学会奖的五位得主。其中,年度MERAC奖(促进欧洲天体物理学及宇宙学奖)观测天体物理学领域“最佳博士论文奖”,颁给了北京大学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彭影杰。
彭影杰的博士论文为观测宇宙学,研究星系的形成和演化。其利用高质量的大样本巡天观测数据,提出了一套全新利用连续性方法,来研究星系族群从宇宙形成早期到邻近宇宙长达100亿年的演化过程。该项工作的相关论文,已成为星系领域近几年来被引用次数最多的文章之一。而基于该工作提出的研究方法,于2015年5月在科学杂志《自然》发表,并成为封面推荐的4篇论文之一。
这份奖励意味着,彭影杰将获得2万欧元的个人奖励和10万欧元的研究基金。
在得知获奖后,彭影杰的确高兴了一阵,但很快,他又投入到了与浩瀚宇宙的交集之中,他说:“研究宇宙、星系的形成演变,也是一种了解自己从何而来,将去哪里的方式。”
少年
高考状元选了天文 “探寻宇宙奥秘,是一直以来的梦想”
消息传回犍为,很快成为这座小城居民津津乐道的话题。“我们也邀请他回母校,给学弟学妹们演讲一堂。”犍为一中党总支副书记宋远富说,彭影杰是该校2000级毕业生。高中三年,宋远富是彭影杰的班主任和数学老师,“他能取得今天的成绩,我一点都不觉得意外。”
1982年7月出生的彭影杰,家在县城所在的玉津镇,父母均是电力公司职工。“他从小就喜欢看书。”在父亲彭树群的记忆中,当别的孩子们嬉戏打闹时,儿子总是安安静静在家看书,尤其对《十万个为什么》感兴趣。而在少儿科普书中,他又特别喜欢宇宙、空间、星系和黑洞方面的内容。
“他是那种读书很卖命的孩子。”尽管已毕业10多年,宋远富对彭影杰依然印象深刻,“真正醉心于书本,学习效率很高,而且爱动脑筋,爱问各种问题。”
高考填志愿,彭影杰选择了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当时就两个爱好,一个天文学,一个计算机。”彭影杰说,当时他认为计算机是一种工具,不管学什么都可以学和用,所以便选择了天文学专业,“探寻宇宙奥秘,是一直以来的梦想”。不久后,他以全县理科第一名的成绩如愿以偿。
他说,自己骨子里就是一个喜欢挑战极限的人,高中时,乒乓球拿过学校运动会亚军,上大学后也打进过校运动会八强。“大学里还喜欢极限运动,玩滑板、独轮车。”彭影杰说,为了挑战高难度动作,有次玩滑板摔了一跤,足足养了一个多月才好。他说:“就像选择天文学专业,明知宇宙是无限的,还是想去探个究竟。”
编辑:赵艳芳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