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涧县唱响民族团结进步繁荣稳定幸福欢歌

20.04.2015  09:46

本报讯(通讯员 白家伟 杨春慧) 走进大理州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项目示范村、南涧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南涧县公郎镇落底河村,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山川田野处处飘荡着欢快的歌声,村庄内一排排独具民族特色的青石板房散落在无量山间,与环抱村庄四周的青山绿水交相辉映,一股家庭和睦、民族和谐、社会稳定的“正能量”正在这块热土上传递升腾。

近年来,南涧县坚持“输血”与“造血”结合、扶贫与扶智并举,从最困难的地区抓起,从最突出的问题入手,稳步推进少数民族村落扶持发展项目和民族团结示范村建设,带领各族群众走上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的文明发展道路。

改善民族聚居区生产生活条件,解决少数民族村寨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等“老大难”问题,一直是南涧县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繁荣稳定幸福示范区建设的目标。“以改善环境,改造民居为前提,从整治农村‘脏、乱、差’环境入手,全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进行农户庭院改造。”成为该县推进民族聚居区发展的建设思路。该县依托州示范区建设“586”工程,将帮扶布朗族、苗族、傈僳族3个世居人口较少民族聚居的自然村、州与州结合部的22个自然村、县与县结合部的27个自然村改造建设纳入工作重点,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狠抓基础设施建设,确保通水、通电、通广播电视、通信息,有安居房、有增收致富产业、有村内硬化道路、有乡村亮化设施、有公共卫生厕所、有垃圾收集处理池、有村级活动场所。两年来,该县累计投入整合资金4500多万元,争取省州民委示范区建设资金1000多万元,先后建设了乐秋乡瓦午晒肚皮苗族村、无量山镇马街雀田村、公郎镇新合盖瓦洒村、公郎镇落底河狗街村等22个民族团结示范村和扶少民族发展项目示范村,建成村内水泥路面79公里,进村弹石路26公里,民族文化综合活动室5个,安全饮水工程15公里,完成房屋改造232户,安装路灯120盏。通过完善民族村寨基础设施,山变绿了,水变清了,路变宽了,房子变大变亮了,广大山区少数民族群众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作为典型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农业县,南涧县变劣势为优势,充分发挥山区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变“输血”为“造血”,一改过去的小农业生产方式,引导广大村民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基本形成以核桃种植、无量山乌骨鸡养殖、肉牛养殖和以灯盏花为主的中药材种植为培育格局的产业发展路子。同时,加大科技支农力度,适时举办泡核桃、灯盏花种植管护技术和乌骨鸡养殖技术培训,实现了特色产业的提档升级。目前,该县已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培育养殖示范户38户,种植泡核桃3万余亩,种植中药材2000多亩。

各户做好门前三包(清扫、清运、规范),要将垃圾投放到各垃圾池中,做到家家干净,全村文明。”“对于多次告知仍将垃圾和废弃物扔到村口、路边、河边的农户,村党小组将组织全村党员或申请召开村民会议进行相应经济处罚和责任惩处。”在公郎镇大乌木龙村、碧溪乡和乐村,村民自制的村规民约不仅挂在村活动场所旁,还粘贴到了村内主干道旁。针对当前农村普遍存在“不文明、不依法、不环保、不清洁”等现象,南涧县逐步引导各民族聚居村寨推进农村社会治理,制定管用的村规民约。同时,该县还通过部门挂钩帮扶同建的方式,在各民族团结示范村实施苗族刺绣、彝族跳菜等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项目,并建成村级活动场所18个。如今,在民族团结进步繁荣稳定幸福示范区建设的引领下,“户户改陋习、人人讲文明”的良好风尚已渐渐在南涧山区各民族村落成为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