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大山里的渴望——记禄劝县华钟第四希望小学特岗教师张仔平
张仔平在给孩子们上课。 省青基会供图
禄劝县华钟第四希望小学特岗教师张仔平在边远山区长大,从小就梦想成为一名教师。初上讲台时他27岁,教书十载,把最好的青春奉献给了山区的孩子。他说:“我不奢望桃李满天下,也不期望多年以后会有学生记得我。我只想有一个丰富的人生,只想以后无悔地对自己说‘不管结果怎样,至少我努力过、付出过’。”
初见张仔平,皮肤黝黑,面容憨厚,谈吐间稍显腼腆却又朴实亲切,眼神中流露出坚毅,三句话不离学校和学生。他说,自己只想当一名好老师,为了这一职责使命,一切付出都值得。
初上讲台,从零做起
2005年,张仔平从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2006年参加特岗教师考试顺利通过笔试和面试后,他被分配到了禄劝县团街镇马初小学任教。
马初小学地处偏僻的边远山区,张仔平接替了六年级班主任的工作,同时教授数学、思想品德、社会、自然4门课程。走上教师岗位的他第一次体会到,原来读书和教书完全是两回事,特别是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班里一些少数民族学生自小没有学过普通话,只会说少数民族语言,要让他们听得懂课,能准确理解一个知识点非常困难。”说起初上讲台的经历,张仔平记忆犹新。一开始,为了让学生们准确理解知识点,上课时往往要“滑稽”地手舞足蹈进行讲解。可是,用肢体语言上课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于是,下课后张仔平便找来会普通话和少数民族语言的学生,向他们学习少数民族语言。渐渐地,班里少数民族学生能听懂张仔平讲课了,张仔平趁热打铁对班里的“学困生”做必要的补课。在他的努力下,学生们的成绩开始慢慢提高。
学生的学习问题刚让张仔平放下心来,生活困难又成为他担心的问题。在张仔平的班里,不少学生家庭十分困难,张仔平看着孩子们用着断了的尺子、快到头的铅笔,心里很不是滋味。“如果因为这些问题影响孩子们学知识,我会内疚一辈子。”于是,张仔平从当时不高的工资里,自费为班上家庭困难的孩子们买文具。山里的冬天白雪皑皑,学校供不起热水,冰冷的水连大人都受不了,寄宿的学生们一到冬天手脚总会因生满冻疮而开裂。看着孩子们流血发红握不住笔的小手,张仔平便在每天上课前、下课后回到自己的宿舍为寄宿生烧开水。“虽然数量不多,但好歹有一点温度,孩子们不至于那么受罪。”
通过一年的努力,张仔平所教的各科成绩都获得了全镇第三名的好成绩,班集体因勤奋好学、积极向上,被评为团街镇教育教学第一名,他个人也获得了禄劝县级教学优秀奖荣誉称号。2007年,张仔平任马初小学三年级和四年级的数学教师并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当年的期末统测中,他教的两个年级数学成绩均获得了全团街镇第二名的好成绩,张仔平本人也获得禄劝县县级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
不止教书,更要育人
面对学生,张仔平常常深思,他能给他们什么样的影响,能够改变他们什么。
2008年,由于工作的需要,张仔平被调到卓干华钟第四希望小学工作,并担任完小校长。华钟第四希望小学只有学前班到三年级,每个年级一个班,学生总数常年不到百人。
虽然离团街镇近了,条件也比之前好了很多,但是依然地处山区,学生入学第一天才取名字、上学才开始学习拼音和普通话、上学前不知道刷牙的情况依然屡见不鲜。有了之前的经历,张仔平更加觉得学校要从小事做起,事必躬亲。“要是现在不帮学生、不改变、不尽心,以后就会耽误他们一辈子。”因为卓干小学傈僳族学生和苗族学生较多,张仔平便要求每位教师都要学习少数民族语言特别是傈僳族语言和苗族语言,方便教学的同时,也可以拉近老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距离。
城里的孩子在幼儿园老师就教会了洗脸刷牙等日常的个人生活卫生,张仔平的学生很多到上小学都不会。于是,张仔平便买来牙具,手把手教孩子们刷牙。“一开始孩子们都不愿意,常常要在洗漱池守着他们刷牙,看着的时候他们刷牙,可是周末回家两天,回学校就又不刷了。”张仔平为了改变学生的卫生习惯,就这么硬守了几个月。渐渐地,就连学生们周末回家也会带上牙具刷牙。从此,每年张仔平都为学生们免费发放牙具,有的学生家庭困难,牙膏用完了没钱买,张仔平就自己掏钱为他们买牙膏。除了刷牙,学生们的卫生习惯问题不止一个。有个学前班的小男孩,一流鼻涕就往袖子和身上抹。“有那么一个月,天天拿着一卷卫生纸跟在他后面为他擦鼻涕。”张仔平笑道,还好,现在这个孩子流鼻涕会主动向老师要卫生纸了。
每逢周末,一些来接学生放学的家长把蓑衣往学校操场的地上一铺就躺下了。放学时候,一些家长的摩托车上已经带有两三个人还要带上放学的孩子,一辆摩托车上经常坐三四个人,安全隐患很大。看到这些情况,张仔平又开始对学生们从最基本的礼貌教起,回家要向父母问好,放学要和老师说再见。“后来,有家长躺操场地上,学生们会说‘爸爸你不害羞吗’,有家长摩托车带了几个人还带孩子,学生们会说‘爸爸你车上坐了其他人就不能带我了,这样不安全’。”在张仔平心中,通过对孩子的教导,影响家长的行为,改变一些不好的习惯,也是教师的责任。他说,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传道授业是基础,更要育德育人。
十年坚守,不怨不悔
“总是担心自己的知识陈旧老化,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担心自己的思想落后落伍,满足不了学生求知的渴望。”于是,从第一天进入华钟第四希望小学任教起,张仔平便了解教师和学生的个性特征、特长,并在安排教师课程的时候有针对性地进行安排,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征和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学校寄宿学生多,每周每天都要有至少3位教师留校,多年来,张仔平总是其中一位。“总觉得亲自在学校才放心。”张仔平说。
不仅如此,为了让学生们有更好的学习环境,张仔平带领全校老师并发动学生家长参与,主动和村委会商谈,找水泥、找沙石、打地板,翻盖学生食堂的屋面、改造学生的食堂厨房。他还积极与各级政府、社会爱心人士、爱心组织联系,在他们的帮助下,更换了学生课桌椅,配备了教学电子设备及学生衣柜、鞋架、洗脸架、床架等等,为学生多次争取到了学习用品、鞋子、衣服、帽子、图书等。
在2008学年的统测中,全校9位教师有5位获乡级教学质量奖,一位教师获县级教学质量奖,一位教师获县级班主任奖。张仔平本人也获得了县级优秀完小校长的荣誉称号。在2009年至2016年之间,张仔平获得了云南省“特岗之星”的荣誉称号,并获得了多次镇级教学质量表彰和学校管理表彰。
如今,张仔平的学生越来越多,其中一位在北京交通大学就读。说起十年特岗教师路,张仔平一脸满足,表示并不后悔。他说,自己就是从山区走出来的,回到山区就是自己的归宿。“一路走来,并不觉得辛苦,等孩子们长大后,不后悔做我的学生,就是我最大的成功。”(昆明日报 记者张梦曦)
编辑:合宇聪责任编辑:合宇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