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华平:加速扩能改造“万里长江第一港” 依托黄金水道发挥大连通作用
昭通市委书记范华平接受新华网专访 (吴炅 摄)
新华网昆明8月24日电(韩海阔 罗春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新常态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云南省昭通市地处滇、川、黔、渝中心地带,昭通市水富县则是云南省参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门户,也是昭通的次区域中心。
日前,新华网就昭通如何在“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的国家战略中,谋求自身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与昭通扶贫攻坚的路径结合;“万里长江第一港”水富港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的作用发挥等专访了云南省昭通市委书记范华平。
范华平表示,长江经济带是一条关乎昭通跨越发展的桥梁纽带,拥有“万里长江第一港”的昭通主动融入和服务长江经济带战略,有着非常深刻的现实背景与重大意义。将努力把昭通建设成为滇川黔区域综合交通枢纽、云南融入长江经济带和成渝经济区的重要门户、中国面向南亚和东南亚开放的重要经济走廊、中国西部新型载能产业和高原特色生物产业基地、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中国西南新兴旅游目的地。
此外,完成水富港扩能改造,发挥“万里长江第一港”的大连通作用,实施3000吨级以上船舶江海直达运输,依托长江黄金水道连接重庆、武汉、上海三大长江航运中心和上海自由贸易区,通往中国内陆腹地及东北亚地区,发挥沟通太平洋、印度洋优势。
区位和资源优势将加速转化
“‘十三五’时期,昭通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将全面实施脱贫攻坚、交通先行、产业培育、新型城镇化、教育兴昭、生态文明‘六大战略’。相信在长江经济带的建设中,昭通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将加速转化,迸发出更加强大的内生动力。”
新华网:“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于2014年被正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上升为国家战略。昭通是云南的北大门,地处滇、川、黔、渝中心地带,区位优势明显。您认为“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这一战略对昭通的发展意味着哪些机遇?
范华平: 长江经济带是一条关乎昭通跨越发展的桥梁纽带,拥有“万里长江第一港”的昭通主动融入和服务长江经济带战略,有着非常深刻的现实背景与重大意义。
通过“十二五”的努力,昭通市2015年实现生产总值709.18亿元,比2010年增加329.58亿元,年均增长11.4%,增速比全国高3.6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迈上万元台阶,达到13110元,这为建设长江经济带奠定了一定基础。
“十三五”时期,昭通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将全面实施脱贫攻坚、交通先行、产业培育、新型城镇化、教育兴昭、生态文明“六大战略”。相信在长江经济带的建设中,昭通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将加速转化,迸发出更加强大的内生动力。
未来五年,我们将按照云南努力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新定位,努力把昭通建设成为滇川黔区域综合交通枢纽、云南融入长江经济带和成渝经济区的重要门户、中国面向南亚和东南亚开放的重要经济走廊、中国西部新型载能产业和高原特色生物产业基地、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中国西南新兴旅游目的地。
新华网:若想实现目标,昭通应当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路径,突破现有的发展瓶颈?
范华平: 昭通要发展,首先要看到自己的区位特点。就川、滇、黔、渝区域来讲,昭通在地理上处于中心位置。昭通周边还有7个地级市,总人口将近3000万。
昭通是云南融入长江经济带的北大门,同时也是中原地区进入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的一个门户,扮演着 “双向大走廊”的角色。昭通坐拥非常优越的区位优势,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情况与区位优势之间还不匹配。
新华网:由此看来,交通条件的提升与否将直接关系到昭通发展。“十三五”期间,昭通将进行哪些交通领域的建设?
范华平: 昭通高速公路的总里程还太少,全市高速公路里程只有258公里,现存的道路多是二级路、三级路。昭通市将构建“一环两横四纵六联络”高速公路网。在建拟建12条808公里高速公路,总投资1270亿元,这其中就包含了对昭通大交通建设影响深刻的都匀至香格里拉、沿金沙江、宜宾至昭阳、宜宾至毕节等高速公路。
与此同时,“十三五”期间,昭通市还将改造12条1200公里普通国省道,改造重要县乡道870公里,硬化建制村公路4690公里,打通自然村公路10000公里,改建红色旅游公路137公里。
力争到2020年,昭通全市实现县县通高速,构建昭阳中心城市到各县两小时“交通圈”,到周边中心城市“4小时交通圈”。
昭通市将打造快捷高效的铁路网,构建“二横四纵一枢纽”的铁路网,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300公里以上。成贵、渝昆高铁建成后,实现昭通中心城市至昆明、贵阳、成都70分钟通达和到重庆90分钟通达。昭通市还将建成“1+4”支线、通勤民用航空机场体系,力争开通航线10条以上。
金沙江黄金水道将被重点打造,整治宜宾至水富航道,改造金沙江巧家至水富航道。到2020年,航道总里程达到570公里以上,其中三级航道里程达到390公里;货物吞吐能力达1800万吨,生产性泊位达到43个。
水富港是万里长江第一港,但是水富港现在的吞吐能力还相对较低,年吞吐量只有63万吨。通过改造后,年吞吐量可接近600万吨左右。如果货物运输各个环节配合再更好,它的能力还可以再提升。
新华网:通过这样的大交通建设,“十三五”期间或可为昭通带来巨大的变化。人流的大幅提升,激增的物流、信息流也可能到来。对此,您作何考虑?
范华平: 现在互联网时代,很多产品的销售方式由原来的实体店变为现在的网上销售。即便是跨省、跨国销售,也都需要通过铁路、公路、航空、水路等交通方式,才能实现产品的最终到达。这也是强调昭通要大力建设交通基础设施的关键所在。
到2020年,昭阳、鲁甸实现乡乡通高等级公路,机场、公路枢纽、铁路枢纽、综合客运枢纽实现轨道交通连接,推动昭通加快发展成为人流、物流、信息流集聚的区域中心城市,加快成为区域中心城市和云南另一增长极。
可以看到,昭通市现有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特别是交通条件与我们的实际需求差距很大。所以融入长江经济带,把握长江经济带战略对昭通来讲,首先要做的是把区位的优势进一步发挥出来,不但要区位优越,也要交通优越。把昭通建成滇东北区域的交通枢纽,乃至滇川黔区域综合交通枢纽,是完全有可能的。
只有把交通发展好,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中,昭通才有条件、有能力承接长三角地区的产业,面对长三角地区的市场,显现属于昭通的竞争力。
发挥“万里长江第一港”作用
“我们将完成水富港扩能改造,发挥‘万里长江第一港’作用。水富港不但有助于利用西南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促进区域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和现代物流业快速健康发展,更有利于云南进一步扩大开放。”
新华网:水富港是昭通的黄金资源,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港”,应该说也是昭通市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一张王牌,昭通市将如何打好这张牌?
范华平: 水富港是万里长江第一大港,是金沙江上唯一能够实施2000吨级以上船舶江海直达运输的港口,是连接“三亚”(东南亚、南亚、东北亚)和沟通“两洋”(印度洋、太平洋)的主枢纽港。
水富港对云南昭通、贵州毕节、四川凉山等进行资源优化组合,实现资源的高效整合和效益最大化有着非凡的意义,对实现“引进来”“本地化”和“走出去”更是具有不可估量的重大作用。水富港不但有助于利用西南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促进区域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和现代物流业快速健康发展,更有利于云南进一步扩大开放。
我们将完成水富港扩能改造,发挥“万里长江第一港”作用,实施3000吨级以上船舶江海直达运输,依托长江黄金水道连接重庆、武汉、上海三大长江航运中心和上海自由贸易区,通往中国内陆腹地及东北亚地区,发挥沟通太平洋、印度洋优势,实现向东通江达海,向西打通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向南直抵“两广”,向北连接亚欧大陆桥,建成与周边地区通畅快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打造滇东北次区域交通枢纽。
新华网:为了让水富港发挥出更大的能量,目前在推进哪些工作?
范华平: 《水富港总体规划》已获批准,计划投资24.6亿,年吞吐量达540万吨。2015年9月,水富港扩能工程获得云南省发改委立项批复。目前,各项工作正有序开展。
昭通市完成了《 2013年~2030年综合交通规划》和《昭通市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规划明确了构建“一线四港九码头三转运”水运网。规划实施后,金沙江库区船舶总运力将达到100万吨左右,全市港口吞吐能力将由现在的250万吨提高到3000万吨/年。金沙江库区将达到常年通行1000~3000吨级、甚至5000吨船舶的能力。目前,金沙江溪洛渡至水富段高等级航道整治已经省发改委批准立项,计划2016年10月开工建设。
长期以来,水富至宜宾航道等级低和金沙江下游电站建设忽视船舶过坝问题是制约昭通通过水富港融入长江经济带的重大瓶颈。经多方呼吁,目前,水富至宜宾航道改造工程已经四川省发改委批准立项;金沙江下游电站过船设施问题也得到了国家层面的关注,国家发改委已委托下属综合交通研究所对金沙江下游库区通航问题进行专题研究。
对于港口资源稀缺的云南省来说,水富港其所具有的意义非凡。水富港要发挥更大作用,必须走联合发展的道路。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与宜宾、泸州的联合,提升黄金水道的价值,发挥黄金港口的作用,让它们在整个长江经济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长江经济带为昭通扶贫攻坚带来新机遇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昭通历史上一次难得的重大发展机遇,为扶贫攻坚带来了新的机遇。将有利于昭通争取更多的政策、资金和项目支持,推进脱贫攻坚。”
新华网:昭通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是云南省和国家确定的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您认为长江经济带建设为昭通的扶贫攻坚带来哪些新机遇?
范华平: 昭通地处乌蒙山集中连片特殊贫困地区的腹心地带,全市11县区除水富县外,其余10个县区均为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和乌蒙山昭通片区特困县。2015年末,全市还有111.95万贫困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18.8%、占全省贫困人口的23%,贫困发生率高达21.53%,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是全省乃至全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和硬骨头。
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云南等11省市,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是贯穿东西、打通中国经济东西向动脉的重要引擎,是党中央、国务院谋划中国经济新棋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昭通历史上一次难得的重大发展机遇,为扶贫攻坚带来了新的机遇。
新华网:昭通将如何依托这些机遇深入推进扶贫攻坚战,实现预期脱贫目标?
范华平: 昭通市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期间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在深入实施发展生产、易地搬迁、生态补偿、发展教育、政策保障兜底“五个一批”的基础上,结合各县区实际,开展劳务输出就业脱贫、资产收益脱贫、恢复重建脱贫等专项行动。
我们计划从2016年起,平均每年实现28万以上贫困人口脱贫、21个左右贫困乡镇、207个左右贫困村出列;到2019年全市85个贫困乡镇、825个贫困村、111.95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基本消除绝对贫困;其中,威信县2017年摘帽,昭阳区、鲁甸县、镇雄县、彝良县、盐津县、绥江县2018年摘帽,巧家县、大关县、永善县2019年摘帽。
随着长三角经济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力优化产业布局转移,昭通依托资源丰富、用工成本低、市场潜力巨大的优势,较为适宜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通过产业、资本、技术向昭通转移,有利于实现全市贫困人口的根本性脱贫致富。同时,还利于昭通借鉴先进企业管理经验,加强苹果、花椒、天麻等农特产品加工包装,变产品产量优势为产业优势,增强市场竞争力,推进农特产品外销。
昭通可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进行经济、政治、文化等交流合作,实现资源优势互补,获得经验支持、财力支持、智力支持。同时,长江经济带建设,还将给昭通生态文明建设、综合交通建设、城乡发展等方面带来机遇,助推脱贫攻坚。
新华网:发展产业,被视为“扶贫扶到根”的重要方式之一,昭通市在产业脱贫方面有哪些考量?
范华平: 产业是扶贫攻坚、经济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我们将研究利用好国家给予云南的差别化产业政策,与成渝经济区、川南经济区共建一批经济开发区、物流园区和农业示范区,促进产业集中、集聚、集群、集约发展。
立足昭通特色和优势,积极参与产业分工合作,重点培育高原特色农业、烟草加工及配套、电力、煤炭、化工、矿冶建材、文化旅游、商贸物流等产业,推动产业园区化发展。
将天麻、苹果等生物资源优势转化为生物产业优势,大力发展生物制药、生物育种、生物制造和生物技术服务等产业。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引进发展产业链条长、关联度高、辐射力大、带动性强的龙头项目,推行实体化运作,带动与之配套企业整体转移。
新华网:对于农村地区的贫困人口,如何让他们在红土地上实现脱贫,土地里又怎样才能刨出“金疙瘩”?
范华平: 昭通为什么相对贫困,说到底就是支撑产业太少,规模太小,与昭通的人口总数极为不匹配。
昭通在发展高原现代特色农业方面很有优势,古人就曾讲“搬不完的昭通,填不满的西湖”,来形容昭通资源丰富,物产丰盈。昭通的苹果不但有名,中国南方最大的苹果基地就坐落在昭通;中国野生天麻的核心区也在昭通。
就马铃薯而言,我们现在常年种植超过面积300万亩,昭通也成了中国马铃薯种植的一个重要区域。即便这样,却在产量、防病害水平、经营组织形式上与产业发展充分地区存在着差距。
就昭通的实际来看,我们要利用自己的优势特点,努力实现马铃薯产业的专项发展,将发展目标盯在高海拔地区培育种薯上。
商品薯如果得到发展,还会带动物流、金融保险等周边产业的发展,就业机会也会随之到来,而农民增收也会得到实现。不久前,马铃薯种薯国际论坛在昭通举行,我们借此向全世界的专家学者讨教马铃薯发展高招。
发展任何产业,都需要进行产业规划。我们需要清楚我们有什么资源,有什么优势,存在的短板是什么,然后根据这些要素进行规划。我们下一步首先要把产业要素理起来,然后进行马铃薯、苹果、天麻等产业规划。
马铃薯也好,其他农产品也好,都需要考虑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新兴经营主体参与到经营管理当中。我们正在研究“公司+基地+农户”方式及利益共享机制,因地制宜引导群众宜林则林、宜畜则畜、宜药则药、宜果则果、宜渔则渔、宜游则游,种养加、农工贸、互联网+并举发展产业。
要树立脱贫是底线、致富无上线的意识,坚持农业特色产业建设长短结合,切实做到短期能脱贫、长期能致富,力争实现贫困户家庭50%以上的收入由参与产业扶贫项目而获得。如果能够建立现代农业系统,充分利用市场规律,马铃薯为农民实现大幅度增收也是极有可能的。
新华网:除了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昭通扶贫攻坚还可以打出什么牌?
范华平: 昭通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全民旅游的势头已经起来,昭通的机会也来了。昭通有大山、大水、大文化,风光壮美秀丽,历史文化厚重,再加上气侯优势,让这里成为了一个休闲、度假的好地方。
金沙江的三个大型水电站是我们国家重要能源基地,再加上一些地方小水电,昭通清洁能源的丰富程度,在云南省甚至全国,都是少有的。现在需要解决的是怎么把清洁能源在昭通转化好、利用好。如能够把当地发的电,以优惠的价格供当地使用部分,这对我们发展产业、招商引资将形成利好条件。我们也在就上网电价等问题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争取电力政策在贫困地区有所倾斜和支持。
昭通青壮年劳动力比较多,占全市人口的近一半,人口数量达300万左右,人力资源丰富的红利还将持续在昭通释放。如能进行产业承接或通过劳务输出,使劳动力参与到轻工业产业当中,将有利于增加收入、提速脱贫。我们将建立和完善与长三角地区劳务对接机制,拓展贫困地区劳动力外出就业空间,加大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扶持力度,到2020年,每年稳定输出劳务就业和产业工人150万人左右。
昭通的硅矿资源丰富,目前,我们也正在寻求与一些企业就硅矿资源的高度开发利用进行合作。我们将发展以水电为主的清洁能源,稳步推进风电开发,创造条件开发生物柴油、生物质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推进煤层气开发,逐步构建风、水、火互补,新能源加快发展的多元化能源产业发展格局。依托科技创新,整合电力矿产资源,切实推进多种形式的电矿结合,有效消纳金沙江下游三大电站留存地方的54亿度电量,推进化工、矿冶、建材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对于重污染产业,坚决说“不”
“如果昭通的生态保护不好,那么将对沿江其他地区的生态产生影响。昭通市始终把生态保护、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整个经济社会发展融合之中。昭通对于重污染产业,坚决说‘不’”。
新华网:今年初,在重庆召开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强调,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的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那么,昭通市在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过程中如何践行这一战略定位,处理好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
范华平: 昭通地处金沙江下游,长江上游,加之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带的脆弱生态环境,如果昭通的生态保护不好,那么将对沿江其他地区的生态产生影响。昭通市始终把生态保护、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整个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之中。
昭通市提出了实施“生态文明战略”,并将其纳入全市发展的“六大战略”之中,全面加强金沙江水系的生态保护,重点实施退耕还林,保护、营建生态公益林,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全面加强流域污染源综合治理和生态环境修复,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
“十三五”期间,计划开展人工造林30万亩、封山育林50万亩,实施森林管护1691万亩,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生态治理100万亩,综合治理石漠化面积1350平方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00平方公里,实施森林抚育50万亩、低效林改造50万亩,对大山包等44万亩湿地进行保护和恢复,完成12.10万件五小水利工程,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40%以上、林木绿化率达到60%。
新华网: 对于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如何建立协调有序的关系?
范华平: 我刚才说到的要在昭通发展的产业,对金沙江、长江都基本上没有什么污染。产业发展上,我们不再新建重化工类产能,昭通对于重污染,坚决说“不”。
我们还要加大退耕还林的力度,对一些植被进行恢复。昭通耕地面积里,有近30%以上都是25度以上的陡坡。我们将结合国家退耕还林政策进行生态恢复。要做的不仅仅是退耕,还要做到让百姓致富。在林种选择上,将尽量选择经济林果,做到生态与经济的双收益。
我们将结合昭通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现状,调整能源结构,推动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开发和利用,加大生态工业和生态产业园区示范建设,促进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加强生态旅游建设,坚持生态景观保护优先并且与旅游开发有机结合的原则,实现旅游资源永续利用与旅游经济协调发展,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力争到2020年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市。
此外,切实加快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全面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强化石漠化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综合治理,加大金沙金干热河谷治理、重要水域增殖放流以及启动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和退耕还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力度,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等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建设。
加强金沙江、横江、牛栏江、赤水河等重点河流及饮用水源地水环境质量保护,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工程,加大县城和重点乡镇“一水两污”设施建设和采选废水、废物处理及尾矿回收利用工程建设力度,加强农业污染防治,特别是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科学施用化肥、农药,推广节能环保型炉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