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十二五” 昆明一系列惠民利民措施扩大民生福祉
提升改造后的篆新农贸市场干净、整洁。记者周密/摄
乡村孩子吃上营养餐。记者杜文蕾/摄
志愿者到社区养老院看望老人。记者李海曦/摄
天大地大,老百姓的事儿最大。回顾过去5年,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首要任务,实施一系列惠民利民措施,千方百计扩大民生福祉。菜篮子米袋子、教育公平、就业创业、医疗保障、养老救助……这些与老百姓生活休戚相关的事情,提挡加速,为百姓幸福加码。
“菜篮米袋”信息为市民跑路
开门不过7件难,柴米油盐酱醋茶。对于普通市民来说,细数5年来全市惠民工程带来的变化,还得从菜篮子、米袋子说起。
“5年前,买菜真得从北市区开车到市内的那几个老菜市场。”市民田源说,如今,昆明的标准化农贸市场东、西、南、北、中都有,在手机上搜索一下,就可以“让信息为他跑路”。“再也没有‘开着宝马去打酱油’的情况了。”他说,5年来,昆明在农副产品市场供给这项惠民工程上最大的成绩,就是更丰富且更加便捷。
目前,昆明新建30个菜市场工作正有序推进,新建8个商业示范社区工作已出台实施方案。今年内,全市将建设、改造51个标准化菜市场(生鲜超市)、农贸市场,目前已开工49个,建成8个。主城还计划建设20个以上社区菜店。
“过去爬山吃农家乐很新奇,如今都市农庄以土地流转、企业经营的方式整合了农家乐,一举解决了吃、住、行、游,更把农超对接、精准服务居民概念引入,使高原生态农业福祉直接接驳百姓生活,致富‘三农’。”云南省绿色发展研究会理事长刘磊表示,“十二五”以来,昆明市已批复建设都市农庄项目39个,12座农庄已初步建成,未来这项惠民工程将在大数据背景下,从强化菜篮子、米袋子基础性工程向打造农旅快速发展,彰显高原特色生态农业的道路上高速迈进。
教育
精准帮贫特色扩面
“十二五”期间,昆明市全面实施了第二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扩大了学前教育资源,学前三年毛入学率达98%,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60%以上,义务教育巩固率保持在99%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保持在92%。
“今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餐补助标准提升至每生每天4元,下达专项资金1.84亿元,35.97万名学生受益。”对此,曾积极为禄劝山里娃争取“营养”的禄劝县委宣传部部长张运平感慨地说:“为山里娃争取营养餐补助源于禄劝,最终全国推广。2012年春季学期,全省129个县全纳入营养餐改善计划,当时每天的标准为3元。”从3元到今天的4元,看似提升1元,但这是山里娃从吃不饱、没得选向天天有营养的过渡,幸福与健康,扎扎实实地落到了农村居民急盼的实处上。
昆明市外国语学校校长郭昌奉说,“十二五”期间,昆明的教育事业作为一项惠民工程,在2014年入列“春风化雨行动”,扩面与帮困的数字在不断超越,既定目标逐一实现。与此同时,教育事业不再“公办唯一”,民办及社会力量几乎进入全市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特色教育各领域,深度不断做强。
就业
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超90%
5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始终是昆明市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且,这项工作始终保持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率90%以上。
“面对各种最难就业季,若没了那么多好政策,我们很难有今天。”在东川烟草公司工作的赵飞龙回忆,5年的时间,不但自己在昆明市的多措并举和系列“组合拳”中实现了就业,同学、朋友也都获得了这样的机会。从他自己所受益的金秋助学延展帮扶,到挖潜增岗、千企万岗计划、三支一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岗位特设计划、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等各类基层服务项目,无一不在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就业,鼓励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现灵活就业。
“就业会更难,但扶持政策会更好。”赵飞龙说,这或许是在提出“最难就业季”这个概念以来,大学生所能遇到的最好政策。此外,我市还加强就业与新开发项目的对接,有针对性地开发轨道交通、物流、信息等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在积极落实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优惠政策上,仅今年就已发放就业补贴708万元。截至目前,到全市各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登记的省内外应届高校毕业生共有15517人,其中13806名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就业率达到89%。
在农村,昆明市率先开展创业示范乡村建设活动。目前,全市首批建设的22个创业示范村,有三分之一已形成具有本村特色的产业或行业,一部分示范村正按规划推进“一村一品”建设。同时,全市还启动了一系列就业服务计划,首次设立“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将农村低保家庭高校毕业生纳入公益性岗位就业范围。
医疗
人均寿命超全国平均水平
近日,昆明市“十三五”卫生和计生事业发展规划专题协商会透露,昆明居民平均预期寿命达77.5岁。“这个目标已经高于全国平均的74.80岁。”市第三人民医院肝病一科主任庄林表示,公共卫生体系完善、基本医疗服务改善、医卫服务及科技发展,延展了生命的长度,而且也拓宽了范围。
如今,全市有卫生机构4492家,其中,医院268家、基层卫生机构4224家,实现了社区和人群全覆盖。民营医院186家、占全市医院总数的69.4%,提前达到国家“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目标任务。对此,庄林表示,这些数据仅是我市医疗卫生事业在硬件上的动态,而在软服务上,5年来,医务工作者深入州市、县区、边远地区的各种义诊服务,更将惠民福祉直接送到了农村贫苦居民家中,而且形成长效跟踪服务机制。“今年收官,昆明还将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完成3所乡镇卫生院、166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新增病床2000张以上。”他说。
“十二五”以来,从职工医保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昆明市已实现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全覆盖,人人享受社保的目标。在扩面的同时,昆明市社保保险待遇不断提高,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昆明市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连续10年上调,平均养老金达到1988元。昆明连续9年对“伤残津贴、供养亲属抚恤金、生活护理费”的发放标准进行调整,生育保险待遇享受也不再为女性所特有,参保男职工配偶未就业的生育时,也可享受产前检查费、生育医疗费、生育医疗待遇。在医保报销方面,通过落实各项提待政策,城镇职工、城乡居民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平均报销比例分别达到83.45%、72.4%。最高支付限额分别达到25.9万元、11.8万元,已超过现在执行的昆明地区职工平均工资、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倍以上。
养老
建成百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截至去年10月底,昆明市全社会救助覆盖的救助对象总数达32.7万人,累计支出保障金5.45亿元。其中,城乡低保平均保障标准增加了15.38%,农村平均保障标准增加了19.5%,五保供养集中供养标准平均增长15.7%,分散供养标准平均增长16.7%,优抚对象人数比较多,生活补助提高较大,增长在12%-19%之间。”市民政局局长张正平表示,昆明市的老龄化趋势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百万余老年人的所依、所养是市委、市政府着力解决的问题,也是随时需要加强的惠民工程。
截至去年,昆明市已建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00个,星光老年之家161个,卫生服务站226个,老年活动站1257个,全市95%的城市社区和85%的村委会成立了老年协会。下一步,将加大县级老年活动中心建设力度,把老年活动、老年文化、老年协会等引领好,老年人得实惠。
“昆明的‘十二五’,是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多层次、多样化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形成的关键五年。”张正平说,未来,昆明市将在支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的同时,给予更多政策,从土地、财政、金融、社会组织培育及政府考评等方面,鼓励、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多种模式兴建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吸引大量社会资本、企业进入到养老服务领域,增强养老服务业发展活力,并通过信息化手段,整合GPS卫星定位助老信息平台、“居家宝”、“爱心通”、汇费通等服务系统资源,搭建社区助老服务信息平台。(昆明日报 记者钟士盛)
编辑:周智宇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