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云南两会]回眸十二五 启航十三五 昆明各区发展
五华区
打造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高品质核心区
回首刚刚过去的“十二五”,昆明市五华区以转型升级为主攻方向,以改革创新为主战略,积极作为、迎难而上、真抓实干,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基本实现了“十二五”规划的主要目标,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城市品质不断提高、社会事业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区域辐射力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各项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五年来先后三次荣获“云南省县域科学发展先进县”称号,“十二五”末期预计地区生产总值接近千亿元,全区经济总量分别占全省、全市的7%和24%,这份“十二五”成绩单颇具分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工作时指出,云南要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昆明作为云南省的排头兵,昆明市委十届七次全会提出全力实施“八项战略”,明确加快建设立足西南、面向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五华作为昆明建设立足西南、面向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重要承载区,应勇于担当促跨越,攻坚克难拓格局,奋力开启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征程。”五华区委书记吕天云表示,“十三五”期间五华区将全力打造承载和服务于昆明市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平台和窗口,努力建成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高品质核心区。
“十二五”真抓实干成绩斐然
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五华区综合实力大幅提升,2015年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30亿元,增长8%左右;实现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3.91亿元,增长4.45%;实现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08亿元,增长10%;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90亿元,增长3.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5亿元,增长10.5%;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1%。相比“十一五”末的540.22亿元,五华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5%;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4.4%;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从25.42亿元增加到33.91亿元。“十二五”期间囊括了“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区)”、“国家知识产权县工程示范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全国科普示范县区”、首批“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地区”等荣誉称号。
“十二五”期间,五华区紧扣“强三、优二、精一”,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到0.2∶54.4∶45.4。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优势凸显,聚集了全省50%以上的金融机构总部,拥有33家世界500强企业区域性总部或分支机构,税收亿元楼宇达9幢,千万元楼宇达36幢,成为昆明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度最高的区域之一。新型工业体系初步确立,产业聚集效应日益显现,五华科技产业园列入全省重点打造的销售收入超千亿元园区之一,昆明国家广告产业园、科技与文化融合示范基地通过国家认定。都市农业发展内涵不断丰富,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初见成效,农业龙头企业增加到19家。
随着“南强、西进、北拓展”战略的深入实施,五华区“三大建设”呈现新局面。中央商务区实现扩容,南屏步行街等道路沿线重点地块开发有序推进,基本形成主城中央商务区和泛亚、红云片区商贸商务次中心“一主二辅”的发展格局。泛亚科技新区初具规模,在联想科技城等重大项目带动下,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收储、重点项目建设均取得突破。西翥生态旅游实验区发展基础逐步夯实,片区总体规划通过审批,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推进。
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五华区全面推进各项改革,加大民营经济培育力度,实施“两个10万元”微型企业培育工程,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41.3%。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新增专利占全市总申请量的30%。招商引资成效明显,累计引进市外到位资金411.0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6.4亿美元。
加快城市更新改造步伐,着力提升城市品质,先后启动33个城中村改造,12个城中村完成回迁安置。通过实施城市主次干道和道路交通微循环改造,五华区完成4条城市道路建设和16条道路综合整治工作。先后投入3.75亿元,持续加大4条入滇河道及22条支流沟渠综合治理力度,水环境明显提升。城市绿地率达42%,绿化覆盖率达46%。
持续加大投入,五华区民生保障水平、人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累计提供有效就业岗位15.76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4%以内。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各项社会保险参保率均在95%以上。保障性住房加快建设,累计完成3516套廉租房和12250套棚户区改造任务。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在全省率先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
通过深入推进法治五华、平安五华建设,五华区全力维护社会稳定。统筹推进依法治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格局逐步形成。全面完成“六五”普法,民主法治建设不断加强。
定目标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十二五’以来的工作,是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深化改革迈进深水区、社会矛盾凸显的复杂形势下展开的,成绩来之不易。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五华的发展仍然存在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发展不快、层次不高,区域统筹程度不够、城乡发展不平衡等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五华区委书记吕天云直言不讳,“当前,五华的发展可以说是多重机遇密集叠加、重大利好接踵而至,促使我们必须积极抢抓机遇、顺势而为,以更高的标准谋划和推动发展,在改革发展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推动各项工作走在前列、做出示范。”
准确把握未来几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和任务,“十三五”期间,五华区将按照“创新驱动、文化引领、产城融合、生态宜居、幸福和谐、跨越发展”的总体发展思路,紧扣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核心任务,牢固树立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理念,以跨越发展为主题,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创新驱动和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增进民生福祉为根本,全力打造承载和服务于昆明市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平台和窗口,努力把五华建设成为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高品质核心区。
主要奋斗目标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专注发展定力,努力把五华建设成为创新驱动活力区、高端产业聚集区、产城融合示范区、文化创意引领区、生态文明先行区、平安和谐幸福区,力争到2018年率先在全省、全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在实现这些目标的过程中,推进创新发展的关键点在哪里?创新型活力城区该如何打造?五华区广大干部将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新的发展理念谋篇布局,以新的发展理念指导经济社会发展。自觉践行创新理念,依靠科技创新转化发展动力,解决好经济粗放增长状况尚未完全改变的问题,激发持续增长动力;自觉践行协调发展的理念,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四圈层”空间发展格局,增强发展整体性和协调性;自觉践行绿色发展的理念,着力改善生态环境,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自觉践行开放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参与竞争,争取更多的政策、资金和项目;自觉践行共享发展的理念,体现公平正义、补齐民生“短板”,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创“十三五”时期跨越发展、率先发展的新局面。
新征程谋区域发展转型升级新格局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确保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五华区将努力在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力争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实现“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
今年,五华区将更加注重拓展格局,加快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强区建设。从历史传承、现有基础和未来趋势等多个维度谋划区域发展,调整优化区域空间布局,实现不同区域联动协调发展。按照“南部做精、西部做强、北部腾飞”的发展战略,构建“四圈层”的空间发展新格局。提升中央商务区聚集辐射能力,推动都市功能核心区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实现楼宇扩容提质,培育本土传统优势总部、开放型经济跨境总部、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总部和现代服务业高端总部的聚集发展。全面推进主城功能向北、向西拓展辐射、促进产城融合,构建产业功能互补、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一体化的整体联动发展格局。同时,根据辖区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特色优势等因素和已经形成的产业基础,明确产业在空间上的布局和重点,进一步促进产业集中聚集,构建“一区、两翼、四极”产业空间新格局,形成特色鲜明、分工合理、互为融合的产业功能布局,筑牢产业之基,打造现代产业体系,支撑城市发展。在产业空间内部着力培育形成若干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特色功能聚集区,加快实现内外联动、功能互补、资源共享以及和谐发展,实现以产聚人、以产促城、产城融合一体发展,有效承载高端生产和服务职能。
坚持“强三优二精一”产业转型升级方向,盘活存量、做优增量,加快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新型工业为支撑、高原特色农业为补充的现代产业体系。今年,五华区将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升,打造全省服务业高地。加快发展为总部经济配套的金融服务、商务服务、创新服务、文化创意、教育培训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旅游业、健康养老、社区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和电子商务、互联网等新兴服务业。大力发展新型工业,高度重视互联网经济发展,引入先进理念、现代技术和商业模式,提升商贸流通业竞争力。围绕“中国制造2025”,抓住“两化”融合机遇,促进烟草及配套等传统优势产业的存量盘活、用好,推动红云红河集团昆明卷烟厂打叶复烤易地技改和烟叶仓储物流项目开工建设。促进园区集群化发展,把五华科技产业园打造成为特色鲜明的主营业务收入超1000亿元的产业园区。优化农业生产空间布局,发展高品质、高附加值、高集约度的特色农业,启动东盟农产品交易中心建设。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模式引入农业,推进农业园区建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作为昆明的“文化之区”,五华区将更加注重文化引领,提升城市发展软实力。依托“一心一轴四片”的历史文化布局,充分挖掘五华独特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推动翠湖等景区景点改造提升,加强历史街区、文物古迹、历史建筑等历史文化遗迹保护开发利用,推进文庙恢复性修建项目,传承民俗节庆、民族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五华的历史人文气息。
围绕“一山、一路、一园区”,依托金鼎山昆明广告文化产业园为产业基础,以学府路“产学研”科技产业发展带为支撑,加快构建以文化产业为核心,以互联网科技、广告媒体、创意设计、文化贸易、信息金融服务、体验娱乐发展为主导,从“文化+资源整合”、“文化+高端载体”、“文化+多元平台”等方面推动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从“文化+”助推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各行各业的产品打上云南标签,辐射至南亚、东南亚。以昆明国家广告产业试点园区为核心,推进云南金鼎文化产业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加快同景108、M60等文创园区建设,探索建立文化与科技、金融、生态等融合发展模式。推动传统文化和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发展,加快文化产业数字化建设,打造一批新型“互联网+”文化产业项目。完善文化产业扶持机制,支持特色鲜明、潜力巨大的各类中小微文化企业加快发展,培育一批文化产业知名品牌。
同时,五华区将更加注重创新发展,通过在改革领域的精准发力,完善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人才高地,加快“智慧五华”建设,推动人才优势向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转化,打造创新型活力城区;更加注重引导城市有序发展,完善城乡基础设施,推进城市更新改造和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将更加注重绿色发展,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大环境治理和保护力度,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区,打造生态宜居宜人五华;将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全面推进扶贫攻坚,完善扶贫帮扶机制,提高扶贫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更加注重依法治理,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强化平安五华建设;以全面从严治党的主线,坚持思想政治建设从严、干部队伍建设从严、基层组织建设从严、纪律作风建设从严、党风廉政建设从严,统筹推进党的建设各项任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五华区将勇于担当、同心同德,攻坚克难、开拓创新,为努力实现“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奋力开启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征程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