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心向党守初心 踔厉奋进护健康

19.08.2022  11:31


8月19日,第五个中国医师节。

今年中国医师节的主题是“”心向党、踔厉奋进。

长期以来,全省广大医务工作者恪守“健康所系,生命相托”的誓言,秉承敬佑生命的初心本色、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甘于奉献的无私品质、大爱无疆的博爱情怀,舍小家顾大家,在医疗救治、疫情防控、疾病预防等战线上倾注爱心和汗水,诠释忠诚和担当,全省卫生健康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短板加快补齐,卫生健康事业蓬勃发展,健康云南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反映人民健康水平的各项指标明显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有力保障。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他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勤勉务实的拼搏精神、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以“硬核担当”诠释忠诚、以“最美逆行”抒写仁心,用大爱和奉献换来了山河无恙、人民安康。4月4日,首批202名云南援沪医疗队员白衣为甲、逆行出征;5月25日,援沪医疗队最后一批队员返昆,52个奋战的日夜,队员们用实际行动展现了滇沪一家亲的深情厚谊,为打赢大上海保卫战贡献了云南力量。新冠病毒变异株德尔塔、奥密克戎来势汹汹,他们在酷暑中坚守、在危险中奋战,检核酸、打疫苗、防输入、控院感,为巩固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付出了艰辛努力。

医者仁心,大医精诚。值此中国医师节之际,让我们对他们说声感谢,致敬生命守护者,致敬所有医务工作者。

许琳 与病毒赛跑的“疾控人

病毒源头从哪里来?” “溯源要解决哪些问题?”近日,在全省流调溯源培训班上,省疾控中心结核病防治所所长许琳从溯源调查思路和步骤等方面,传授了新冠疫情溯源调查的经验。

疫情发生以来,许琳不仅要开展结核病日常工作,还坚守抗疫一线,作为省级流调队队员,参与溯源调查工作。

2021年以来,随着瑞丽‘3·29’‘7·04’到2022年‘2·16’疫情,我三赴瑞丽,和同事们见证了新冠病毒从原始株,到德尔塔株,再到奥密克戎株的演变。”许琳说,疫情管控就是跟时间赛跑,疾控人是抗疫战斗中的“侦察兵”,是切断病毒传播途径的“排雷兵”。

明早前往瑞丽,参与瑞丽疫情处置工作。”2022年2月15日,许琳接到应急任务。在收拾行李的过程中,她已经对抵达瑞丽进行溯源调查工作进行初步规划:每支流调溯源队分工细化到每个时间节点,开展地毯式流调,以最快速度完成密接和次密接人员摸排……

2月16日中午,许琳抵达瑞丽后,迅速建立流调溯源联合工作机制,成立流调组、信息组、溯源组和质量控制专家组,确保实现2小时内到达流调现场、4小时内完成流行病学调查核心信息收集、24小时内完成流调报告的目标。为了发现病例时获得准确信息,许琳克服了语言沟通障碍,耐心安抚病例的恐慌情绪,快速准确排查病例的行程轨迹和关系脉络,将密切接触者、次密切接触者和潜在的风险点、风险场所信息快速推送,为落实分类分区管控措施提供全面可靠的科学依据。

在此次疫情处理中,许琳和同事们将全基因组测序平台前移至抗疫一线,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电子轨迹分析、病毒全基因组测序等综合研判,探究传染来源和疫情发展态势。“我们在‘2·16’疫情中快速锁定了42条传播链,为优化防控措施,助力科学决策提供支撑。”许琳说。

2021年5月,许琳参加了云南省抗疫医疗专家组赴老挝协助抗疫。“抵达老挝后,第一时间建立联动工作机制,每天参加老挝卫生部工作例会,与老挝卫生官员、疾控专家、社区工作人员进行交流。与老方专家共同讨论10余个专项防控建议,并得到采纳,当地防控措施效果明显提升。”许琳说,专家组在老挝实地走访了数十个集中隔离点、核酸采样点、核酸检测实验室、疫苗接种点和中老铁路万象车站、磨憨—磨丁经合区等中老重大合作项目现场,进一步夯实中老跨境联防联控机制,将中国抗疫经验带到老挝,赢得了各方的尊重和赞誉。

在省疾控中心,和许琳一样的流调队员还有149人。一年多来,他们分赴瑞丽、河口、孟连、勐腊、金平、马关等地,肩上都承载着一分责任,为疫情防控工作出一分力量。

 

肖砚斌 战疫一线的坚毅“逆行者

8月17日7时,云南省肿瘤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外二科主任肖砚斌已经在会议室组织科室医护人员开展每周一次的业务学习。随后他便穿梭在办公室和病房之间,开始交班、术前病例讨论、查房等日常工作。

9时许,在完成了最后的准备和消杀工作后,肖砚斌进入了手术室。当天他有两台大型手术,午饭也只能挤出一点点时间快速解决。完成一天的工作走出医院大门时,天已经黑了。

两个月前,圆满完成援沪任务的肖砚斌,在结束了短暂的休整后立马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

今年4月,肖砚斌主动请缨参战,作为该院云南援沪医疗队队长带领医院96名队员驰援上海。

带好队伍、完成任务、无恙凯旋”是身为队长的肖砚斌必须扛在肩上的责任。

援沪期间,他担任云南省援助上海市疫情防控医疗队临时党委第三临时党总支部第7临时党支部书记、平舱医疗专家组组长、云南援沪医疗队队内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承担医疗队510名队员在驻地酒店的感控闭环管理工作。

由于开平方舱医院条件有限,保障队员安全、严防感染是肖砚斌心中始终紧绷的一根弦。为此,他与其他5位支部书记围绕物资、感控、生活保障、监督督查、宣传和党建等方面的工作,创建了以支部和党员同志为基础的“六纵六横、由点及面”的管理架构,从总支到队员,层层推进,形成“生命至上、感控优先、人人都是感控践行者”的驻地感控理念,设立党员“门禁感控岗”“流动监督督查岗”“医学观察队员照护专班”“驻地管理红黑榜”,确保每一项管理措施在极短的时间内传达到人、落实到位。

同时,肖砚斌组织驻地感控队员开展“手卫生督查”“摘脱口罩更换规范督查”“核酸采集督查”等专项活动,并通过设立“整改通知书”督促高质量落实感控管理措施,筑牢驻地酒店的感控防护墙,为医疗队员们提供了安全的休息港湾。这一管理模式也被队内称为“威斯汀管理模式”,被推广到医疗队的其他驻地酒店。

5月25日,援沪医疗任务圆满完成。当队友们登上返回昆明的航班时,肖砚斌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作为一名新时代共产党员、新时代医务工作者,无论身着白大褂还是防护服,我始终愿做一名逆行者,在不一样的战场,履行治病救人的使命。

 

  促进中医传承发展

7月20日,第四届国医大师及第二届全国名中医表彰会举行,云南省中医医院主任医师罗铨获第二届全国名中医称号。

7月22日8时,罗铨来到省中医医院按时出诊。身穿白大褂的他,一如往常步履矫健、面带微笑地走向诊室。门诊室外,已有众多患者在等候。如今84岁高龄的他,仍每周出诊2次。

我近期感觉心慌,胸闷不适。”65岁的马萍(化名)患有冠心病、糖尿病多年。

罗铨详细询问了马萍病情,把脉后看了看她的舌苔说:“你兼有气虚、阴虚。选用生脉冠心方(自拟方)加减,通补兼施,治以益气为主,兼顾活血,从而达到标本同治的良好疗效。生脉冠心方益气养阴,补气以生阴,补阴以养气。正盛则邪去,可达补与通并用,正复脉通,胸闷胸痛自除。

坐诊现场,患者一个挨着一个进来,罗铨连续工作几个小时没有走开。

1956年,罗铨作为首届中医大学生进入广州中医学院中医医疗系学习。毕业后的他毅然响应国家号召,踏上了从广州开往昆明的火车。抵达昆明后,他被分配到云南省中医医院工作,并遇到了让他受益终身的恩师云南省名老中医吕重安。跟师3年,罗铨了解了云南本地的用药习惯和特色,并继承了吕重安的医理和经验。在进医院的第5年,罗铨成长为内科业务骨干和业务负责人,年轻的他不仅能运用中医知识医治病人,还具备非常扎实的西医基础和丰富的西医临床经验,在他手中挽救的生命不计其数。

作为内科业务负责人,罗铨深知提高中医业务水平的重要性。多年来,他不断修炼“内功”,经过正规、严格的中医经典理论学习,得到国医大师邓铁涛及吕重安等名师的亲身指导,在基于邓、吕二老益气活血化痰,温补脾肾等学术思想的基础上,罗铨勇于探索创新,重视调理气血,培补先后天之本,补肾注重温阳护阴,阴阳互根;补脾注重健脾益气,升清降浊,对“姜、附、参、芪、丹参、三七”等药的运用尤具心得。他对冠心病的诊治研学深透,提出其病机为“气阴两虚”论,注重“心气”与“心血(营阴)”的调理,常以“补益脾肾,益气养阴”为主,结合化痰、活血治疗,效果优良,得到国内同行专家高度认可。经验方所配制的院内制剂“参附健心胶囊”“灵芝益肾丸”和“十味消渴丸”在临床应用20余年,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继承是中医发展的坚实基础,创新是中医发展的活力源泉,继承和创新的有机结合,是促进中医持续发展、不断进步的动力源泉。”近年来,罗铨创建“云南罗氏调气理血学术流派”,已培养三代学术传承人,并在县级基层医院建立了“罗铨名医工作室”和“云南罗氏调气理血学术流派”二级工作站,提升了基层医院的诊治能力,为基层医院培养了技术骨干和学术继承人。

 

韩明华 以诊治好疾患为骄傲

8月17日上午,记者按照约定的时间来到云南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病中心主任韩明华的办公室时,他正在精心准备要为全院医生授课的课件——《合格医生的练就》。

合格医生的练就?记者对这个话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问道:“您认为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呢?”两鬓斑白的韩明华脱口而出:“首先要热爱治病救人,要以诊治好疾患为骄傲。

我热爱医生这个职业,爱岗敬业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挂在嘴边。病人只要到了我的面前,我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解除他们的病痛,别的想法一概没有。” 韩明华侃侃而谈。

1989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韩明华进入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2014年通过人才引进赴云南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担任主任,至今已从事心血管病临床工作30余年。工作中他认真踏实,勇于担当,努力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先后多次被医院和医科大学评为“优秀党员”,2019年被评为云南省卫健委系统“优秀党员”。

在临床诊疗工作中,韩明华以病人为中心,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耐心细致地诊治每一名患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练就了精湛过硬的临床技术和扎实的临床功底。

一次,他在冠心病监护病房当班时,收治了一名50多岁的病人。病人患急性心肌梗死,突然呼吸心跳停止。韩明华来不及多想,立即为病人实施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还有一次,他参加一名心脏瓣膜病患者的介入手术。手术进行得不太顺利,经过近48小时连续不间断地观察抢救,病人脱离危险后,他累得差点瘫倒在地。多年来,他会诊解决了大量疑难病例,现场指导、抢救了许多病人,医德医术受到了同行和社会的高度认可。

韩明华还积极投身教书育人的工作中,先后培养硕士研究生30余人,毕业后已成为各家任职医院的骨干。由于教学成绩突出,他被昆明医科大学评为“三育人”“先进个人”7次;2005年被评为首批“昆明医科大学骨干教师”。韩明华结合临床经验积极开展科学研究,获得云南省科技进步和自然科学进步三等奖等16个奖项。鉴于他在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中的突出表现,2005年他被国务院评为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和临床科室主任,我要用自己多年来总结的临床经验和对医学的感悟培养年轻医师,打造一个医德好、医术精、善用术,具有良好文化和良好医疗工作习惯的团队,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韩明华坚定地说。

 

李彦林 “体医融合”开出运动处方

一身学术气息,亲切的眉目间流露出一丝疲惫,这是李彦林给记者的第一印象。8月17日15时许,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运动医学科主任李彦林利用门诊间隙接受了记者的短暂采访。

1969年出生的李彦林除担任医院学科主任外,也是教授、博士生及硕士生导师。他主管的科室经过10年的建设与发展,目前在运动创伤、关节镜、脊柱内镜及运动促进健康四个领域处于国内同步、省内领先水平。

不开药,只开运动处方。一个具有“体医融合”特色的新门诊去年年初在昆医大附一院成立,一名肥胖患者收到了国内三甲综合性医院开出的首张“合格”的运动处方。

李彦林介绍,该患者心肺耐力和平衡能力稍差,肥胖,运动不足。建议其每次慢走5分钟做热身运动,然后连续快走30分钟,再做5至10分钟的减速慢走、拉伸等整理运动,恢复至平静呼吸和心率,每周如此运动5至6次,前4周的活动为中等强度下限,靶心率为每分钟126至140次。

在昆医附一院“体医融合中心”,独立的心肺运动测试室、体适能测试区、有氧和抗阻训练区等一应俱全,过道走廊也规划了健身步道。

运动处方具有治病和防病的双重利好。” 李彦林说,例如一些进行无创或微创手术的患者,为了使其尽快恢复,医生会根据体适能测试结果,定制出不同的康复方案,运动处方内容一般包括有氧运动、肌肉力量练习和柔韧性活动。针对一些亚健康人群,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科学运动,也能够起到较好的治病、防病效果。

目前该院运动医学科已组建了一支规范化、专业化的运动处方团队,并在全省率先开展运动处方师培训,已培训150人。截至目前已开出包括癌症、骨质疏松、肥胖、糖尿病、痛风等疾病在内的2600多张运动处方。

“‘体医融合’是实现人民群众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这需要体育和卫生等部门在体育与医学、慢性病预防与康复等方面融合协作,共同打造全民科学健身与运动处方的综合平台。”李彦林说,成立“体医融合中心运动健康专病门诊”是“体医融合”的具体实践,作为一名党员,能够借助这个平台为患者提供体育科学理念与现代医学理念相结合的治疗方案,更好地践行了“为群众办实事”的初心使命。(记者  陈鑫龙 陈怡希 张雪飞 秦明豫)

来源:云南日报客户端

 


来源:宣传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