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区两级政协助推东川农特产品走出大山
东川面条、开花洋芋、小江西瓜……随着昆明市东川区这些农特产品不断被人们接受和认可,如何将这些好产品卖得更远、卖得更好成了摆在东川人面前的一道难题。
决战脱贫攻坚、高质量打赢全面小康收官战,是昆明市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按照新要求,昆明市政协主席会议对发挥政协优势、助推脱贫攻坚进行了再研究再部署再安排。
“农特产品流通不畅,越来越成为农业产业发展瓶颈和农民增收障碍,严重制约了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为了让好东西卖得出去,近日,昆明市政协联动县区政协,邀请上海相关企业和专家来东川传经送宝,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为东川农特产品走出大山牵线搭桥。
活动开展过程中,通过展示推介、宣传培训、服务对接等方式,让当地从业人员大开眼界的同时,也为东川农特产品飞出大山架起了座座桥梁。
在“消费扶贫专题讲座”课堂上,长期从事食品营销研究的云南民族传统食品促进会副秘书长、上海市食品工业研究所特约研究员柴小宏,从现代食品需求信息、产品标准化和创新、供应链服务和食品技术交流、互联网销售对生产企业的要求等角度,就农特产品认证标准、如何将产品转化成商品等作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和专项指导,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听了讲座深受启发,我准备利用东川黄精这个好东西,加工出东川黄精面条,做成老年食品,为上海市500多万名老年人服务。”东川区药材生产商毛建军说。
在培训课堂上,近百名农特产品从业人员纷纷向专家请教方方面面的问题。针对不同的产品,柴小宏从如何提升产品品质、更新营销模式和营销理念等方面,为每一个企业量身定制了营销方案。大家表示,通过与专家面对面交流,不仅找到了自身产品的不足,更拓宽了研发适应市场需求产品的新思路,希望今后能把他们的好产品推介到上海,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
昆明市、东川区两级政协还陪同来自上海的专家考察了东川龙头企业,深入了解东川特色产品,为企业与上海市场对接创造条件。
率队的昆明市政协一级巡视员夏静表示,“东川面条”是国家地理标志品牌,东川有许多像“东川面条”这样的“宝贝”级农特产品,但一直没有走出大山。要想走出去,必须打破传统的营销理念,按照全渠道、立体化理念推动东川优质农特产品走市场化、常态化的销售模式,解决企业、产品在标准化、市场化方面存在的问题,学习借鉴上海的标准化规程和精细化管理经验,不断改进标准,提升产品质量。
“今天,市、区政协搭建平台,请来专家授课,旨在通过产品展示推介和对接服务,进一步提升东川优质农特产品资源的价值,促进农户和农特产品企业有效对接大市场,扩大东川农特产品的推广销售,最终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推全市脱贫攻坚、农业转型升级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夏静希望,通过为东川区疫情后农特产品销售以及农业产业化发展牵线搭桥活动,能有更多的东川农特产品进入“云品入沪”项目规划,使东川区更多的农特产品在上海得以展示和销售。
在走访、考察东川区的一些企业后,柴小宏认为,东川区海拔落差大的独特地理气候孕育出许多农特产品,只要企业能够把产品做到标准化,改进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远销上海不是问题。希望通过今年的精准扶贫,让上海市民多多享受到云南的美食,促进沪滇合作。
此前,昆明市政协还通过省、市、县三级政协联动方式,邀请上海方面的专家与禄劝县就开展“云品入沪”、发展特色产业、吸纳少数民族群众就近就业等工作进行了座谈和交流。
昆明市政协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通过扶贫助推行动,让昆明市的更多农特产品走出云南,并在发展基地、创品牌、拓宽扶贫产品销售渠道等方面,为昆明市脱贫攻坚贡献政协力量,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助力乡村振兴发挥更大的作用。(昆明日报 记者陈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