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有个“化石村” 整个村落由远古植物遗骸筑成

26.05.2016  23:59

王牧/摄

    在北回归线这个神秘的纬度附近,有着颇多传奇。这条线穿越云南红河州石屏县,在大山深深的褶皱里,隐藏着一个奇特的小村庄 “老旭甸”。因这个小山村的房屋、院墙,甚至猪圈、灶台等都由远古植物的遗骸垒就,又被人称作“化石村”。

    从外观上看,这座村庄和其它滇南山村并无特别的视觉差异,清一色土掌房,高低错落在山坡上,整个村庄被绿荫笼罩。村子里有300多口人,传说是几百年前,一支从南京迁徙至此的周姓人后代。

    这个村从几百年周家始祖移民至此开始,便从附近的山崖上专门开凿这样的石头,一代又一代,建成了这个村庄。穿梭其中,斑驳石墙上不仅能看见树叶、树枝,甚至能发现蚌壳、螺壳等动植物的化石。据考证,这些化石距今已有3.75亿年历史。

    值得一提的是,老旭甸是一个汉族村庄,而周围大山中大部分居住的是彝族、哈尼族。因此,老旭甸的房屋没有采用汉族传统的砖瓦木结构,而是因地制宜吸收了当地彝族房屋的建造方法,采用了平顶的土掌房形式,完全与当地自然融为一体。

    石墙上的树叶化石,叶脉清晰可辨,如同被精心镶嵌在上面,整面墙都是由类似树叶、珊瑚等化石筑成。当地是喀斯特地貌,那些含碳酸钙的水溶液和森林一起蒸发凝结,后来的土层又将他们掩埋起来,年代久远了,树叶就以这样特殊的形式保留了下来。

    村子里的每堵墙就像一副难得的化石屏风。除正房是化石房外,甚至厕所、畜圈也都成了化石的世界。

    一位老人在自家凉台上抽着水烟。村里人介绍,用化石建房子,是因为“石灰石太坚硬,要用凿子打,太费工时,而化石在加工为石料时只需简单用斧头砍木料一样砍出形状来就可以使用。

    建房用的化石保持着天然形状,极不规则,但利用人工很巧妙地让它们咬合在一起。石与石间不用任何黏合剂,却在岁月的揉搓下,越来越牢固——因为化石中的有机物在雨淋日晒下已溶化成某种天然的黏合剂。这种夹杂着石灰岩的化石建筑,修建几年后,便溶化黏结成为一体,即便栋梁断,屋顶坍塌,墙壁依然完好矗立。

    村中建筑的布局很有趣,虽然每家每户都各自有门窗,但是村中其实家家户户的屋顶都是相连在一起的。建房用的化石材料有些象火山浮石一样多孔而松软,但其实它同样非常坚固。多孔的属性,同时也使得房屋冬暖夏凉,通风透气。

    村民正在村中的水源地中洗菜,这里是个泉眼,也被称作:“老塘”。

    “老塘”的上方是一个一米见方的龙王庙,传承着村民们的朴素信仰。

    老旭甸村中的汉族中老年妇女大多梳着两条黑黑的长辫子,中午饭是米饭就几块腊肉和少许酸菜,简单几样,就是村民的常态食谱。

    在一个旮旯里,突然听得一间房子里人语喧哗。进去一看,原来是主人杀了一头猪,正在宴请亲友们。

编辑:文丽荣责任编辑:徐婷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