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喀斯特石漠化区:山村里来了处级“老村民”

28.11.2016  13:36

  中新网曲靖11月27日电 (王艳龙杨建陆)11月的云南曲靖罗平发新村,天气微冷。入村一年多的“老村民”王晓洪却忙得火热,他要督率村民们在最后的一个多月里冲刺,甩掉笼罩在喀斯特山村头上的一顶帽子。

  今年已经55岁的王晓洪是曲靖市纪委第二纪工委副书记。去年,曲靖市纪委确定在罗平县老厂乡发新村开展“挂包帮、转走访”精准扶贫工作,具有丰富农村经历的王晓洪被委以重任,率领曲靖市纪委驻发新工作队来到了发新村。一年来,他们将这个村子改变了模样,并获得“老村民”的称号。

  “刚来的时候,村民都把我们当路人看。”王晓洪说,驻村工作队入村时,老百姓并不太信任他们,同样以为他们仅仅是来村里走走看看罢了。但他们用脚步和实际行动改变了发新村,村民们逐渐将自己当作客人,家里人……

  罗平县是全国14个连片特困地区680个扶贫攻坚片区县之一,石漠化面积占国土面积的89.9%。发新村位于罗平县老厂乡东南部,距离贵州、广西均约2小时车程,是典型的喀斯特石漠化地貌地区。该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80余户,占全村户数的6.8%。在罗平2016年脱贫攻坚行动中,“山高坡陡赖石喀,漏水跑肥力白花”的发新村成了全县脱贫难“”的“硬骨头”之一。

  “在册贫困户有57户因病致贫。”王晓洪说,入村后,经多方调查了解和卫生部门咨询,他们发现村内环境卫生脏、乱、差,污水四溢,人畜混居,饮用水污染严重是村民患病率高的重要原因。遂在脱贫攻坚过程中,他们首先选择了修路和解决饮水安全问题。

  王晓洪介绍,他们争取各方资金,将村里道路硬化,并从另一个村引来自来水解决苦干歹等村民小组饮水问题。在没法解决的村民小组,组织修建水窖,指导消毒处理,让民众走上干净路,喝上健康水。同时,根据村里特点,对村民房屋进行改造,实施异地搬迁,推进扶贫工作。

  在苦干歹村民小组,民众房屋全部焕然一新,村里路灯、广场等设施一应俱全。德克村民小组连片异地搬迁房拔地而起,水窖、养殖小区、污水处理系统等均配套,成为当地山顶上最靓丽的建筑群。村民们三五成群地在一起议论着自己的新房和村里巨变。

  “如果没有他们,再过几十年,怕是也没有那么大发展。”村民丁建贤称,驻村工作队像医生一样“治疗”着村里问题,并将村子打造成了邻村羡慕的村庄。“外出打工的都回来了,变化大吧!

  初步统计,1年来,发新村各种规划投资4000余万元,力度空前。

  丁建贤笑言,驻村工作队刚来的时候,村民们实际上不太相信他们有如此大的能耐。“他们用行动改变了我们的看法。当然,他们也很辛苦,谢谢了!

  “俗话说‘吹糠见米’,那就是要你的行动得让老百姓看得见,感受到。”王晓洪说,如果不融入群众,不真正为他们办事,而是摆处级领导的架子,没有人会买他们的账,那么一切努力可能白费。

  在发新,王晓洪等驻村工作队员能够准确叫出大多数人的名字。路途上不断有人与他们“寒暄”,部分村民也会热情地说一声“老王”什么时候到家里玩玩,乡村干部则叫他们资深“老村民”。

  “村民家的情况,我们都很清楚。”驻村工作队员蔡红飞说,除了周末偶尔不忙的时候回市里,他们都呆在村里搞脱贫攻坚工作。一年多的相处,他们与村民关系融洽,村民们办红白喜事也会邀请自己到家里做客。他们已然是“发新人”。

  如今,距离罗平脱贫摘帽时间愈近,驻村工作队更忙,他们忙着谋划自己离开后,发新依然能够快速发展的未来。根据规划,村里将建设一个小集镇,让大家在家门口赶集,做生意,走进现代商业社会。“产业上要短、中、长结合,小集镇将是村里长远发展可靠之路。”王晓洪说,这个小集镇基础设施已经基本配套完毕,明年就可以开市。

  “今年底脱贫了,我们就可能回去了,但有很多事情还需要做。”王晓洪坦言,这一年多来,他们为发新“消得人憔悴”,但仍有缺憾。如果有3年时间规划建设,村里也许会更好。他也希望,退休后能每年来一次发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