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洪市勐罕镇曼搭村委会多措并举共建和谐幸福家园

07.07.2015  23:05

   一条条宽敞平整的水泥路通向家家户户的大门,一幢幢时尚明亮的傣家新民居掩映在绿树红花中,气排球场上人们比赛的欢呼声此起彼伏,咪涛们围坐在树荫下说说笑笑……
  近年来,景洪市勐罕镇曼搭村委会多措并举共建和谐幸福家园,一幅幅和谐发展的景象让人为之赞叹,一张张热情洋溢的笑脸让人备感亲切,村民们享受着和谐稳定带来的幸福生活。

坚持以人为本
  走进曼搭村委会办公楼,“为民服务窗口”办公大厅干净整洁,各种事关群众办证流程须知的牌子整齐挂在墙上,方便群众查询。“为民服务窗口”由村“两委”成员实行轮流上班和节假日轮流值班制,推行“村民事务代理制”,把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事项纳入服务范围,村内能办的事,即来即办结,村内不能办的事,由村干部代理到上级相关部门办理,尽量让来办事的群众少跑一趟路、少进一道门、少找一个人,在群众中树立起了“勤政、务实、为民”的良好形象。
  同时,村“两委”坚持把“以人为本”作为群众工作的核心理念和根本要求,始终做到“三有”:一是有位。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点,始终把群众工作纳入全村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之中,每月召开一次村干部会议,认真研判群众工作形势,超前谋划,尽早解决。二是有心。每位村班子成员联系一个村小组,规定每周必须进村入户了解村情民情,做到“上下有沟通,工作有指导”。三是有为。在开展群众工作中注重用民主协商的办法解决群众问题;在管理工作中,实现由简单管理向综合服务转变,注重搞好服务工作;在工作重心上,实现了由群众上访向干部下访的转变。

畅通诉求渠道
  在村委会办公楼旁,一幢别致的傣式凉亭成为群众的诉求室,群众可以对村寨发展、村干部工作等各方面问题直接提意见讲看法,村委会支书、主任每月至少1天时间现场接待群众来访。同时坚持每年开展一次“干部大走访”活动,做到“零距离”倾听群众呼声,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引导群众更多地以书信、电话、短信等形式依法有序表达诉求,拓宽了民情表达渠道。
  对于困难户贫困户,村委会建立完善了联系群众机制,村班子成员至少联系两户困难户,每月到访次数不少于4次;全村每位党员结对帮扶一户困难户,每年帮助解决一件实事。干部进村入户须签到,年终进行汇总评议,防止干部服务群众“一阵风”,让干部真正“”下去,确保服务群众无盲点。

健全村规民约
  翻开《勐罕镇曼搭村民委员会禁毒村规民约》,在最后一页签名按手印的纸上,印着村民们密密麻麻的手印。近年来,曼搭村制定村民认可的村规民约,逐户签订履行协议,引导村民自觉遵守、相互监督,做到“事先定规矩,事后无话说”,一旦发现违约现象,就由村小组按照协议解决,真正实现村民自治。
  2015年,曼搭村委会加强民兵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了民兵夜间值班巡逻制度、外来人口登记制度、吸毒查验制度,配合公安机关打击偷盗、赌博、吸毒、抢劫等违法犯罪行为,及时消除了村寨不稳定隐患。民兵组织在“4·28”风灾、曼贺科“3·12”火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在系列节日、庆典活动中,做好维护秩序和安全保卫工作,为村民创造了一个较好的安居乐业环境,推进了农村社会稳定。

心系群众工作
  2009年,云南省旅游“二次创业”重大建设项目——楠景新城落户勐罕镇,曼搭村110亩鱼塘被征用,得到了459万元土地补偿费。对于这笔补偿金,一些人认为应该分给村民。村“两委”班子经过认真研究,深刻认识到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是减轻农民负担、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为此,班子成员认真做好群众工作,打消群众心里的疑惑,在得到群众一致同意后,用补偿金中的250万元购买了212亩即将开割的橡胶,使村集体胶地增加到了492亩,成为了村集体经济最主要的来源。到2013年,曼搭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170万元。不断发展壮大的集体经济,解决了村委会“无钱办事”的难题,破解了集体经济日益“萎缩”的难题,也使村“两委”班子在群众中的威信不断提高,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
  曼搭村还以“四群”教育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着力提升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和服务能力,并穿插召开增强党员服务能力的专题培训会,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征地工作之所以能够快速推进,全村110名党员干部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党员干部带头做群众工作,带头签订征地协议,有力支持和保障了项目工作。一大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党组织的战斗力、向心力、凝聚力明显增强,村党总支2012-2014年连续三年被勐罕镇党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多年来,曼搭村委会没有出现一起越级上访、集体上访事件,全村呈现出政通人和、风清气正、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