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明10个“强化”助力精准脱贫

13.02.2016  12:32

    “要上大麦地,必先摇三摇,上了大麦地,还得跳三跳。”大麦地村位于嵩明小街镇北部山区牛足村委会,散居着26户苗族78人。“这条弹石路是唯一的上村路,路面凹凸不平、时宽时窄,驾车行驶时,车上的人不仅要系好安全带,更要拉好扶手,雨天得挽起裤脚,左蹦右跳地选干地走。”村民张文富打趣地说。

    去年11月,这条有名的颠簸路换了“新装”,全长2280米的路面不仅变得平整干净,公厕、垃圾房等相应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张文富说:“以前,娃娃到五条沟上学要早起两个小时,刮风下雨就迟到,时间精力都浪费在路上。但现在,提前半个小时出门还能早到,雨天也能骑摩托了。

    嵩明县扶贫办主任张文介绍,自去年大麦地村开始实施基础项目建设以来,修路、建垃圾房、建公厕、安装太阳能都由村支书带着村民干,修路需要村民退房让地,村委会刚发通知的第二天,村民们就带着协议、文件自己找上门来要求拆房,大家积极性非常高,都知道是利人利己的好事。路面保洁、清运垃圾、公厕打扫由村委会组织村民负责,没有一人推托一人偷懒。“这条路就是我们村的脸,可不能弄脏了。大家来村里看见环境优美、道路平坦,才愿意多来旅游、投资。”每每说到这条路,张文脸上总挂着笑容。

    要致富先修路,可修了路怎么让村民过得更好?记者采访时看到,一大片豌豆苗长势正旺,远处山间树林郁郁葱葱,偶有几家炊烟袅袅。指着远处一座山头,张文心里绘起一幅美图。“以前,大麦地村村民主要靠种植玉米、小麦、蚕豆为生,人均年收入3000元左右,在贫困线上挣扎。现在,很多村民开始搞起养殖。仔猪政府提供,养成后由政府引进企业收购,可以卖到18元每公斤,像老张这样的养猪户年收入能达到1万多元。而且,娃娃上学每周还有150元的生活补助,日子越过越好,以后的大麦地,将成为一个产业兴旺、群众殷实的脱贫致富示范点。

    今年开始,大麦地村大力推广云木香、附子等中草药种植,并发展林下养殖,让种植户和养殖户都有业可谋。同时,实施技能扶贫专项行动,加大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力度,免费对贫困户劳动力开展培训,支持贫困群众就地或到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就业创业。

    脱贫攻坚不仅仅只在大麦地村,接下来,嵩明县将把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713户2424人作为重点脱贫对象,突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强化产业化脱贫、强化基础脱贫、强化转移就业脱贫、强化生态保护脱贫、强化发展教育脱贫、强化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脱贫、强化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托底脱贫、强化“挂包帮”和驻村扶贫工作力度脱贫、强化基层组织建设脱贫、强化社会脱贫十个“强化”,完成10个行政村30个自然村的脱贫工作。对已经脱贫出列的村进行全面“回头看”,查找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补课,巩固脱贫成果。(昆明日报 记者张星宇)

编辑:王莹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