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良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5.02.2016  23:03

  陆良县主动应对农业基础设施老化,设施化程度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强的不利形势,切实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装备建设作为提高农业抗灾避灾的关键手段。抢抓机遇,积极争取中央、省、市项目资金支持,通过实施粮食高产创建建设、省市高稳农田建设、滇中现代农业示范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基本农田整理、中低产田地改造等重大项目,最大限度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目前全县建成14类优势农产品基地128万亩、建成10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成13个万头猪场,发展畜禽规模养殖大户1570户,建成62个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稳步推进6个畜牧“百千万”示范场建设,建成3个标准化奶牛养殖基地。

  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积极开展农业综合开发,实施高标准农田治理工程、新增千亿斤粮食田间产能规划,抓好耕地质量建设和中低产田地改造力度,2015年完成高稳产农田4万亩,全县累计完成43.04万亩中低产田地改造,建成高稳产农田66.13万亩。

  推进农田水利化。重点实施大坝冲水库扩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五小水利”建设项目,完成投资5.3亿元;积极推进恨虎坝中型灌区创新机制和中坝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两项试点工作,有效解决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截止2015年底,全县建成小(二)型规模以上水库148座,总库容2.28亿立方米,小坝塘434座,总库容896.89万立方米;中小河闸357座。全年供水量22289万立方米,实现有效灌溉面积46.61万亩、节水灌溉面积28.52万亩、旱涝保收面积25.79万亩。
推进农业设施化。积极扶持经营主体发展设施半设施农业,推广发展塑料大棚、日光温室、滴灌喷灌、遮阳网覆盖、活动板房等农业设施装备,以及施肥、产品收获、病虫害防治、产品储藏、自动化养殖等机械化操作配套建设,提高蔬菜、食用菌、红提葡萄保护栽培为特点的设施化水平。2015年全县建成设施、半设施农业面积达6.71万亩,建成冷库22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