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官详解办理湄公河案件对中国法治的标本意义

07.10.2014  18:01

 

                                                                      让更多人知道“司法主权
                  检察官详解办理湄公河案件对中国法治的标本意义


              3月1日下午,领导、策划、组织、实施湄公河惨案,2011年10月5日在湄公河上残杀13名中国公民案件的4名罪犯糯康、桑康•乍萨、依莱、扎西卡由昆明市中级法院以注射方式依法执行死刑。昆明市检察院派员临场监督。 
      对于中国法治进程而言,该案的成功办理具有特殊的意义。本报记者对云南省检察院副检察长李若昆进行了专访。 
    司法主权”得以彰显 
      “通过办理‘湄公河案件’,让更多的人知道了国家主权中还包括司法主权。作为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司法主权神圣不可侵犯。”李若昆对记者说。
      司法主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独立主权国家实现对国家利益和本国公民合法权益予以有效保护的重要途径。受理案件后,云南省检察机关抽调公诉业务专家组成了“法律适用研判组”,在研究了国内法和40多个相关国际公约以及不同语言版本的老、缅、泰刑法典后,认为糯康犯罪集团在中国境外劫持中国船只,在船上放置毒品栽赃陷害、杀害中国船员,并非法绑架中国船员作为人质、勒索财物,其行为已严重侵犯了我国公民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无论依照属地管辖原则还是保护管辖原则,以及《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和《联合国禁止非法贩运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公约》等国际公约规定,我国均应对该案行使司法管辖权,从而维护我国的司法主权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审判糯康让世界知晓,任何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及其公民的犯罪,不管犯罪人为何人,藏身何处,中华人民共和国都有能力、有责任依正当程序,将其绳之以法!”李若昆说。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贯穿办案全程 
      “在办理案件过程中,检察机关始终严格依法办案,贯彻了‘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执法理念,切实做到了执法办案公正、公平、公开、文明。”李若昆对记者介绍。今年实施的修改后刑诉法融入了更多人权保障、程序正义、规范执法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检察机关在办理湄公河案件时,始终把握了这些理念的深刻内涵。 
      “人权保障”的理念在办案中得到了诠释。检察机关与审判机关配合,参考修改后刑诉法规定的工作机制,依法保障了被告人、犯罪嫌疑人诉讼权利告知,指定辩护人,聘请翻译,使用本民族语言进行诉讼等权利,法律文书更是制作成中、老、缅、泰四种语言的版本并依法送达,还保障了使领馆的探视、参与庭审旁听等权利。 
      在被告人的权利得到充分保障的同时,其他诉讼参与人,如被害人及其近亲属的权利也得到了保障。检察机关在受理案件的三日内,克服重重困难,将诉讼文书及时送达到分散在5省13县的30名诉讼参与人手中,并告知了他们的诉讼权利,使被害中国船员及其亲属能够通过参与刑事诉讼直接控诉犯罪、表达诉求。 
      实施证人保护也是实现文明执法和保障人权理念的一个亮点。在庭审中,检察机关依法向法庭申请了13名泰国、老挝的警务人员和专家证人出庭作证,并建议法庭采取不公开开庭审理的方式核实证人身份,在庭审中采用以编号替代姓名、设置证人保护室、对证人影像作技术处理等措施,有效保护了证人的安全。

      程序正义是确保实体正义得以实现的前提。办案人员先后审查了37本卷宗共6000余页的证据材料。除认真审查案件事实外,对办案取证的合法性、与外国司法机关交换证据等的程序合法性都进行了细致的审查,对存在瑕疵、经过补证无法完善的证据经慎重考虑予以排除。同时,对法律文书的送达、通知被告人所属国家使领馆、通知诉讼参与人等环节的程序都进行了严格的监督。 
      “可以说,对程序正义的重视达到了‘吹毛求疵’的程度。我们就是要通过这个全国、全世界都关注的案件,让程序正义的理念深入人心。”李若昆感慨地说。
      开辟国际司法合作新途径 
      “在办理湄公河案中,我们有效解决了案件所涉及的国际条约、国际法原则以及外国法律适用、国际刑事司法协助等问题,确保了执法办案活动既符合国内法要求,又符合国际法的要求。”李若昆向记者介绍了检察机关为开展国际司法合作所作出的努力。
      检察机关与公安机关、审判机关密切配合,依据相关国际公约、双边条约、警务合作机制和国际司法惯例,在相互尊重国家主权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与老、缅、泰三国司法机关积极开展了多边、双边的刑事司法协作,调取了泰方现场勘验报告、尸检报告等证据材料17份480余页和照片200余张,制作了“泰方移交证据清单”,送交侦查机关,由侦查机关向泰方移交了近600页证据材料。同时完成了移交在押人员、联合审讯、犯罪嫌疑人身份查询、司法文书送达等工作,申请13名境外证人出庭作证更是直接、客观地证实了犯罪事实,开创我国司法实践的先河,也为世界各国联合打击国际犯罪提供了典型范例。
      创新工作机制显成效 
      “通过办理这个案件,证明了我们的‘检察一体化机制’和‘优秀公诉人调配机制’对办理重大案件是行之有效的!”李若昆自豪地说。 
      受理案件后,云南省、市两级检察院充分发挥检察一体化优势,顺利完成了介入引导侦查取证、审查完善证据体系,出庭指控、诉讼监督等相关工作,有力确保了案件办理质量和效果。
      云南省、市两级院副检察长、检委会专职委员全程参与案件办理工作,先后抽调了省、市两级院包括全国公诉业务专家在内的大量人员参与案件办理。办案人员大多具有5年以上办理重大疑难复杂案件、涉黑案件、故意杀人案件、毒品犯罪案件的丰富经验和深厚的理论功底,通过办案也培养了一大批公诉人才。 
      “成功办理湄公河案件,这对云南检察机关是一次历练,也为今后办理涉外重大复杂疑难案件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参考。”李若昆总结说。

 

 

新闻来源:检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