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川县上关甸村—— “消费扶贫”架金桥
清晨,伴着山间的薄雾、露珠,剑川县甸南镇上关甸村的村民,用毛驴驮着家里的土特产,一拨接一拨来到村委会为民服务站。
“我卖了2000元,比以往多卖了500多元呢。”50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杨红新说,他卖了50公斤洋芋、100公斤荞面。
上关甸村海拔2750米,属典型高寒贫困山区村,全村共249户、1177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84户400人,目前未脱贫6户18人。全村农作物以大白芸豆、玉米、洋芋等为主,村里物产丰富,但苦于没有销路,群众增收困难。
挂钩帮扶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公安局交警支队和村党总支多次研究,决定由州交警支队工会将经费统筹起来,以略高出市场的价格向农户收购洋芋、荞面、火腿、土鸡等农特产品,同时也积极拓宽其他销路。对此,群众非常支持,纷纷把自家的好产品拿出来,在家门口销售给帮扶的“亲家”。
正在帮忙装车的村委会主任罗海亮激动地说:“今年种农产品大丰收,农户正愁怎么找车运到县城卖,州交警支队架起‘金桥’,平时每公斤1.6元的洋芋,他们4元收购,每公斤13元的荞面,18元收购,而且一收就10多吨。如果拉到县上卖,运费贵不说,也卖不了好价钱。”旁边的村党总支书记姚金海补充道:“他们不仅帮我们村销售和宣传了农产品,还增加了农户的收入,是真帮实扶。”
两天时间里,“消费扶贫”活动帮助上关甸村销售洋芋11300公斤、荞面2000公斤、火腿208公斤,还有土鸡等农特产品,总额11万余元,惠及农户227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84户。
如今,经过各挂钩单位党组织和驻村工作队及村党总支部协调,甸南镇回龙村的青花菜、玉华村的萝卜、白山母村的洋芋等原生态农产品,逐渐端上了城市居民的餐桌。甸南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杨六华说:“这种扶贫方式,既让消费者购买到放心、实惠的农特产品,又为贫困群众提供了稳定的增收渠道、激发了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通讯员 宋桂兴
记者 庄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