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11月外贸额降逾7% 全年负增长恐成定局
12月8日,海关总署公布统计数据,今年前11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2.08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降7.8%。其中,出口12.71万亿元,下降2.2%;进口9.37万亿元,下降14.4%。
11月,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为32,较10月回落0.8,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环比下滑,表明明年初出口压力仍然较大。
在进口方面,铁矿砂、原油、粮食、成品油等主要大宗商品进口量增加,煤、钢材等进口量减少,主要进口商品价格普遍下跌。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前11个月粮食进口出现“价跌量升”:进口粮食1.13亿吨,增加27.3%;其中大豆7257.3万吨,增加15.4%,进口均价为每吨2661.3元,下跌23.6%。
专家分析指出,中国出口低迷并非孤立现象,是全球需求不足的客观体现。其实,我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市场份额还有所上升。随着外贸稳增长各项措施的逐步落实见效,明年外贸下滑压力或将缓解。
11月进口降幅明显收窄
“外需疲弱、内需不足”缠绕了前11个月疲弱的外贸表现,并恐将致使全年外贸数据交出进出口“双降”的成绩单。
海关数据显示,11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2.16万亿元,下降4.5%。其中,出口1.25万亿元,下降3.7%;进口9100亿元,下降5.6%。
进出口总体下滑趋势下,依然也有局部增长亮点。今年以来,我国对美国、东盟出口保持增长,分别出口2.32万亿元和1.55万亿元,同比增长5%和和3.7%。
“从数据看,11月进口降幅与前几个月都是两位数的降幅相比明显收窄,主要因为包括原油在内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去年同期在低位,基数价格变化不大导致降幅收缩,主要受价格因素影响,而并不意味着真实需求有显著变化。”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张永军认为,“整体贸易规模缩小,内外需双双下降,全年进出口‘双降’已成定局”。
今年前三季度,全球经济都表现出“慢动作”:世界发达经济体艰难复苏,新兴市场经济承压,而中国经济则在增长的阵痛中不断调整。受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和全球制造业增长乏力的影响,全球贸易增长延续低迷走势。
海关信息网近日发布的《2015年前三季度经济形势综述及我国进出口贸易形势分析报告》指出,在全球经济整体复苏动能不足、国内外需求持续低迷等因素影响下,我国外贸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全年进出口贸易负增长形势难以扭转,预计全年降幅7.2%。
大宗商品价格跌势依旧
全球大宗商品持续遭受价跌重挫,而这亦拉低中国进口数据。
12月8日,彭博大宗商品指数下跌2.1%,达到79.97,创下16年新低,今年以来,该指数下跌了23%,目前点位比艰难的金融危机时期还要低22%。
海关数据显示,我国前11月除煤、钢材等进口量减少外,其它主要大宗商品呈现量增价跌现象。
彭博大宗商品指数显示,原油和铁矿石领跌,而强势美元和中国需求放缓,被认为是大宗商品持续重挫的原因。前11个月,我国进口铁矿砂8.57亿吨,增加1.3%,进口均价为每吨380.8元,下跌39.7%。
虽然海关数据显示我国11月进口降幅呈现收窄,但多位分析人士指出,11月中采PMI新订单和进口分项指数集体下滑,显示国内需求依然低迷,而且11月大宗商品价格继续下行。在此背景下,11月进口跌幅超预期收窄主要是因为去年基数较低,而并非出现实质性改善,不宜过度乐观。
而在美元强势延续与中国需求起伏频频的影响下,明年的大宗商品市场恐仍将表现迟缓。
“全球大宗商品一个看中国,是看需求,一个看美元。”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美元加息的话,那么美元含金量高了,大宗商品的含美元量低了,而现在看强势美元仍将延续,结合中国国内需求明年不会有太大起伏波动的话,明年大宗商品市场不会出现太大起色” 。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