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毛之地”到产业勃发 小水利“激活”云南碑格乡

11.05.2015  10:25

从用水人背马驮到水管进家,从“不毛之地”到产业勃发。山乡巨变从何而来—— 小水利“激活”碑格乡

乡村视点

记者 彭旋 文/图

碑格乡,位于开远市东部,全乡国土面积229.6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212米,高寒山区,境内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总人口15700余人,其中97%为彝族支系朴拉人和苗族。

缺水,一度是碑格乡的代名词。没有水,什么都“玩不转”。曾几何时,能从容用水,是这里大部分村民的梦想,谈发展,想都没想过。然而,2007年全乡第一座水库的兴建,让村民的梦想变为现实,8年的时间,碑格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为有了水,过去的劣势似乎都成了优势,产业起来了,人富了,小水利推动了碑格的大发展。

关键词:留水 大兴水利 留住幸福水

碑格乡变了,因为能留住水。

4月23日,走进碑格村委会碑格一组村民王进文的家时,一家人正吃午饭,十多碗菜把方桌摆得满满当当。黄瓜、红豆、大白菜这些曾经的“稀罕物”,现在已是家常菜。“以前想吃蔬菜都要去相邻的中和营镇买。碑格的地理环境,就是天天下雨也留不住水,吃水都困难,更别说种菜。现在大大小小的水利工程星罗棋布,水直接到家里,这些菜都是自己种的。”王进文说,过去整个碑格乡除了几个水源较稳定的村组外,大部分人吃水只能靠人背马驮。

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2007年,碑格乡终于迎来兴建水利的好时机。那一年,全乡第一座水库——库容23.6万立方米的鲁姑母水库启动建设,碑格乡自来水厂也于同年开建。

2011年,第二座水库——库容68.5万立方米的阿优水库开建,同时还建了13座2000立方米的大水池、800多口水窖。

依托这两座水库,引水管网如毛细血管般地将自来水厂、大水池、小塘坝、小水池、小水窖、地边水龙头相连通。这种“水源→小坝塘(大水池)→小水池→水窖→地边水龙头→田地”的水资源配置方式,被形象地总结为“蜘蛛布网、长藤结瓜”。

至此,碑格乡如打通了“七经八脉”,开始有了生机。

如今,这张水网已经有434公里长,连接着两个小(二)型水库、28个2000立方米水池、12个1000立方米水池、11个500立方米水池、64个100立方米水池,上千个小水池、小水窖,以及2000多个灌注桩。

现在全乡44个村小组每家每户都已经通水。”副乡长蒋伟说,计划“十三五”期间再修两座小(二)型水库,总库容再增加100万立方米,到时候就能彻底解决生活生产用水问题。

这场持续8年的山区水利建设,对王进文的好处就是,他家现在有7个水龙头,厨房里两个,厕所里3个,院子和猪圈里各有1个。“从山上干完活下来,晚上就可以冲澡。”王进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