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家的年终奖?
据报道,有调研报告显示,今年84.3%的企业会发放年终奖,不发年终奖的企业占比15.7%。上海地区年终奖平均值为8523元,居全国第一,深圳则以8235元紧随其后,北京以7855元排名第三,广州以6995元位列第四。
年终奖,从来都是多多益善;于是,最高的永远是“别人家的年终奖”,于是“看看人家”就会成为此时最常见的感慨词。实际上,当有人发了6袋苹果,而有人发了苹果6代,出现不平衡心理在所难免。
客观说,年终奖是不是发、该发多少,受许多因素影响。一者,国有部门、事业单位的年终奖,往往更平均,也更容易发放,而私人企业则往往显得抠门一些;二者,公司的效益往往起到决定性的因素,如果你所处的行业位处落后产能中,公司亏损、濒临破产,那就不要指望年终奖了;三者,多劳多得、按劳分配,有些企业明码标注了奖金与销售业绩的比例分成,业绩好的职员自然有让人羡慕的年终奖;四者,目前没有法律制度强行让利润好的企业必须发年终奖,你只能谴责老板的抠门,而不能说他违法,在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之下,年终奖多寡也与人才流动互为因果。
但是,年终奖发放真就符合市场规律吗?是完全的市场行为吗?对此,或许值得商榷。比如,最近有报道称某省高速集团人均年收入在13万元以上,这自然有不合理因素。再比如,金融业的年终奖往往是最高的,这离不开存贷利率的受管制状态。如果说左右年终奖的往往是行业利润,我国各行业之间的非市场化竞争却让各个行业之间的年终奖差距越来越大。
综合看来,影响年终奖发放的非市场化因素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地方保护下的特殊领域与重点企业,往往年终奖会出奇的高;二是某些特殊行业的暴利性质;三是许多政府部门还搞年终奖,无论是利用小金库,还是利用公共财政,都背离了服务型政府的本性。
换言之,除去少数土豪老板、良心老板的出手阔绰,在垄断横行、民营资本无法进入暴利行业的语境中,高额的年终奖永远是少数行业、少数企业的专利;在收入分配改革与工资条例“只摸石头不过河”的语境中,剥离行业内的暴利,缩小社会收入差距,都还是纸面上看上去很美的东西。对于某些部门而言,只要权力腐败、权力自肥现象还能够存在,则公职人员也有享受到“别人家的年终奖”的可能。
太多的非市场因素,左右着整个社会的年终奖分配,不断拉大着不同行业、不同地区和不同级别群体的收入差距。对此,有关部门应该思考的是,把左右收入分配的非市场因素完全剔除,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让社会收入更加公平。只是,这样的美好愿景什么时候才不再是画饼充饥呢?
编辑:实习编辑张诗铃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