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成众矢之的 基金分歧呈现“围城”效应
近日,基金抱团炒股的现象遭到市场的口诛笔伐,而面对“股王”频出的创业板,投资者更是分歧严重。
有基金人士坦言,市场走到现在这个位置,参与各方都绷紧了神经,试图寻找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但面对汹涌如潮的新增资金,在没有明确信号的情况下,机构也只能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了。与此同时,部分场内的资金却开始小幅减持,目前的创业板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围城效应。
机构“打造”创业板神话
2015年初以来,创业板涨幅达113.46%,相比之下沪深300涨幅为33.03%,强势上涨的创业板因此被戏称为“神创板”。中国经济网记者注意到,仅5月8日至12日的三个交易日里,创业板指数就从2838.97飙升到了3250.30,涨幅超过19%,尽管后几日出现了一些波动,但仍然维持“疯牛”的氛围。有媒体统计,截止5月13日,在446只创业板股票中,100元个股已经多达33只,400元个股已有两只;市盈率在100倍以上的更是多达250多只。
创业板已经成为盛产“疯牛”的集中营。以全通教育为例,该股截止5月13日的收盘价为467.57元,与其2014年1月21日上市之时24.18元的开盘价相比,仅用了16个月的时间,其股价涨幅超过17倍。在全通教育暴涨背后,机构可谓居功甚伟。2015年一季报显示,全通教育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全部为基金和社保。此外,近期全通教育的龙虎榜数据中,机构也是频现于买方席位前列。
从公募基金对创业板的配置来看,数据显示,2014年一季度,共有1395只基金重仓持有192只创业板股票,持股总数为24.61亿股,持股总市值为797亿元;2014年第四季度,共有1175只基金重仓持有208只创业板股票,持股总数为24.71亿股,持股总市值为722亿元;到了2015年第一季度,已经有2156只基金重仓持有279只创业板股票,持股总量已经达到了31.24亿股,持股总市值达到了1510亿元,无论是从重仓股票数量还是持股总量,均显示出今年一季度创业板遭到了公募基金的猛烈增持。
然而就在机构疯抢创业板股票之时,一则监管层约谈基金公司,要求控制买入创业板节奏的报道犹如一盆冷水浇向了创业板。虽然三家基金公司随后均予以否认,但多头的上攻节奏似乎有所放缓。
成长股风险一触即发?
实际上,无论传言真实度如何,都体现了创业板和公募基金之间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从创业板神话诞生之日开始,规模不断创新高的公募基金蜂拥闯入创业板,推高了神话抑或泡沫的诞生。部分公募基金公司集中持有某只创业板个股的现象也引发广泛讨论,甚至被指为“坐庄”。随后,创业板在5月14日出现大幅震荡,200元以上乃至400元的牛股纷纷由红转绿。
据报道,目前正在发行中的基金高达71只,如果只是按今年每只产品24.2亿元的平均新发行规模估算,即将入场的资金也高达1718.2亿元。同时,排队在审的公募基金数量更是高达226只,对其规模加以保守估算也超过了5000亿元。
业内人士指出,创业板目前的火热和公募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关系密切。以市盈率高达10万多倍的启源装备为例,该股最新的前十大股东中就有6家是公募基金,且6家都是新建仓进入的基金。
就在创业板逐渐成为市场焦点之时,各家机构表现出的态度却出现了动摇。有机构坦言,目前重仓创业板疑似陷入了囚徒困境,最好的方式或许是继续拉升创业板指数,否则后果难以预料,而有些机构却率先行动起来,选择了对个股进行减持。
例如,在5月14日大跌的股票中,新国都、北陆药业、安硕信息、立思辰和腾信股份等纷纷遭遇了投资机构的减持,而这些机构的“清仓大甩卖”又正是上述股票股价大幅下跌的重要原因。
分歧加大 部分基金开始减持
据悉,虽然多家创业板牛股均在近期遭到抛售,但这次暴跌背后的原因与以往又不尽相同。以安硕信息为例,龙虎榜数据显示,有2家机构席位现身前5大卖出席位;乐视网卖出前5大席位则均为游资席位;暴风科技被国泰君安交易单元出货2.26亿元,该席位为疑似某私募基金大佬的席位。但与之相反,公募基金等投资机构对创业板中涨幅居前的多家个股,依然有着明显的买入动作,共有4家机构买入了金雷风电、力星股份、道氏技术等个股。
银河证券首席策略师孙建波表示,创业板泡沫未至顶峰,成长股还能继续飞。当前这个阶段,估值不是成长股买卖的主要依据。估值水平只是一个静态的指标,在趋势之下无法作为判断是否见顶的标志,就创业板与主板的相对估值看,还有上升空间。部分公募基金人士也表示,至少短时间内,创业板依然是市场的重要风口,与其求证监管层窗口指导的传闻,不如抓住眼下的市场机会。
虽然机构对创业板短期的风险远未达到恐慌的程度,但也有基金经理表示,创业板以及整个市场的风险正在积聚,一些市场即将调整的信号特别值得关注。这些市场风险信号主要包括:市场空头散布的各种“传言”,被证实的龙头公司黑天鹅事件,监管层的实质性调控等。
国金证券则表示,细看A股历史走势,其实真正决定市场上涨的因素一定是投资者的“学习”效应。当市场从狂热追逐大盘蓝筹,然后逐步清醒意识到大盘蓝筹独自上涨的不可持续性之后,一定会转战成长性板块,这个资金的板块转移至少会阶段性的持续一段时间。当然,从中长期趋势来看,投资者结构的不同以及市场资金面充裕的环境决定了市场“普涨”的格局不会变化。
编辑:范皛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