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创业园区需要借助“互联网+”裂变

25.03.2015  15:26

  距离两会正式闭幕已经有近10天的时间了,在这十天里,关于最热的话题莫过于“互联网+”,互联网+教育催生了“全通教育”这支妖股,股价一年涨超12倍;互联网+汽车催生了阿里巴巴与北汽、乐视与上汽的合作;互联网+农业多次登上央视新闻联播。互联网大有希望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互联网+将成为持续的热点。

  按照常理来讲,作为高新企业的承载主体,创业园区也会随着互联网+获得更多的关注。而且,总理在两会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势必也将带动更多的创业者以及形形色色的创业公司。这些创业者对创业园区的需求也是庞大的,创业园区应当是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但事实上,大部分创业园区的表现却并不尽如人意。从百度指数来看,最近一个周,创业园区的搜索指数同比下降10%,移动端同比下降47%,在2月份竟然出现搜索指数为0的情况。而且创业园区已经半年多没有出现在新闻头条上,像是“蒸发”了一般。

  

   创业园区:创业载体 充满商机

  创业园区在近两年完全没有了2012年、2013年的风光,影响力上不去,吸引不了创业者,园区更加被动,整体陷入了恶性循环,如果像这样做下去,创业园区用不了多久就有可能真的“蒸发”。创业园区的意义需要被重新审视。

  首先,创业园区应当吸引大量企业集聚。创业园区的功能往往趋向于专业化、垂直化,往往是高新技术企业的聚集地。创业园区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发挥组织协同效应以及创新与学习效应。目前名声在外的中关村创业园区便是产业集聚的代表,中关村创业园已经形成了下一代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新一代移动通信等六大优势产业集群。但目前的创业园区困境是,园区连招商都困难,更不用说高新技术企业,产业集聚效应根本发挥不出来。

  其次,创业园区可降低资本引入门槛。如果产业集聚效应能够有效发挥,可以为民营资本提供良好的基础环境、金融环境、技术支持环境,降低民营资本进入的门槛,创业园区往往是能够发挥规模效应,吸引大量资本。就目前的创业园区来看,园区同样宣传出口,产业集聚效应非但没有形成,园区在基础设施服务也没有特色之处,很难吸引民营资本。

  目前来看,中小城市创业园区陷入单打独斗的方式,只会让园区越来越被动,吸引力越来越小,园区应当改变原来的思维,发挥出自己的潜力。

   创业园区:尝试O2O模式 借互联网裂变

  创业园区摆脱现状,实际上也不是没有思路,互联网为创业园区提供了更有效渠道、更全面的信息,更开放的思路。创业园区应当依托互联网,让自身裂变。

  第一,互联网为园区发声,促进专业产业集聚。互联网的优势在于融合,互联网时代下,企业对园区的需求往往不是单一的地域,创业园区也不再是单一的个体,而应当是聚合的整体。当形成一个开放、共生、合作、共赢的互联平台,当不同的园区、不同的行业聚拢起来,规模效应也就显现出来,吸引力也就发挥了出来,园区可以依靠平台为园区发声。平台的存在,无论是招商还是区域经济打造都能够呈现规模效应,对企业选址、产业集散有天然的吸引力。凭借于此,园区对企业可以形成极大的吸引力,发挥专业产业的集聚效应。

  第二,互联网整合线上线下,吸引资本注入。资本的引入需要辅助以配套的措施。互联网O2O模式可以有效打通线上线下,在线上,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平台化、移动互联”技术,可以为企业提供为各大园区提供 O2O 招商、社区服务、在线办公、IBS管理、创客空间、服务超市等全方位园区运营服务,而且可以保证精准化,高效化。在线下,可以形成配套措施,为各大创企提供选址入孵、整合营销策划、项目投融资、资源对接、整合财税、政企互动、商务培训、产业联盟、服务超市等一站式服务。线上线下打通,可以为资本提供优质的服务,吸引资本。

  第三,互联网可以提供海量信息。高新技术企业与传统行业有所不同,它需要了解最及时、最全面的信息,了解最新的商业模式,最新的资本流向以及技术前沿信息。而这些也是互联网的优势所在。通过互联网,用户可以知道上万家各类企业和潜在的创业者。可以突破投融资机构与园区、企业之间信息不透明、沟通不及时、交流不频繁的困境,为企业、园区、投融资方构筑了常态化的对接通道。

  全国范围内来看,O’Park尝试了这种园区O2O模式,这一试点显示出了平台的意义,O2O平台可以轻松组织起全国30家园区。这类平台可以在线解决园区招商的难题,释放园区的运营能力和服务能力;突破投融资机构与园区、企业之间信息不透明、沟通不及时、交流不频繁的困境;提高服务质量,塑造良好的创业氛围。

   写在最后

  创业园区在兴起的时候曾经引发了不错的反响,但是,互联网潮流下,现有的园区模式需要革新,采用O2O模式,吸引资本,吸引创业者,形成规模和集聚效应。

来源:蓝鲸TMT网 作者:王金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