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童刚在调研云南电影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12.02.2015  20:01

在调研云南电影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4年1月26日)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童刚

 


  近几年,云南电影业一直保持着良好的上升势头,城市影院建设发展迅速,农村公益电影放映超额完成任务,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工作成效显著。在电影创作上,云南的制片单位也很活跃,云南电影集团、云南民族电影制片厂以及众多的影视文化企业为市场呈现了很多优秀影视作品。在这里,要感谢云南省委、省政府对云南电影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也要感谢云南电影战线的同志们的辛勤工作。对云南电影工进一步的开展,有几点想法,和大家一起探讨。
   一、深入生活,扎根群众,集中资源,形成合力,打造精品力作
  在电影创作上,我们要认真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多出精品上下功夫。怎样才能出精品?首先就是要深入生活、扎根群众,这是最根本的、最接地气的途径,但也恰恰是不容易做到的。
  深入生活、扎根群众要求我们真正弄清楚群众的文化需求是什么?什么样的作品才能得到观众的认同和喜爱?这是优秀作品创作的先决条件,因此,我们在电影创作上不能急于求成,不能盲目追求数量,要以对观众负责,精雕细琢,多年磨一剑的态度来进行。《阿凡达》的导演卡梅隆创作一部影片花了10年功夫,但这一部影片就轰动了世界,带来了极其可观的效益。而我们国内的一些影视企业,甚至是规模不大的企业,一年就要出好几部电影,影片制作粗糙,质量低劣,市场很难接纳,观众也不买账。这种做法我们是不提倡的。
  总局几年前就明确提出电影生产要提高质量,控制数量。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有意识的引导制片单位压缩电影拍摄数量。如果只追求电影数量,全国一年1000部电影都可以拍出来,但是这么多影片拍了以后,市场容纳不了怎么办?影片销路在哪里?拍出来的影片如果只是自己满意,让内部人审看一下就放进仓库里,那么还怎么谈作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样的状况长期下去,对整个中国电影发展是很不利的。目前,一些制片单位反映制作的影片没有销路,电影频道收购播出越来越困难。我很理解大家在电影频道购片问题上的诉求,但是电影频道的播出容纳量和收购资金都是有限的,很难覆盖全国每年生产的所有影片。另外,电视播放渠道也要按照市场规律来办事,电影频道也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制作精良的影片,制片方卖价很高,播出费达几百万、上千万,而且还可能买不到,被其他电视台,或者视频网站收购了。以前还可能对国有制片单位生产的影片进行适当照顾,现在市场越来越公开,基本上都是按质论价的市场化方式运作了。有的片方提出可以不要播出费,只要电影频道播出就行,是因为在央视播出后,片方就可以取得地方政府的补贴,从而收回成本。如果真的这样做,电影频道大包大揽,不按质论价进行收购,播放的影片质量不高,就会逐渐失去观众,等到大家都不愿去看电影频道了,频道的生存也就成了问题了。因此,影片的质量才是关键,只有质量上去了,才能经受住观众和市场的检验。
  深入生活、扎根群众,也要求我们要采用合适的、观众易于接受的电影表现方式。一部好的电影作品,如果只有好的构想和内容,没有很好的表达形式,不能被大多数人认同和接受,有时候也会导致事倍功半。比如在表现云南高德荣同志光荣事迹的影片创作上,可以思路更广一些,未必要把焦点都放在单独的个人身上,可以讲述独龙族特有的民族历史和民族特性,以及这个民族令人震撼的发展历程,把个人融入民族发展的洪流中,以此来表现高德荣同志对独龙族的深厚感情和做出的巨大贡献,让人真切的感受到人性的闪光和品质的可贵。总之,要打破常规,努力探索更好的方式来展现英模人物。云南这方面的题材很多,好好的培育一下,可以做出很多成功的优秀的电影作品。
  在电影创作上要有所突破,集中资源、形成合力也是一种必要的方式。云南的电影生产单位要是能联合起来做一些题材的话,大家就可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成功的可能性也就会更大一些。比如说,在座的影视公司联合起来,以股份制的形式,共同出资,精心打磨,制作一两部质量上乘的优秀影片,就可能开创影片创作新的局面。像《泰囧》这样的影片,不到3000万的投资,最后在市场上创造了12亿的票房,还在旅游、宣传等其他方面产生了巨大的效益,如果我们能把握住机会,推出一两部这样的作品,那么在取得良好效益的同时也会极大的提升云南制片企业的信心。电影业界要加强联系,好的资源要大家共享,好的经验要相互沟通,刚才几家企业提出的对电影剧本创作、院线和基地建设等方面的建议和探讨,就是非常好的方式。大家集思广益汇成一股力量是有利于电影的发展和繁荣的,政府职能部门也要在这方面给予指导和支持。总局电影局对好的剧本、包括少数民族题材影片的拍摄是支持的,省里也应该有一些扶持项目,如果大家集中资源,形成合力,政策发挥的作用可能会更大,效果更好。另外,刚才大家在座谈中谈到,云南如果有更加规范的影院布局,本地电影的市场状况可能会好一些,也能够促进云南电影创作的发展。对此,我也认同,可以充分利用现在的国家政策和县级城市影院的资源,促进云南的影院建设,为云南电影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这几年,中国电影的快速增长让全世界电影人看到了中国电影的光辉未来。10年来,中国电影保持了年均35%以上的增长速度,而且这种速度还没有减弱,还在继续向前。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电影是有风险的,对于每一家制片单位来说,不是每部影片都会赚钱,很可能是一部影片盈利,其它几部影片成为不能收回成本的“风险投资”。另外,电影创作成本是多轮次收回的,有可能不是一次性收回成本,需要多年才能收回投资。电影投资成本回收的渠道也不只是影院放映和电视频道收购,还包括网络版权出售,衍生品开发, “走出去”销往国外,以及政府的支持等方方面面的渠道。所以,我再次提醒,电影创作千万不要粗制滥造,只重数量不顾质量,不要把题材弄得太多。做电影要有耐心,要谋划好创作、营销、发行、放映、后产品开发等多个环节,精心策划、精心打造,这样才有希望创造出好的作品。
   二、合理规划布局,加快县级城市影院建设,加强市场规范,促进市场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在发展电影市场方面,昆明是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的。计划经济年代,昆明老百姓就有爱看电影的传统,到现在还依然保持着这样的习惯。2014年云南全省票房4.4亿元,昆明就有3.3亿,占到全省票房的3/4,而昆明人口只占全省人口的1/ 8,这就足以说明问题。当然,昆明电影市场一枝独秀的情况,也证明了云南其他地市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发掘,云南电影市场在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云南现在还有70多个县没有建城市影院,如果每个县都能有一个影院或放映场所,并将它们很好的组织起来,比如,通过政府扶持和资本纽带联合起来,突出本地民族的特色,采取差异化、多样化的经营方式,那么,它就会成为未来云南电影再次腾飞的希望。现在起点越低,代表将来的发展潜力越大。为什么云南近6年平均每年有超过50%的票房增长?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整体基数还比较低,还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而且,这个发展机遇期还可能维持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去年,全国人均电影消费是22元,云南大概还不到10元,而且有些地方还没有电影消费,比如73个没有影院的县城,所以说云南电影业发展的空间还很大,还会有很快的发展。
  电影行政主管部门要想办法开拓发展空间,发掘市场潜力,要尽快做好规划和布局工作,充分利用国家的扶持政策,把空白的县城影院建立、组织起来,成为推动云南电影发展的“第二战场”。关于县城影院建设,总局的要求是,2015年在未建城市影院的县要全部建成数字影院。云南的提法是在有条件的地方建城市影院,与总局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我们知道:在昆明这样的大城市,电影院是完全以市场方式在运营的;在广大的农村,电影放映是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方式进行的。两头都已经得到解决,但中间地带的县城却成了电影放映的空白点。这些没有影院的“空白点”县城的群众不是没有看电影的需求,只是我们还没有给他们提供这种服务。中央领导很重视这件事情,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在2015年实现县城影院全覆盖,有条件的要加快多厅数字影院建设,没有条件的要创造条件建立2K放映点,让它逐步进入到电影发展的轨道上来。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总局正在协调财政部出台扶持政策,只要每个空白点县城有2015年完成建设影院的规划,就以“先补后建”的方式给予80万左右的资金补助,以推动县城影院的建设。当然,对于县城影院的建设和运营方式,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定,不要搞“一刀切”。对于一些条件特别艰苦的县城,不要求完全按照大城市商业模式来运营。如果确实条件不具备,可以先建室内放映场所过渡,建立初期,不一定要定盈利指标,可以根据客流情况只在周末或其他时间段放映,这也是一种覆盖的方式。但是影院经营要有市场意识,要遵循电影市场的基本规则,不能让处在中间地带的这部分影院游离在市场之外。
  今天上午,我们去看了两家经济条件不太好的县城影院,看过之后,了解到县城影院经营的一些实际困难,也真切感受到了县城影院发展的潜力。一家是楚雄的影院,影院建设得很好,硬件条件没有问题,虽然去年只有不到50万的票房,但影院经营者都表示今年票房会有较大幅度的上升。另外一家昆明郊县的影院也大致如此。影院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希望在票房分成比例上,影院可以再多分点;还希望在票价上有一些灵活的政策,这些建议也符合实际情况。在县城影院建设和起步阶段,政府部门要给予一些政策上的扶持,使之逐步走上规范经营、逐步盈利的良性轨道。目前,国家在这方面的政策是:建成的县级城市影院每个影厅给予40万的资金补助,最多补助三个厅120万元。这一政策可以贴补影院建设的成本,较好的激发社会对影院建设的积极性。另外,县级城市影院的电影专项资金在三年内实行“先征后返”,也切实降低了影院初始运营期的费用。这一政策也可以根据基层的实际情况逐步予以调整。但是,这些政策的实行,要有一个前提,就是影院必须做到诚信经营,不能搞“偷漏瞒报”票房。
  “偷漏瞒报”票房等不规范经营行为,严重的破坏了电影市场的诚信原则,给电影业带来极坏的影响,非常不利于中国电影的长远发展。近年来,影院“偷漏瞒报”票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年度票房的统计,使得真实的票房数字缩水不少。在大城市的影院,影院经营状况好一些,监票机制也比较完善,情况还没有那么严重。但很多地市影院,尤其是县城影院,自身经营情况不佳,票房监管又很难到达这些地方,很多影院在经营过程中会对票房有所保留,“偷漏瞒报”票房行为比较泛滥。这种情况导致制片单位对县级影院缺乏信任感,不利于电影的长期健康发展。下一步,我们要采取措施加强市场规范,打击“偷漏瞒报”票房行为,促使市场诚信经营风气的回归,在争取电影制片单位的理解和支持的基础上实现比较合理的票房分成比例和更加灵活的票价方式,推动电影市场的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
   三、因地制宜,开拓创新,积极探索农村电影公共服务新模式
  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是一项农村公共服务惠民工程,最早启动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时,目标是实现“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国家给每一场电影补贴200元,其中西部地区中央补贴160元,省里和地方配套40元,云南一年总的有3000多万的放映补助。在这样的财政支持框架下,我们逐步解决了农民看电影的问题。云南每年放映16万多场,大多时候都超额完成放映任务。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发展,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要用与时俱进的观点来重新审视农村电影公共服务的模式。农村电影放映的效果如何?到底有多少农村群众在看电影?如何充分发挥电影放映员的积极性?这些都是我们要思考、解决的问题。
  农村电影放映时,放映员基本每次放两场,其中也包括科教片,每次放电影固定拿140元,不管影片好不好看,效果放得好还是不好,也不管来看的人多与少。这样的平均主义下,放映员只是在完成放映任务,放映效果与他的收益无关,把电影放好的积极性就很难调动起来的,来看电影的群众到底有多少就很难说。当然,我们各地现在也都建了GPS放映监管平台,可以查看放映情况,但这只是一种辅助手段,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我们要打破平均主义,充分利用市场的机制,把电影放映员个人的收益和观众人次挂钩,真正实现“企业运营、市场运作、政府购买、群众受惠”的理念。如果实现了这一点,电影放映员就会想方设法去挑选观众喜欢的片子,研究哪些村寨确实有电影市场,千方百计吸引观众来看电影。
  总局原来在《电影产业促进法(征求意见稿)》里写着,保证农村一村一月放一场电影,这次电影局讨论的时候大家都认为不能再写得这样死板了。从今年开始,总局也不准备把一村一月一场作为固定性的任务。我个人认为,这种模式已经基本完成了原来启动阶段的使命,现在需要用市场化的思路提高农民看电影的水平。云南省在这方面的思路就很好:准备逐步建立一些固定的放映点,建立固定放映点以后,尝试把国家补助的200元,以兑换券的形式发到农民手中,农民来看电影的时候才交给放映员,放映员根据收到的兑换券去领取报酬,放得多的人多劳多得。这样的做法有助于解决农村电影放映效果的问题,应该值得提倡。春节期间,农村其实是最需要电影的时候,但如果采用老办法,放映员也要过年,就不会有积极性把电影送下去。而如果是放映效果和收入挂钩,甚至可以考虑在这个时候额外多给一些报酬,适当收点费,用市场的思路去运作,放映员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还有,放映员去不同的村放映电影,走的路程和路况条件是不一样的,如果放映员走10公里放映的和走5公里放映都是一个价,他就没有积极性。我到广东调研时当地就提出这样的问题。我认为,完全可以走10公里的给他多一些,走5公里的给他少一些,让放映员自己选择。当然广东比云南的条件好,广东每场是350元补助,而且全部是地方财政的资金。但我们云南可以借鉴的是要按市场的思路来运作。还有,有的村子人很少,是否把两个村合并在一起放映,每场观众多了以后,把广告、把市场就带动起来了。所以,要进行机制改革,采用与时俱进的办法,千万不要用计划模式,一场一场的去紧盯着放映,而不管有没有观众在看。我们准备将农村电影放映工程表述为:保证农民看电影的条件能得到逐步改善,保证农民最基本的文化权益得到保障。这样做的目的除了不要局限一村一月一场电影的规定外,还有另外一个意义,让老百姓真正拥有文化产品自主选择权,真正给他们精神上带来享受。所以,云南如果能够把这3000多万的放映补贴用好、用活了,实际上是启动了一个新兴的电影市场:这3000多万等于是发给农民的团体票。由此而培育的观众群体,以及开拓的市场空间,是非常让人期许的。
  我相信,在云南省委、省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在云南电影人的不懈努力下,云南的电影市场未来的前景是非常美好的,云南电影一定能借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的东风不断发展和繁荣。我们这次来主要是围绕电影创作和县城影院建设的问题了解情况,征求意见,回去以后我们会认真研究,争取跟大家一起创造条件,推动中国电影更上一层楼。

 

出处:云南省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云南省广播电视局 发布人:宋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