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佳刑警丨杨红梅:慧眼巧手辨识毒品

27.07.2017  14:13

 

近日,由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公安部宣传局、人民公安报社共同主办的“热血铸剑·丹心卫民”全国公安百佳刑警推选宣传活动正式启动。7月26日,主办方公布第二批40名候选名单,其中云南省公安厅刑侦总队民警杨红梅入围。

 

 

视频链接: https://v.qq.com/x/page/p0529vw2stg.html

 

杨红梅,女,中共党员,1999年参加工作,现任云南省公安厅刑侦总队技术处理化室民警,理化检验高级工程师。入警18年来,杨红梅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获嘉奖两次,曾被授予“云南省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杨红梅先进事迹

 

如果说做一名刑侦警察不易的话,那么作为一名刑事技术女民警,长期从事毒物毒品检验工作,就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勇气和坚持。从警18年来,杨红梅正是因为这一份勇气和坚持,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人民公安为人民”的铮铮誓言。

 

 

爱岗敬业默默奉献,业务精湛助力医院

 

从事毒物毒品检验工作,每天都要接触各种又脏又臭的生物组织:有时是涉案死者的胃、肝,有时是埋葬多年后开棺的高度腐败的尸泥;有时是含有艾滋病毒的吸毒人员内脏组织或血、尿,时刻面临着暴露及感染……不仅如此,工作中还要频繁使用苯、乙醚、氯仿等有毒有害化学试剂,对身体伤害很大。杨红梅就因为长期接触这些化学试剂导致甲状腺功能异常,肝功能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伤。18年来,和杨红梅短暂共事后又改行的同事就有10余人。即便这样,她依然选择坚守在毒物毒品检验岗位上,不畏艰险、不计得失。

 

杨红梅不仅用检验鉴定为侦查破案服务,还常常为各大医院提供技术支持,为中毒病人确定毒物种类。

 

2014年8月26日,正准备下班的杨红梅接云大医院的电话求援:该院急诊科收治一陈姓轻生患者,患者出现呕吐、抽搐、昏迷等中毒症状,生命垂危。医院急需查明毒物种类对症治疗,特向云南省公安厅求助。杨红梅二话不说给予支持,很快从患者呕吐物和静脉血中检出杀虫剂溴氰菊酯成分,确定了毒物种类,为医院对症抢救治疗指明了方向。

 

恪尽职守技能高超,鉴定结论“一锤定音

 

工作以来,杨红梅刻苦钻研、认真学习,很快成为云南省毒品毒物检验的“行家里手”,为3000多起刑事案件的侦破及诉讼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证据,出具的检验鉴定结论在多起案件中起到了“一锤定音”、“一剑封喉”的关键作用,在侦查破案和物证检验中立下“赫赫战功”,受到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广大基层刑侦民警的一致好评。

 

2004年正月,文山县古木镇的曾某突然死亡,家人以为疾病死亡匆匆将其埋葬。2006年8月,公安机关发现其儿媳余某有重大嫌疑,遂对其采取措施。嫌疑人为逃避打击,误导侦查方向,交代用鼠药“磷化锌”毒害曾某。文山县公安局开棺验尸后提取检材,此时尸体已掩埋两年,尸体呈白骨化,只提取到死者内脏部位残留尸泥进行检验,经州局技术室检验,未检出“磷化锌”成分,案件陷入僵局。

 

由于死者内脏组织全无,检材仅有又臭又脏的尸泥,即使存在毒物,含量也极微,杂质干扰大,鉴定难度较大。怎么办?接案后杨红梅精心设计检验方案,最终从送检尸泥中检出鼠药“毒鼠强”成分,并排除了磷化锌,证实死者为毒鼠强致死。在铁一般的证据面前,余某终于低头认罪,交代其为逃避打击,故意将投放毒物“毒鼠强”说成“磷化锌”。至此,被毒害两年的曾某死因终于查明,罪犯受到法律制裁。

 

多年来,杨红梅先后参与了 “昆明“7.21”公交车爆炸案”等一大批有广泛社会影响的大要案件的侦破工作,凭着一名优秀刑事科学理化专业警察的素质与能力为案件的侦破及诉讼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证据。

 

迎难而上惩治毒魔,在实验室里与犯罪分子战斗

 

云南是毒品从境外走私到内陆的贩运通道之一,作为一名毒品专业检验民警,虽然没有在一线冲锋陷阵,但杨红梅始终以“铲除毒品毒源,净化社会空气”为己任,在实验室里运用各种科学仪器,与制贩毒分子进行着没有硝烟的战斗。

 

自2013年来,云南省公安机关相继在昆明、易门、宁蒗等地发现多个制造提炼麻黄碱的地下工厂。在此类案件侦办中,抓捕时机尤为重要。为了给侦查破案和抓捕工作赢得宝贵时间,杨红梅总是不分白天黑夜,随叫随到,运用娴熟的专业技能快速检验,保证了侦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2016年7月,云南省公安厅禁毒局、昭通市公安局在办理部级目标案件时,发现一个制毒窝点。根据仅有的航拍录像及通话记录,杨红梅推断该团伙正在制造麻黄碱,且判断产品已经生产出来,应该马上收网。凌晨四点,专案组抓获了还在睡梦中的毒贩15人,缴获盐酸麻黄碱可疑物1.36吨,半成品5.84吨,制毒化学原料5.09吨。这是云南省迄今为止破获的生产规模最大、缴获制毒品最多的案件。杨红梅的准确推断,在该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