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庆县:走出绿色脱贫路子

28.11.2018  23:23
凤山镇红塘村小河边易地扶贫安置点 县茶办在小青树茶园开展除草培训 本版图片均为通讯员 李廷昌 摄 诗礼乡禄丰村发展烤烟产业 凤山镇安石村茶农采摘秋

  记者 李春林 谢进

  核心速读

  凤庆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村159个,建档立卡贫困对象19155户72909人,贫困发生率16.69%。

  自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凤庆县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截至2017年底,全县贫困对象减少至4757户15475人,贫困发生率降低至4.55%;159个贫困村于2016年出列16个、2017年出列50个,还有93个未出列。

  凤庆县今年计划脱贫摘帽,剩余93个贫困村出列,1万以上贫困人口退出。2019年剩余贫困人口全部退出。

  唱实脱贫歌 铺筑小康路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凤庆县多措并举狠抓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统筹谋划抓脱贫。

  网格化构建扶贫格局,凤庆县全面落实“党政一把手责任制和五级书记抓扶贫”的工作要求,由县委书记和县长任“双组长”统领全局担总责,整体谋划、统筹协调,切实扛起主体责任。成立县、乡、村三级脱贫攻坚工作指挥部,县级指挥部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挂帅,乡镇指挥部由县委常委及乡镇党政主要领导挂帅,村级指挥部由乡镇1名党政班子成员及挂包帮定点扶贫责任单位主要领导挂帅,落实双重责任。统筹脱贫攻坚工作目标任务,定期召开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专题会、扶贫开发领导组会,及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专题研究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推进措施,形成规划引领、计划推进的工作体系;统筹人力、物力和财力,抓实行业扶贫、定点扶贫、东西部协作、社会扶贫工作,健全县委常委挂钩乡镇、县处级领导和部门包村、规模以上企业帮村、干部包户的挂联机制,一级联一级、不脱贫不脱钩的脱贫攻坚“挂包帮”机制,层层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形成上下贯通、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责任体系;县委、县政府统筹科学谋划、组织协调推进、督促检查落实,乡镇、行业部门、定点帮扶单位、村、驻村工作队、帮扶干部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同时,精准化锁定贫困对象、工程化推进精准扶贫、精细化管理项目资金。

  此外,凤庆县认真落实扶贫政策,“八大工程”同向发力抓脱贫。对国家、省、市出台的各项脱贫攻坚政策进行全面梳理、对照,逐一细化制定具体落实意见,出台相关系列文件23个,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四类对象”危旧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绿色发展扶贫、社会保障扶贫“八大工程”,切实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

  凤庆县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对脱贫攻坚突出问题立行立改、边查边改,切实做到问题不查清不放过、整改不到位不放过、群众不满意不放过。今年6月至10月在全县范围开展“迎国检省检”专项行动,以脱贫退出为标准,以问题为导向,下沉县级部门三分之二以上干部力量2500多人。11月份起,开展深入推进脱贫摘帽迎检冲刺“全力奋战100天”行动,对对标补短及风险化解工作进行回头看,全面巩固提升对标补短及风险化解工作成果,并充分做好脱贫退出迎检的各项准备工作,高质量脱贫、高质量退出。

  唱响生态歌 打造宜居地

  “发挥政策优势积极选聘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担任生态护林员、在生态资源保护中增收致富。让原来的砍树人变成护林员、‘林管家’。”凤庆县林业局局长肖红翔介绍。

  凤庆县实施“造林脱贫一批、护林脱贫一批、养林脱贫一批”的林业扶贫模式,充分发挥林业政策、资源、项目、技术等优势,全力开展产业扶贫、生态扶贫、绿色扶贫,林业精准扶贫工作成效明显,为贫困地区探索出了一条以绿色产业带动生态产业发展、以生态建设促进脱贫攻坚的绿色发展之路。

  “目前,全县选聘护林员1000人,其中453人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共管护山林294万余亩,支付护林员工资2906.76万元。”肖红翔说。

  凤庆县林业行业扶贫工作始终围绕确保全县19155户贫困户每户至少享受一项林业扶贫政策的目标,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建设相结合,坚持“输血”“造血”相结合,着力建设生态林业、民生林业,以实施退耕还林、陡坡地生态治理、荒山造林、木本油料基地、农村能源等项目为抓手,积极开展产业扶贫、生态扶贫,扎实推进绿色发展扶贫工程实施。

  唱响生态歌,打造宜居地。凤庆县在加强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过程中实现生态扶贫,带动贫困人口稳定增收,绿色发展正引领全县贫困户逐步走向致富路。

  在抓实生态产业培育促脱贫上下功夫,凤庆县加快推进特色经济林产业基地建设。围绕平均每户贫困户建成5亩以上林产业基地的目标,把特色经济林产业基地建设作为贫困地区长期脱贫的产业支撑,加快特色经济林产业基地建设。目前,全县累计建成特色经济林产业基地312万亩,人均超过7亩;核桃面积171.88万亩,投产面积140万亩,产量11万吨,产值22亿元,农民人均核桃收入4000多元。

  稳步推进林下产业经济建设。凤庆县充分利用林下空间,采取“核桃+魔芋”“坚果+砂仁”“核桃+中药材”等模式,加快推进林下产业建设,努力打造复合型立体产业经济,确保每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建成1个以上林下产业基地。目前已建成林下产业基地36.84万亩。

  强化林业龙头企业和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凤庆县按照“公司+专业合作组织+农户+基地”模式,围绕茶叶、核桃、坚果等优势产业,大力培育宏达公司、庆丰核桃等一批企业和万宝核桃种植专业合作社等一批林农专业合作社,加速推进林业产业化进程。目前,已培育省市龙头企业11家,成立林农专业合作社337个,其中:2个林农专业合作社被评定为国家级示范社、12个林农专业合作社被评定为省级示范社。

  为助推脱贫攻坚工作,凤庆县林业局积极开展核桃、澳洲坚果产业提质增效技术培训。2014年来共开展技术培训193场次,9135户31117人接受培训。

  唱强产业歌 拓宽增收路

  “我们突出抓好传统产业提质增效促增收脱贫,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凤庆县农业局局长肖永林说,县农业局聚焦在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兼顾一般户,紧紧围绕“发展生产脱贫一批”的工作要求和如期实现脱贫摘帽的工作目标,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

  唱强产业歌,拓宽增收路。依托茶叶、核桃、烤烟、甘蔗等传统支柱产业,逐步探索林下经济发展路子;进一步加强基地生态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坚持“长短结合、优势互补、立体种植”模式提高土地综合产值,做到贫困人口产业扶持不漏村、不漏户,实现增收产业扶持、辐射全覆盖,通过多种形式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促进当地贫困群众持续增收,为脱贫致富提供收入保障。

  凤庆县采取“扶智、扶技、扶业、扶贫”等措施,加快产业扶贫步伐,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核桃、茶叶、烤烟、蚕桑、魔芋、畜牧、水产等高原特色产业,推进扶贫工作。为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凤庆县实施贫困村“一村一品、多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着力提升传统优势产业,集中力量发展“短平快”增收致富产业,确保每个贫困村有1至2个产业发展项目,每户贫困户至少有1个增收项目,贫困人口均有增收产业。

  凤庆县突出抓好特色产业培育发展促增收脱贫,全县有种蔗村41个,涉及410个村民小组,1.2万农户3万多人,其中有贫困户73户300多人。甘蔗管理面积为90502亩,农业生产总值1.88亿元。全县烤烟种植面积为76813亩,涉及12个乡镇92个村681个小组6223户,其中贫困户1666户57771人,预计实现烤烟产量18万担,产值2.49亿元。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转变蔬菜产业发展方式,着力完善基地布局,着力加强基地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蔬菜生产经营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要。目前完成蔬菜种植3.5168万亩,实现蔬菜产量4.264万吨,产值6330.24万元。

  同时,凤庆县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确定时间表,制定路线图,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全面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2015年凤庆县荣获云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称号,并成为全国首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创建试点单位;2016年12月荣获首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称号;2016年12月荣获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2016年12月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实验室通过云南省农业厅、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考核,取得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合格证书和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

  全县2017年农业总收入597106万元,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业收入占比为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