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博会”考量昆明农产升级路
为期5天的第十届昆明泛亚国际农业博览会落下大幕。从2005年至今,这一展会从简单的农特产品集散到精细化;从只有老百姓逛热闹到龙头企业找项目求合作;从单一的农产品展示到丰富多彩的特色交流;从普通展会到省级盛会,农博会走过了10年发展路,正朝着国家级农业盛会的目标前进。
昆明各县区、全省各州市、全国友好城市、港澳台地区、南亚东南亚国家,不同领域、不同范围的农业、农业企业在本届农业博览会上摆下了盛宴。关于农业这个同一范畴不同层面的“较劲”,让整个博览会亮点频频,但在昆明农业诸多“微元素”发展背后,也有一些项目引发了人们的些许担忧。
方兴未艾
都市农庄上演“昆明秀”
农业庄园经济落地昆明便是如今的都市农庄,从2012年启动都市农庄建设试点以来,昆明已经批复了39个,累计完成投资33.8亿元。
在本届农业博览会上,昆明的都市农庄给前来参会、参展的客商来了一场“昆明秀”。
石林万家欢蓝莓庄园的展位前每天从早到晚都挤满了前来观赏和购买蓝莓的市民;盘龙一丘田生态旅游农庄推出的张灯结彩婚庆项目引得人们纷纷围观;阳宗海“一条龙”更是将最地道的昆明酱菜系列推向了市场……短短5天的展会,昆明各县区的都市农庄以不同的姿态吸引人们的眼球。与其PK,各州市的庄园经济展示仅在量上就稍逊一筹,而省外的庄园经济项目更是难觅踪影。
在各州市展位前,记者探访发现,只有普洱茶庄最为引人注目,市民既可以现场体验普洱茶又可以了解更多的茶文化。而在昆明各县区展区,大都有代表自己的都市农庄,而且形式多样。富民东村的青泉度假山庄将野外温泉、吃、住、游集为一体,休闲光观农业得到充分展示。同样,盘龙的一丘田、寻甸的钟灵山种着各种奇瓜异果,游客既可以体验现代农业的魅力,又能享受别样的休闲时光,这一切在农博会的展位上都有了丰富的展示和简单的体验。
一座好庄园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缩影,也可以是一种文化,一脉传承。法国人在酿造葡萄酒的同时,成就了流芳百世的拉斐酒庄;美国人的工业化、规模化生产,造就了福特庄园的诞生。而回头看看百余年前的云南,也曾先后催生了新平“陇西庄园”、丽江木氏土司庄园等,成为当时重要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如今,昆明都市农庄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在全省庄园经济建设过程中探出了一条新路子,也形成了榜样。云南印象烟庄、万家欢蓝莓庄园、五华好宝有机蔬菜、“一条龙”都市农庄等,不胜枚举。“昆明的都市农庄同样要立足长远,形成一种业态,一种文化,要能够长期传承下去。”昆明市农业局副局长胡凤益坦言,都市农庄不同于农家乐,它是由现代农业、生态林业、休闲旅游和新农村建设项目组成,集一、二、三产业为一体的发展模式。昆明在提出都市农庄建设之初,即把顶层设计放在突出位置,在规划、政策等方面,对都市农庄有序健康发展提供保障。相继出台了《昆明市都市农庄建设管理暂行办法》、《昆明市都市农庄项目审批暂行办法》、《昆明市都市农庄建设指导意见(试行)》等一系列文件和政策,明确了都市农庄的组织领导、项目规划、建设标准、项目管理及相关政策,规范了农庄的审批、建设、管理等规程。
农博会的展出让昆明都市农庄这一实力派得到了充分展示,各地客商、大集团、大企业也纷纷抛出橄榄枝。据悉,昆明年内基本建成30座都市农庄,到2017年基本建成60座。
岿然不动
云花站稳脚跟辐射全球
“花开高原,美在云南”,农博会上,一场精彩的花艺比赛再次点燃了世人对云花的赞美之情。300多件花艺作品绽放展会,深深触动了观光者的心。
一直以来,云花都有着统治地位,昆明鲜花更是蜚声中外,飘香四海。斗南花市、锦苑花卉等早已家喻户晓。全国10枝鲜切花中就有7枝产自昆明,如此傲人佳绩,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云花,还极大地影响着整个云花市场,是不折不扣的风向标。
每一届农博会,花卉展都必不可少,而且占有极大份额。在会展现场,石林、宜良、呈贡的鲜花随处可见,而外地鲜花已经“绝迹”。“昆明的花应有尽有,数量品质都是一流。”在石林花卉展位上,负责人向来来往往的客商推介着自家的山茶花。石林造景镶嵌在茶花丛中,团团的粉面、恨天高,一簇簇生长着。不管是怒放的娇花还是待开的蓓蕾,在浓浓的绿叶衬托下,楚楚动人。“茶花是我们云南的代表,也是最本土、最具培育价值和欣赏价值的名花,农博会这么大的平台当然不能没有茶花的主题。”今年已经76岁的高明忠在茶花的展位前踱来踱去久久不舍离开。
“农博会只是一个花卉展示的平台,销售微乎其微,因为云花从来不愁买卖,能够在这样大型的盛会上展示自己的丰富多彩,提升昆明形象就已经足够了。”正如花卉展区的工作人员所说的一样,昆明的花卉在每一届农博会上都是形象展示,都是一个品牌的对外宣传。据了解,1至9月,昆明花卉园艺种植面积达19.9万亩,其中鲜切花面积7.6万亩,产量38.7亿枝,外销35.8亿枝,占到了总量的92.5%。
农博会就是昆明花卉产业的一道“窗口”,既是交流和提升的平台,更是一种影响力。昆明正全力带动全省、辐射全国、面向全球,建成全国乃至亚洲最大的鲜切花生产基地、鲜切花出口基地、亚洲最大的鲜切花现代物流集散中心、信息服务价格指导中心、新技术新产品研发中心、花卉博览会展中心。如今,“斗南花卉”已成为中国花卉行业的驰名品牌,昆明全国规模最大的鲜切花生产基地和最具影响力的鲜切花集散中心及价格指导中心主体地位进一步巩固……
目前,以昆明为主的云南鲜切花出口市场涵盖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鲜切花种植面积、产量、产值、交易量、现金流等指标已经连续10多年位居全国第一。
步履艰难
农特产品产业化有待提升
“农博会就像是一个大型的农贸市场。”这是近年来,在民间流传的一种说法。
作为昆明人,宋蓉一家每年都逛农博会,对农博会的印象,宋蓉直言:“进入农博会最不喜欢逛的就是农特产品展区,各种酱菜、大米、干菌、熟食搅和在一起,非常杂乱。”
说到农博会像一个大型农贸市场,很多市民认为,除了产品展销混乱之外,不得不说的一大原因便是农特产品的零散,没有形成产业化的集中展示,这在昆明各县区的展位上尤为突出。
走近“滇北锁钥”、“彝山苗岭”的富民、禄劝两县展区,农业发展特色和优势的展示吸引市民眼球。“春品樱桃、夏摘杨梅、秋吃苹果、冬尝冬桃”,打造四季鲜果飘香、昆明后花园的富民农业,经过多年来的大力发展,已经颇具特色,成为远近闻名的“果篮子”。在展区的特装展示牌上,作为中国大树杨梅之乡富民杨梅的图片赫然入目。然而,在展区所展出的农产品中,却没有关于杨梅产业、产品的呈现。相对于富民,禄劝展区的特色产品稍加鲜明。常年参展的团街镇野生菌各类产品琳琅满目,茂山镇蚕丝绵被年年参展也颇受市民青睐。遗憾的是,无论是野生菌还是蚕丝被都没有产业的印迹,最终还是一个简单的卖货摊位。
通过实例可以看出,昆明县区的农特产品并不匮乏,但仍然停留在就产品而卖产品的阶段,没有一个系列的产业化呈现,这对于农博会这样的平台颇为遗憾。而在部分州市展位,产业化的表现较为充分。德宏遮放贡米集团的展位做了“谷魂”的主题,不仅对米的品质品味、生长环境有表现,还和盘托出了水稻种植、米酒生产、生猪养殖、沼气生产、有机肥生产于一体的循环经营产业链。遮放贡米的袋装、礼盒、香米酒各种产品一一陈列,形成了一个产业化的推介。
“如何将特色产品做特,做成产业,这不仅是农博会这样的展会需求,更是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必然。特色产品走出产业化道路,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时间也需要更多的投入。”在展位上,正在做课题调研的研究生柳同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昆明近年在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进程中也花了不少工夫,像禄劝主打“菜、花、果、桑、药、薯”六大农业产业,在会展上都有所展示。“桑”与“药”这两个的领域做出了特色、展现出优势,但作为云南首批20个获得“云药之乡”称号的地区,禄劝滇重楼、玛卡等中草药材的种植及产品显得单一,系列的产品、产业化仍是需要继续攻坚的课题。
亟待开掘
民间农艺亮点突出种类稀少
昆明有很多少数民族的民间传统,其中农业技艺十分精彩,也颇具传承价值。在农业博览会上,参会参展的客商、市民看到了这一展示,都产生了浓厚兴趣,遗憾的是这类展示十分稀少。
在整个农博会展会现场,民间传统农艺的展示最具看点的就是富民苗族妇女现场手工织布。两台简单的老式织布机前,身着华丽苗族服饰的妇女,正在飞梭走线,技艺娴熟。“以前是用地里种的麻搓成麻线,再来纺织,现在条件好了都是用现成的棉线。”其中一位妇女一边织布一边向围观的人解释,在村里大多数人家都还纺布,一些重要的结婚服饰都要靠自家做,这是传统不能丢。
和苗家手工织布一样,5号展馆呈贡豌豆粉展台上的李师傅也是忙得不亦乐乎,300多斤豌豆粉,一天都不够卖,下午3点多就已经全部卖光了。“我们家做的豌豆粉,绝对是呈贡最正宗的。”李师傅说,守着这门手艺过日子当然不成问题。平时,他家每天要做1.6吨豌豆粉,销售到呈贡、昆明市区。而在4号昆明地区农产品展厅官渡展区内,一家名为官渡饵块传习馆的展位,现场烤制的昆明传统烧饵块大受市民欢迎,在农博会5天时间里,从早上到下午,排着长队购买品尝传统烧饵块的市民没有间断,3块钱一个的传统烧饵块,每天能卖出上千个。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技艺的传承、革新。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将颇具地方民族特色的农艺展示出来,形成休闲、观光型农业产业的新内容,发掘昆明农业新亮点,各县区颇受启发。让农博元素全面发展做大做强,昆明仍有一段路要走。(昆明日报 记者杨雪煌 莫衍邹腊)
编辑:范皛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