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打造新丝路上的“农业中心”

04.08.2016  11:13

现在我们已基本建成一个上百亩的农庄,市民来农庄不仅可以看到乌金猪的生态养殖方法,还可以进行登山、采摘蔬菜水果、钓鱼等休闲农耕活动。”昆明金水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杰说。通过数年发展,金水公司不仅实现了传统养殖业的规模化发展,还以“红土地乌金猪农庄”名义申报了“昆明市都市农庄”,向适度规模农业发展。随着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等重大战略的深入实施,昆明打造现代农业“六大中心”以及在全省率先建成现代化农业迎来了机遇期。

建设100座都市农庄

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特色化,是昆明现代高原特色农业的未来。”昆明市农业局党委书记、局长郭增敏介绍,随着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等重大战略的深入实施,昆明具有北上可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下可连接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东向可连接长江经济带的地理交通优势,为昆明市现代农业打造“六大中心”以及在全省率先建成现代化农业提供了机遇期,即带动全省、联结全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化农业博览会展中心、农产品信息及电子商务中心、高原特色优质农产品重要集散中心、农产品深加工中心、农业技术研发中心、产业融合发展示范中心。

在上述目标下,目前昆明市农业局正以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为核心,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为抓手,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事实上,除金水公司的“红土地乌金猪农庄”外,寻甸县“云南海潮集团听牧牛业庄园”、晋宁县“卧龙庄园”、寻甸县“伊甸园花海农庄”已进入了市级都市农庄报批流程。同时,市农业局还对西山区“云安生态都市农庄”“自耕农庄”,五华区“云南凯普今田尚园都市农庄”,石林县“连宏苹果庄园”“石林瑰秘园”5个农庄项目的规划方案进行审核并推动建设。

值得关注的是,为充分发挥庄园经济在全市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在当前启动推进48家都市农庄建设的基础上,争取到2020年,全市启动并建设推进的100座都市农庄中,以农业为主产业的带动示范类都市农庄达50个,有农业主题品牌的都市农庄达30个,以农业休闲体验为主的都市农庄20个;经过3-5年的努力,全市沿昆曲绿色经济示范带建成具备一定规模、设施完备、运行规范、示范带动力强的特色都市农庄30个。通过建设各类现代都市农庄,联结种养基地50万亩,带动农户20万户,实现从业农民年均收入持续增长。

目前,昆明市已批复的52个续建、拟建都市农庄累计完成投资46.47亿元,建设完成24个。

昆明现代农业“”云南

围绕前述“六大中心”,市农业局还通过加速农业园区建设,加快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加快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抓手,积极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郭增敏介绍,目前,市农业局正稳步推进阳宗海梁王山现代农业公园、高新区马金铺片区现代农业园区、五华区西翥桃园片区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产品交易中心等项目建设。

到2020年,梁王山现代农业公园建成后,将是“”云南现代农业公园——全省最美田园、最优生态、最具创意的高原特色农业展示窗口和创业高地,并集昆明高原特色农业的示范区,生态休闲、乡村旅游的体验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样板区,“互联网+农业”的展示区为一体。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平台投资公司搭建以及概念性规划报审、完善等工作。

作为昆明农业园区“新秀”的高新区马金铺片区现代农业园区,现正在一边编制农业园区概念性规划,一边着手招商引资。目前,该园区已引进了一丘田宝珠梨庄园和浙江万象集团(种植多肉植物)两家企业入驻园区。

统计显示,今年昆明10个市级以上重点现代农业园区,上半年固定资产投入7亿元,产值17亿元,招商引资完成6亿元,引进了7个项目。到2020年,昆明将建设专业园区60个以上,农业园区面积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20%以上,形成园区年产值达35亿元,园区人均收入年增长10%的目标。

市农业局称,通过优化调整农业结构,现昆明已初步构建了“北部生态特色农业区、滇池流域生态农业服务区、东西部优势高效农业区,以及昆曲绿色经济示范带”的区域产业布局格局,形成了优质粮食、特色烟草、特色蔬菜、品牌花卉、特色林果、特色生物种植业、山地牧业、淡水渔业、农产品加工9大优势产业,农村经济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昆明市农业总产值达131亿元,增长5.5%;农业增加值71亿元,增速5%,与全省4.9%的增速基本持平;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5%,继续保持2位数增长;农业投入20.3亿元,同比增幅为46.6%,较好地发挥了农业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中的多重作用、多种贡献。

相关

昆明要将科技服务业打造成500亿产业

目前,昆明科技服务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市委、市政府布局打造昆明经济升级版的路线图中,将科技服务业列入了“188”重点产业的大格局中。这是昆明首次把科技服务作为一个独立产业来谋划。

昨日,主管职能部门昆明市科技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要把科技服务业培育成为昆明创新发展的新业态,“十三五”期间将实施“昆明科技服务业发展倍增计划”,到2020年,把科技服务业打造为500亿元产业,今后科技计划项目经费也将重点向科技服务业倾斜。

从顶层设计到政策环境,对科技服务业的认知和重视程度前所未有。为什么要这么做?

在科技服务领域有20多年工作经验的云南大学教授方瑞斌介绍,实践中科研人员对市场的认知不足,是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的重要原因。科技服务业是科研与市场的桥梁,能够帮助科研人员克服对市场认识的盲区,进而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的成功率。

科技服务业的繁荣是创新驱动的着力点,但也是当前昆明的软肋。市科技局局长刘燕琨坦言,与国内外发达城市相比,昆明的科技服务业只是处于初级水平,还存在认识不足、机构规模偏小、协同创新能力低下等不足。

2013年,昆明市科技服务业从2008年的1042家增加到了2752家,年均增长26.72%,营业总收入也从59.86亿元增加到195.63亿元,年均增长21.43%,但仅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GDP)的5.72%。同期,北京朝阳区的科技服务业机构虽然只有706家,但总收入已过千亿,占当地GDP的近3成,机构平均营业收入达到了1.64亿元,是昆明的23倍。

“‘昆明科技服务业发展倍增计划’目标就是,通过发展7个科技服务重点领域,实施5项重点工程,培育300个重点科技服务机构,打造8个科技服务业聚集区,使全市科技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到2020年,全市科技服务机构和营业总收入在2015年的基础上实现倍增,分别达到5500家和500亿元以上,成为带动全市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新引擎。”刘燕琨说。

7个重点领域分别是科学研究与实验发展服务、专业化技术服务、科技推广及相关服务、科技信息服务、科技金融服务、科技普及和宣传教育服务、综合科技服务。

通过实施主体培育工程,到2020年,着力培育重点科技服务机构300个;实施机构引进工程,重点引进30个业内知名的科技服务机构;实施品牌提升工程,在当前基础上,新增“国字号”科技创新平台10个;实施聚集示范工程,重点在滇中新区、高新区、经开区和五华区、盘龙区、官渡区、西山区、呈贡新区建设8个科技要素相对聚集、功能设置合理、产业定位清晰、特色鲜明的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技术服务于一体的科技服务业聚集区;实施金融融合工程,到“十三五”末,实现引导银行投入科技贷款达10亿元,资本市场投入200亿元,知识产权质押贷款3亿元。

记者进一步了解到,预计在10月,市科技局将出台重点科技服务机构认定的规范性文件,年内将认定第一批不少于30家重点科技服务机构。市科技局正在积极推动筹建昆明市科技服务业行业协会,昨日下午召开了第二次发起筹备会议,行业协会的一项主要职责就是承担重点科技服务机构认定的相关工作。昆明还将针对引进域外科技创新资源陆续出台相关政策。修改完善有关科技金融政策,引导银行信贷、创业投资、资本市场等机构加大对科技服务机构的支持;支持保险公司设立科技保险专营机构,科技服务企业投保可享受与高新技术企业同样的保费补助,研究制定《昆明市科技服务业发展指导目录》,强化科技服务行业自律和外部监管。

助读

什么是科技服务业?

科技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向社会提供智力服务,推动技术集成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新型服务业态。

当前,昆明的科技服务体系主要有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企业孵化器、国家高新技术(现代服务业)产业化基地(集群)、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院士工作站这几种形式。

来源:昆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