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品牌发展正进入黄金期也面临新挑战
新消费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新业态与新模式助力品牌创新
我国农业品牌发展正进入黄金期也面临新挑战
□ 本报记者 徐建华
“普洱最大的特色就是绿色,绿色是我们的生命线,我在普洱等着跟大家喝杯茶。”会场内,云南省普洱市市委副书记陆平以《打造健康食品供应基地,推动普洱品牌农业的发展》为题宣传普洱市的农业品牌化工作,演讲结束还不忘邀请大家去普洱市喝茶。会场外,云南普洱茶的展台里,来自千里之外的云南普洱茶琳琅满目,不少参观者驻足在展台前,品茶洽谈。
这是6月24日至25日在京举行的第六届品牌农商发展大会开幕式上的情景。
农业品牌发展进入黄金期
“目前,全国范围内已掀起了研究农业品牌、打造农业品牌的热潮,尤其是农业部将2017年确定为农业品牌推进年后,从顶层设计、产区建设、展览展示、营销推介、宣传培训等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切实推进和加快农业品牌建设,可以说农业品牌发展正进入黄金期。”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说,农业品牌是农业竞争力的核心指标,我国农业要实现从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转变,就必须顺应农业品牌化发展的大趋势。
陈晓华表示,农业品牌创建是一项技术工程,在推进的过程中要坚持质量为先、企业主体、市场运作、政府推动的作用,打造好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推动我国农业从数量优势、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市场优势和品牌优势转变。“质量是品牌的生命和根基,要把抓品牌的注意力放在提高产品的质量上,牢固树立农业品牌根本在质量的理念,把质量第一贯穿到农业品牌创建的全过程,实现品牌战略与质量战略协同发展,要树立精品意识,发挥工匠精神,打造过硬的产品品质,让安全优势成为农业品牌的标志和名片。”他强调道。
“‘中国品牌日’的设立展示了我国推进品牌发展的坚定决心,标志着品牌建设进入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在这样一个历史关键节点,大力推进农业品牌化对于推动我国农业发展跃上新水平具有特殊意义。”在中国优农协会会长朱保成看来,我们必须认识到品牌化是农业生产导向转变为消费导向、区域特色资源优势转变为市场竞争优势、激发农业经营生产主体内生动力以及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的必然要求,打造一批在国内市场上站得住、叫得响,在国际市场上受欢迎、有竞争力的中国农业品牌。
新机遇与新挑战并存
大会主题“新模式、新消费、新业态”与我国正在积极推进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何关联?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给出的答案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高度重视以消费需求,尤其是新的消费需求为导向;要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高度重视农业新业态和农村新产业的发展;要高度重视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农产品营销方式的创新,这就是“新模式”。
韩俊指出,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由过去的总量不足转变为现在的结构性矛盾,尤其是绿色优质生态的农产品供给不足的矛盾。快速的城镇化、中等收入基层的壮大,对农产品的供给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从过去的吃饱变为要求要吃得好、吃得更好、吃得更有营养、吃得更健康,国内食品消费需求的新变化给优质农产品的供给,给品牌建设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机遇,迫切需要强化品牌的意识,提升质量控制水平和精细化经营能力,要以品质去支撑品牌,以品牌担保品质,真正实现农业由生产导向、由产量导向向消费导向、向质量导向的转变。
除了新消费,以“互联网+”带来的农村电商新模式,农业和文化、旅游、教育、养老养生等产业相融合带来的农业的新业态和农村的新产业,都给我国的农业品牌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更多的要着眼于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促进现阶段农村农业的新业态和农村的新产业发展,大力发展专业型、合作型的社会化服务,包括积极培育区域性的农业公共品牌,提高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组织化水平。”韩俊说。
“总的来看,五位一体全程质量管理体系具有以产品质量标准为基准、以质量溯源为手段等五大特点,智慧品牌实质上是理念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于一体第五种商业新模式,将助力农业现代化的建设,促进品牌农业的发展,推动中国农产品向中国品牌农产品转变,推动电子商务发展进入质量消费的新时代。”中国检验检疫学会会长魏传忠说道。《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