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正式推荐表彰对象的公示

22.11.2017  11:36

关于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

正式推荐表彰对象的公示

 

  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农业部关于评选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通知》(人社部函〔2017〕98号)要求,在省农业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公务员局联合审定、推荐上报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评选表彰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初步推荐名单基础上,2017年11月13日全国评选办向我省反馈了正式推荐对象名单。按照文件要求和程序规定,现对正式推荐对象分类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2017年11月22日至11月28日。公示期内,如有不同意见,可通过电话、传真、电子邮件、信函等方式反映,反映情况须客观真实,以单位名义反映情况的材料需加盖单位公章,以个人名义反映情况的材料应署实名并提供有效的联系方式,信函以到达日邮戳为准。

1.云南省农业厅人事处

联系电话:0871-65749541  (传真)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昆明市盘龙区万华路169号

邮政编码:650224

2.云南省公务员局考核奖励与监督处

联系电话:0871-63630514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地      址:昆明市如安街56号

邮政编码:650031

 

 

 

                  云南省评选推荐全国农业劳动模范

                  和先进工作者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7年11月22日

 

 

 

 

 

一、劳动模范14名

1. 郎平勇: 男,汉族,1972年3月出生,昭通市昭阳区人,中共党员,1996年开始从事水果生产销售,2006创办昭通绿健果蔬商贸有限公司,任总经理。

主要事迹:依靠科技创新建立绿色苹果生产基地2万亩,以“公司+科研院校+协会+基地+果农”的模式,与多部门联合,构建了科研、推广、生产、销售一体化的苹果产业体系。科学种植、勤劳致富后,他把自己先进的种植经验、科学的管理方法传授给村民,形成了“一户带一村”、“一村带一乡”的发展新局面。在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帮助农民脱贫增收方面,公司每年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7.9万个工日,支付工资700余万元,支付土地租金310万元,辐射带动了周边5000多户果农,实现人均增收8000元。2016年,公司引进客商帮助果农销售苹果6000余吨,销售收入8000余万元,获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成为昭通农业科技创新和果业发展的重要推进力量。

2. 李继祥: 男,汉族,1969年4月出生,玉溪市祥馨农产品种植基地、玉溪市红塔区继祥石斛产销专业合作社、玉溪市祥馨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祥馨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

主要事迹:从事生物药业发展11年,获得3项授权专利,完成申报受理专利7项。从2006年涉足生物药业开始,他就把“争当生物药业发展排头兵,打造农民致富绿色银行。”作为自己的座佑铭,以全面提高红塔区道地中药材的质量水平和竞争力为核心,依托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云南中医学院、玉溪师范学院等单位的专家、教授,组织带领公司全体科技人员及基地职工,积极开展铁皮石斛、滇重楼、白及、滇黄精、三七及其它中药材的野生资源收集、保育、新品种、新技术研发、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和中药材产品初加工工作,主动为当地农户提供生物药业生产种苗、技术指导和信息咨询服务,辐射带动当地农户发展生物药业,有效促进红塔区生物药业发展实现新突破。

3. 罗凯鸿 :男,彝族,39岁,1978年6月出生,景东无量山印象茶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副理事长。

主要事迹:以“决战脱贫、产业带动、提速赶超、同步小康”的工作思路,按照“行政推动、市场带动、大户联动、贫困户主动”的工作方式,创新采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产销模式,实行“公司+合作社+农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经营模式,吸纳80户建档贫困户,无偿为56户贫困户改造建设“小微茶叶初制所”,解除农户的后顾之忧,积极助力脱贫攻坚。历经13年时间,通过个人出资,在老仓福德古茶山改造建设120个“小微茶叶初制所”。从2006年至今,合作社为旗下社员提质增效约600万元,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增效约1200万元,共计1800余万元。

4. 和学雪: 男,纳西族,1965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丽江市古城区红水塘林果产销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社长)、丽江市古城区红水塘林果产业技术经济合作协会会长、红水塘村党小组组长。

主要事迹:2005年,和学雪同志以99%的得票率被红水塘村民选举为红水塘村村长,带领村民积极争取各级有关部门的支持,进行了人蓄饮水、村道等改造,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又带领村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多方征求村民意见和进行深入细致的市场调研后,开始发展红水塘村的苹果产业。为了鼓励村民积极发展苹果产业,改变老百姓“听了激动,看了感动,回家不动”的局面。和学雪带头自家和亲属的所有承包地都种植了苹果和雪桃,在他的带动下,从2005年全村苹果种植面积由500亩发展到2016年的4200亩。现在在和学雪的带领下,红水塘确定了“林果+牧草+畜牧+沼气”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得到农业、科技等部门认可并立项支持,2017年6月红水塘苹果基地被丽江市科协命名为丽江市科普示范基地。

5. 罗玉生: 男,哈尼族,1968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云南农垦集团江城橡胶有限责任公司岔河队党支部副书记。

主要事迹:他用青春和汗水在胶林中书写着他的执着和认真,在平凡的点滴中成就着追求。作为队上的党支部副书记,他时刻牢记自己是名割胶工,带头做示范,时常上山指导各岗位的割胶技术,协助技术员检查生产。在平时的生产中,随时注意查看其他岗位的割胶、林地管理、防雨帽安装、“三保一护”、药剂涂施等情况,发现不对的地方或做不到位的就及时向岗位承包人指出并辅导其改正做好,他所在的生产队多年来技术分一直保持前列。在公司建设发展过程中,罗玉生同志作为一名优秀党员,他积极宣传上级领导的指示和公司文件精神,从讲大局的角度出发,维护公司和谐稳定,特别是每年的产量划分和开割前期,他带头深入村寨、深入农户家中,积极和他们沟通,教育引导,宣传公司的管理制度,在维护公司和胶农利益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6. 李国云: 男,汉族,1968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会泽县大海乡二道坪村委会主任。

主要事迹:自1985年始,他带头种植并跑遍省内外寻市场,找销路,很快他的产品就推向了广东、广西、湖南、四川等省,销售量也从原来的几十吨提高到上万吨,并逐步建立了稳定的销售网络。2009年12月他成立了会泽雄峰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把农民外出的闲置土地由合作社统一种植管理,用土地入股分红,解决了农民土地闲置、剩余劳动力和规模化、规范化种植三大问题。他积极参与村“三委”狠抓马铃薯流通,多次向村“三委”建言献策,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确保了马铃薯产销两旺,搞活了市场流通。为了方便群众销售马铃薯,他先后投入资金200万余元,建盖400余平方米的库房,在当地逐步形成以他为中心的马铃薯销售网络,2017年组织合作社销售网点销售马铃薯及中药材6000余吨,实现销售收入7000余万元。

7. 李采霞: 女,汉族,1983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云南优昊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企业法人代表。

主要事迹:李采霞同志于2009年创建了云南优昊实业有限公司,坚持不懈实施“科技兴企、品牌荣企”战略与“绿色营销”策略,坚持走绿色、健康、有机食品之路,经过8年的发展历程,将一个新生企业发展成为拥有固定资产9245万元,职工102人,年加工3.2万吨,年产值达3亿元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她带头组建技术研发团队,大胆率领技术团队参与公司的技术攻关、技术改进及质量体系贯标等工作,构建了核桃工程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平台,并形成了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的完善的技术研发与生产体系。截止2016年,该同志带领的技术团队成功转化知识专利17项,改进4项重大生产工艺,有效改进改良14种核桃加工设备,在科技促力下,公司已建成1000吨干核桃生产线;32000吨核桃深加工生产线;3400吨核桃(核桃油)生产线。李采霞同志一直积极投身脱贫攻坚战役中,帮助带动农户脱贫致富。为帮助农户解决核桃基地抚育复壮问题,她聘请技术推广人员、专家等到基地对农户进行实地或组织统一培训,免费发放技术手册。截止目前,已累计培训农户5000余人,发放技术手册10000余份。她还积极回报社会,主动参与捐资救灾、助学、修路等社会公益事业,累计捐款捐物300万元。

8. 则罗 :男,哈尼族,1965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勐海县西定乡曼佤村党总支书记。

主要事迹:他更新观念,带头寻找致富路,带领村民种植、销售茶叶,发展甘蔗,养殖小蜜蜂。到2016年底,全村生态茶园建设走在全县第一;利用资源优势,带动群众种植石斛,探索出“茶园套种石斛”种植示范基地,推行“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市场”的运作模式,带领村民共同致富,截止2016底带动200户农户种植692亩。他善于总结,在茶叶品种搭配和销售问题上总结出了一套高效益的模式。他毫无保留地积极向村民传授种茶、采茶、制茶经验,组织他们通过看书看报观看电教片的形式学习先进技术,达到共同致富是他这一生追求的奋斗目标。

9. 黄应菊: 女,汉族,1966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临翔区凤翔街道昔本村三组昔本四通酱菜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昔本酱菜协会会长、酱菜腌制专家。

主要事迹:2004年,黄应菊把几家咸菜大户集中起来,将当地分散的酱菜加工技术和蔬菜种植组织起来,走联合互助、共同发展的路子,并于2009年成立了四通酱菜农民专业合作社,白天跑市场,晚上走访农户,为帮助贫困户走出贫困,给农户做到收购保护价,宁愿自己吃亏也不让农户吃亏,带领的四通酱菜农民专业合作社被全国供销社合作总社评为“全国示范社”。黄应菊原本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通过多年的努力拼搏终于成为远近文明的致富女能手,她把一家一户的分散生产与社会化大生产有机结合,形成“基地+农户+合作社”实现农工技贸一体化、产销加工一条龙的模式,走出了一条市场导向、龙头带动资源整合,统分结合、抱团发展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新路子。她不仅自己创业致富,而且还带动本村、镇乃至县的部分农民群众发展蔬菜种植和酱菜加工,直接带动1000多亩蔬菜基地种植,生产加工的蔬菜达2500余吨,实现销售收入2000多万元。

10. 郑署蝾 :男,汉族,1965年1月出生,禄丰县金山镇科甲村四组组长、署蝾农机农技植保专业合作社社长。

主要事迹:2007年郑署蝾被村民选举为村小组长, 10年来,他急村民之所急,想村民之所想,实实在在为村民办事。2008年,他带领群众通过财政补一点、大家集一点的办法,对村间道路进行水泥硬化,解决了村民的出行问题。2010年,在他的带领下,村小组在一块闲置的稻场上建盖房屋、添置桌椅,修建了村会议室,解决了会议场所,又方便了村民开展农民科技培训。解决空巢老人无力耕种田地的难题促使他成立了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了让更多村民得到实惠,他自学电脑,自费到成都学习先进的技术。随着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现已有基地面积513亩,社员156名,专(兼)职员工14名,有工厂化水稻育秧大棚1座(798平方米),成套育秧设备1套,大型拖拉机3台,高速插秧机6台,手扶式插秧机19台,稻麦病虫防治机械51台套,收割机3台,运输车辆1台,烘干机2台,精米加工设备一套,大型小麦、玉米播种机2台,开沟整墒机2台,成为全县目前设备最全、规模最大、服务最优的为农服务专业合作社。

11. 董祖祥 :男,傣族,1962年12月出生,普洱祖祥高山茶园有限公司董事长。

主要事迹:董祖祥始终坚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在第一位,发展有机茶叶种植。1998年通过对土壤化验分析,在家乡思茅区南屏镇整碗村种植茶叶30亩,坚持不施化肥、不打违禁农药。2010年,董祖祥生产经营的2000亩茶园,通过了欧盟、美国、日本和中国的有机认证。在抓产品质量的同时,董祖祥也注重创品牌,提升企业形象,注册了“祖祥+TEA+图形”、“祖祥”、“无量翠环”、“无量剑兰”、“无量雪龙”、“无量尊红”等商标。其中“无量翠环”、“祖祥+TEA+图形”先后获“云南省著名商标”、“普洱市知名商标”认定,“无量翠环”产品先后获第八届国际名茶评比银奖,第四届中国民营企业科技产品博览会中获科技创新成果金奖。产品远销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国家,茶叶出口额占普洱市茶叶出口数量的95﹪以上。董祖祥自已富了,不忘邻里相亲,积极参与扶贫帮困。董祖祥的茶园有133户茶工家庭共500多人,大都来自生存条件恶劣的地方,董祖祥免费为每户提供80㎡住房、意外和伤残保险,解决新农合、解决子女教育等切实问题,免费为他们提供茶园管护能力培训。为因病致贫的两户贫困户分别免费提供茶苗,为村庄道路硬化和路灯安装建设捐款出资,免费向合作社社员提供有机肥和粘虫板,积极捐款改善当地办学条件,支持当地教育事业。

12. 张卫平 :男,汉族,1977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勐腊县磨憨镇磨憨村委会总支部书记、磨憨兴农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主要事迹:1998年8月,张卫平同志开始了他的蔬菜种植事业,多年来,他始终保持着“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精神,努力学习科技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结合自己总结的经验,向村民讲授。为了更好地为群众办实事,2008年张卫平注册成立了磨憨兴农蔬菜专业合作社,发展至今,带动了40个村小组800多户村民种植蔬菜,其中有80户贫困户。2016年合作社蔬菜种植面积达8000余亩,主要种植无筋豆、辣椒、茄子等品种,年产量达到8800余吨,产品销往成都、重庆、北京、郑州、西安、保定、寿光、兰州等地,年销售额5100余万元,合作社为社员人均创收1000元。

13. 陶加应 :男,汉族,1973年11月出生,芒市勐戛镇勐稳村芒丙小组肉牛养殖大户。

主要事迹:陶加应及妻子通过勤劳致富,从2013年底开始养殖肉牛以来,逐步建成饲料存储可达800余立方米、肉牛存栏180余头的标准化养殖场,截止目前,肉牛存栏已达140余头。 “养牛让我们富了,但一家富不是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这是陶加应夫妇经常说的一句话。多年的养殖,让他们积累了不少经验,不知不觉成了行家里手。对于这些经验,夫妇俩非常乐于与前来“取经”的养殖户分享,他们总会把牛舍建设、品种选择、饲料搭配、疾病防疫等方面的经验毫无保留传授给“取经者”。 如今,他们的养殖场,已成为勐戛镇重要的肉牛养殖培训基地。同时,帮扶3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成功带动镇内外养殖户40余户,树立了勐戛肉牛养殖的新标杆。

14. 方云学: 男,汉族,1972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华坪县新庄村党总支部委员、第四支部书记、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华坪县新庄乡柑桔技术协会会长。

主要事迹:带领全乡柑桔种植户积极改良品种,推广种植技术,突破困境,真正使果农实现了“小康”。2001年,方云学在市场上看到从宾川进来的柑桔品种多、色泽鲜艳,虽然卖价高,但市场销售情况非常好,于是便产生了改良原有品种的想法,2002年,他带着柑桔种植大户到宾川全面了解了宾川柑桔种植的条件、品种,并带回来进行试种。试种成功后,他先后6次组织新庄乡柑桔种植大户和党员群众到宾川考察,不断引进新品种试种。在方云学的带领指导下,近年来,该村民小组对原有465.5亩本地麻柑病枝、老枝、弱枝进行修枝整形,新发展柑桔5000余亩。在他的不断努力下,新庄乡柑桔品种也由原有的单一麻柑变为椪柑、柳叶桔、岩溪晚芦、脐橙、沃柑、沙糖桔等多个品种。柑桔种植户逐渐增多,为了防止哄抢上市导致市场价下跌,方云学牵头先后组织成立了柑桔专业合作社和柑桔技术协会,并带领新庄乡农民走出了“一户带多户、多户成合作社”的路子。在他及协会的带动下,目前全乡发展柑桔种植5000余亩,实现年产值1800余万元。

二、先进工作者12名

1. 李梅 :女,傣族,1968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 1989年毕业于云南省农职业技术学院淡水渔业专业,同年分配到元阳县农业局水产工作站工作至今。元阳县水产工作站站长、高级农艺师。

主要事迹:李梅同志从事渔业事业和水产技术推广工作近30年、履职高级农艺师8年,担任水产站领导7年,足迹踏遍元阳的14个乡镇130余个村小组,常年深入田间水中,开展各项与渔业相关的试验示范、技术研究及运用、技术指导、技术培训等工作,在稻田综合种养技术推广、梯田小龙虾防治技术研究与推广运用、技术培训、新品种引进试验等工作中做出了贡献。李梅同志几十年如一日,长期深入农村或田间地头,开展技术咨询、培训和指导工作还自己撰写了PPT技术培训教材并印制成册,作为元阳县农业局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教材,目前共翻印750本。李梅同志作为主要技术项目负责人,连续十几年承担实施 “稻田养鱼工程示范样板”项目工作,累计开展稻田养鱼示范样板面积1.97万亩,通过示范样板的带动作用, 2016年全县稻田养鱼面积达8.3万亩,元阳县成为全州稻田养鱼大县。2014年,为进一步提高梯田的单位产出,李梅作为技术主持人之一,参与“稻鱼鸭”综合种养技术模式试验示范并取得了成功,至2017年累计开展“稻鱼鸭”综合种养示范面积2.8万亩,带动全县发展3万亩。

2. 刘飞 :男,布依族,1972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昭通市鲁甸县水磨镇农技站高级农艺师。

主要事迹:刘飞从云南曲靖农校毕业,放弃了留在曲靖和巧家县城发展的机会,24年以来,一直和极度贫困的水磨农民一起与命运抗争。牵头流转土地2200亩,创建鲁甸县马铃薯科技示范园。先后承担了各类马铃薯试验,从科研院校引进马铃薯新品种(系)进行试验,筛选出适应昭通市大面积推广的马铃薯新品种云薯505和威芋5号。云薯505比常规种增产30%以上,同时研究出一套高海拔地区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累计推广马铃薯新品种和新技术25万亩,亩增产422公斤,总增产10550万公斤,为当地农民增加11600万元的经济纯收入。2014至2016年承担云南省农业厅和科技厅马铃薯高产创建项目,刘飞解决了马铃薯品种退化和马铃薯晚疫病问题,产量指标超额完成,全部验收合格。2015年经国家调查队实测1.15亩马铃薯,亩产4078.5公斤,创造了昭通市马铃薯高产历史记录。

3. 李云 :女,汉族,1970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文山州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

主要事迹:李云同志主要从事农作物遗传育种研究,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省、州级科技攻关项目27项,现主持云南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工作“云南香软米新品种选育及生态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和云南省科技创新强省计划项目“文山泡渍小米辣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小米辣育种及示范专题)”,文山州重点科技项目“丘北辣椒产业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等。为了让老百姓增产增收,李云几乎走遍了文山州冷凉山区的村村寨寨,传播先进技术、推广优良品种,特别通过送科技下乡活动,深入到村村寨寨宣传科技知识,为农民答疑解惑,成功引进筛选出优质、高产、抗病粳稻新品种合系39、合系41号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25年来李云同志在从事农业科研工作中,始终奉行和恪守一个理念,“为农业服务、为农民造福、为农业科学技术奉献青春,是每一位农业科技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

4. 高凡 :男,汉族,1970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西双版纳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高级农艺师。

主要事迹:在承担云南省现代农业水稻产业技术体系西双版纳综合试验站站长期间,组织开展了常规水稻新品种选育和水稻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所引进推广的宜香3003、 两优2186、两优2161等品种已累计推广40.36万亩,这些品种现已成为了西双版纳州杂交水稻的主栽品种。在西双版纳州科技增粮工作中,创造了西双版纳州水稻、玉米的最高单产,水稻每亩产量达998.3公斤,玉米每亩产量达997公斤。2010-2015年主持优质糯稻新品种“版纳糯18号”的选育与示范推广项目,累计推广面积28万亩,目前“版纳糯18 号”已是版纳州糯稻主栽品种,与常规糯稻相比,亩均增产102.4 千克,累计增产28672吨。

5. 唐灿喜: 女,汉族,1973年10月出生,迪庆州香格里拉市农技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

主要事迹:1993年以来一直从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勤于实践,先后参与荞麦、羊肚菌等农产品试验示范项目,以及多项农业建设项目。目前主要负责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省级粮食生产科技增粮间套作和全市玉米高产创建等项目,具体负责实施方案的制定、数据上报、检查督促、工作总结等工作。项目自实施8年来,完成全市100多名技术指导员每年一次赴外地州培训工作,使全市农技人员知识得到更新,提升了基层农技推广队伍指导服务能力,同时项目的实施使全市十一个乡镇农科站住房及办公条件得到很大改善。

6. 李学智 :男,彝族,1963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临沧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党支部书记,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

主要事迹:1983年以来一直工作在农业技术推广第一线,完成多项玉米科研和示范推广课题,有效解决了玉米生产中出现的品种和技术难题,选育和引进筛选出“临改白”、临玉5号、云优78、云瑞21等玉米新品种20多个,推广农业新技术20多项,主持农户和基层农技人员培训8300多场次,编写和发放农业技术资料5.6万份,发表科技论文20余篇,全市玉米良种覆盖率、农户的科技素质和基层农技人员综合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对促进全市的粮食生产发展和安全,农民增收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7. 周志业 :女,汉族,1970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大理州宾川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副站长,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

主要事迹:1994年以来长期工作在基层农业生产第一线。先后参与当地无公害农产品整体认定、农产品质量安全现代化管理平台建设等项目建设。发表参考价值较高的论文11篇。主持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与管理项目,累计组织推广应用示范区配套技术面积177万亩。项目从管理和技术的层面,研究形成了4个方面构成的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模式(简称“宾川模式”)和配套技术体系。制定了一整套质量管理体系并且认真宣传培训和抓落实,解决了企业备案基地的选择、品种布局、按照出口国制定基地投入品使用方案的3个技术难题,破解了农产品外销瓶颈,为扩大农产品出口创汇搭建了良好平台。

8. 岩甾 :男,佤族,1965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普洱市农业局局长。

主要事迹:自2007年从事农业管理工作以来,岩甾同志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的宗旨,农时季节深入生产一线,开展指导服务,狠抓高产创建、间套种等十大科技增粮措施的落实,使全市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逐年提高,2016年完成粮豆播种面积达525.8万亩,粮食总产量达122.44万吨,比2012年增长11.44 %,“十一五”、“十二五”连续增长,粮食生产实现十三年连增。致力打造普洱品牌农业引领农业产业化发展,先后组织制定发布了11 项农业生产地方规范,在全国率先实施生态茶园、生态咖啡园改造,认证创建示范区,打造普洱品牌农业,“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授予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

9. 杨绍聪 :男,汉族,1962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玉溪市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

主要事迹: 1981年以来一直致力于土壤与肥料、无土栽培等科研和推广工作,组织开展多项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关问题研究。2005年至2016年先后主持并参与完成了“抚仙湖北岸农业区蔬菜控肥技术研究与应用”,“星云湖径流区蔬菜控氮减磷技术研究与应用”,“抚仙湖径流区水稻控氮减磷技术研究与应用”,提出了以“施肥结构和施肥量及施肥方法”为核心的菜豌豆、西兰花、洋葱、马铃薯、白菜、青蒜、韭菜及大葱等多种蔬菜作物及菜后水稻的控肥技术,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显著,实现化肥零增长,有效减少了农业面源负荷及降低了氮磷对湖水的污染,协调了农业生产与湖水保护和治理的矛盾。对玉溪“三湖”的保护和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及高原湖泊治理与保护具有较好的科学和实践价值。

10. 和平根 :男,纳西族,1969年11月出生,丽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高级农艺师。

主要事迹:从事马铃薯品种选育及示范推广21年,扎根科技示范点玉龙县太安,主持和参与选育丽薯系新品种9个,其中参与选育的丽薯1号是云南省首个国审品种,累计推广200多万亩,新增总产值2.8亿元;主持选育的丽薯6号、10号确定为云南省主导品种,丽薯6号年推广面积超100万亩,已累计示范推广295万亩,新增产值17.3亿元,新增经济效益15亿元,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和平根同志参加工作以来,选育通过省级审定的马铃薯新品种9个,获得农业科技成果奖16项,其中省部级5项,获得授权专利5项;发表科技论文23篇,主持或参与编写实用技术培训手册2册,地方技术规程1 项,参与编写马铃薯专著一部。

11. 金卫华 :女,彝族,1967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昆明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

主要事迹:工作28年来,始终战斗在农业生产第一线,先后完成了20多个部、省、市级重大科技项目,在国家级和省级核心期刊发表署名文章13篇,主编或编著出版了5本学术专著,共计127万字。负责本单位工作17年以来,坚持不懈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效能型单位,2010年11月,兽医实验室通过云南省农业厅的考核并取得兽医实验室合格证;2012年3月昆明首家获得云南省技术监督局、云南省农业厅颁发的实验室计量认证,农产品质检机构、食品质检机构的“2+1”资质;2012年7月作为云南省首家州市级兽医实验室运用PCR检测技术开展病原学检测,为及时高效地开展H7N9病原检测、紧张有序开展疫情排查、监测预警做出了重要贡献。

12. 胡自华 :男,傈僳族,1962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武定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所长。

主要事迹:工作36年来,一直奋战在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和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岗位,先后组织参与完成动物疫病防制、畜牧兽医实用技术推广、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畜牧兽医行政执法等各项工作,发表各类业务性论文15篇,参与武定商品猪基地建设、畜牧扶贫示范工程、武定鸡产业建设、牛羊综合示范建设和畜牧业强乡强镇建设工作,为武定县畜牧产业的健康发展、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

 

 

云南马铃薯单位面积产量达栽培生产以来历史最高水平
记者 王淑娟 云南网讯 近日,经专家测产,云南网
云南省农业厅通告2017年第7号
通  告   根据农业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办云南省农业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