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眼看发展】文艺滇军底气足 “软实力”投射不一样的“云南印象”

23.12.2016  12:11

从《吴哥的微笑》到“金木土石布”,从《云南印象》到坡芽歌书......云南文化产业亮点频频,特色文化企业遍地开花、成果丰硕,云南精品不断走向海内外,提升了云南在全国乃至世界的知名度。

党代会期间,代表们围绕如何繁荣民族文化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纷纷表示,要打造好“民族文化”这张名片,构筑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促进民族文化大繁荣,需要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余华亮代表有一个小小的梦想:腾冲市明光镇的每个村民小组,都能新修一个广场,“这样,傈僳族人民可以多唱一首歌,多跳一支舞”。

在他看来,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丰富了,既能杜绝“吃酒划拳”、赌博等不良现象,还能提高村民整体素质。另外,能身着一身傈僳族服饰对于华亮来说,是一种骄傲。

民族服饰是一个民族特有的文化符号。”他呼吁,“要传承和保护好民族服饰,需要上级各部门给与一定的支持。

促进民族文化大繁荣,需要传承好、保护好、发展好民族文化。黄玲代表认为需要发挥好云南民族文化优势,丰富载体,以各种文艺形式讴歌云南、赞美云南、宣传云南。

另外,要突出云南特色,进一步抓好民族文艺品牌建设,实施好文艺滇军队伍建设和文艺精品创作行动计划。

要加大对富宁坡芽歌书的保护、传承、开发和利用支持力度,将其打造成云南旅游开发的新亮点。”陈家兴代表说,传承保护和利用开发并不矛盾,民族文化需要“活态保护”,只有把坡芽歌书唱出去,这张“民族文化”的名片才能擦得更亮。

促进民族文化大繁荣,需要推动文化产业建设。

文化兴则城市兴,产业强则城市强。丽江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川壮丽,旅游资源富集,旅游业蓬勃发展,已经成为丽江区域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文化是旅游之魂,旅游是文化之翼”是丽江人的共识,文化繁荣和旅游发展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罗杰代表认为,要充分利用丽江的民族文化传统优势,把文化和旅游高度融合起来发展。“这样,文化增添的软实力,能让旅游产业走上特色化、国际化、高端化的路子。

作为中国文艺院团第一个“走出去”的国外驻场演出项目《吴哥的微笑》,让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为之惊艳。截至去年年底,共演出1923场,46个国家97.33万人次观看,总销售收入超过1.96亿元人民币,年度收入为349.8万美元,创造了中国演出团体在国外驻演时间最长、观看人数最多、收入最高等多项纪录。2012年,该演出被柬埔寨政府授予“旅游服务特殊贡献奖”并列入柬埔寨精品旅游全球推广名录,向全世界推广。

绝不能失去发展机遇,必须奋发努力、开拓创新。”来自云南文投集团的孙赟代表认为,将落实党代会精神,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在文化等方面加强投资和建设,增强战略协同,更好服务我省企业和经济社会发展。

过去五年,云南文艺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回顾过去五年,代表们备受鼓舞,“为加快民族文化强化建设,下一步需要推进文艺繁荣发展的思想自觉性和行动自觉。

网友点赞:

@啰里吧嗦:多年来,提起云南民族文化,被大家熟知的仍然只有一个《云南印象》。虽然滇剧、云南小调等也曾多次进京,但还没在全国范围产生强大的影响力,所以,云南是民族文化大省没错,但离民族文化强省还有一段路要走。

@捕获胖子一枚:做个云南的少数民族是幸福的,大家唱着跳着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一曲民族欢歌,一唱就是千年。

@风的啦啦啦: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是,我们知道我们的民族文化很丰富,但外面的人知道吗?他们对云南少数民族的认知,是不是仍停留在服装、习俗等方面,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许多人一知半解,当务之急,民族文化不仅要传承,更要发展。或许发展可以走这条路:像经济一样和时代接轨,和国际接轨,因为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蓝色的天空:云南民族文化资源丰富毋庸置疑,但如何以此发展地区经济,并让老百姓多受艺术的熏陶,提升精神文化生活质量,也需要政府和文艺界组织多考虑。

@南方的云:每次到云南,都有不同的感受。这里的每个城市,都有她独特的内涵,我想这就是文化的魅力吧。希望在城市大同化发展的今天,云南能坚守住专属她的文化。

云南网记者 罗浩 杨之辉 李星佺 赵岗 彭锡 张成 黎鸿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