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兴国县民生工程暖人心 铭恩新村309户村民沐新风

30.06.2015  09:06

铭恩新村的新房子

胡世瑞老人

     昆明信息港讯 记者徐婷 我做梦也没想到,能有这么好的房子住。”28日,全国媒体赣州行,“聚焦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三周年——全国网络媒体看赣州”,走进兴国县埠头乡铭恩新村,村民胡世瑞见到有客人来,高兴地邀请大家到家里坐。

    说起《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实施三周年以来的变化,胡世瑞很是感慨。胡世瑞以前是住在瑶前组,那边没有路,摩托车都进不去。2013年,胡世瑞受益于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政策,住进了铭恩新村。“我以前住的土房一共倒过四次,老伴和儿子先后去世。那段时间太难受了,好多次都不想活下去了。

    与胡世瑞一样,兴国县309户村民也受益了土坯房改造政策。据了解,铭恩新村规划用地1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域0.3平方公里,分三期集中安置农村危旧土坯房户。

    “要让大家搬得进来,住得下去。”兴国县委书记赖晓军介绍,受战争创伤、地理环境的影响,兴国县欠发达、后发展的现状一直未能改变,目前是国家新一轮扶贫发开重点县,贫困面仍较大,贫困程度仍较深。经过抢抓机遇,感恩奋进,把扶贫攻坚作为苏区振兴发展的重大政治责任和重要民生工程,扎实推进扶贫工作,兴国县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大家的生活也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让大家都能住上好房,铭恩新村推行规划建设一体化,采用联排新建、套房安置、产权置换三种方式,分别为不同经济情况的村民解决了住房问题。

    “曾经有半年我都没有和人讲过话。现在,一切都好了。”胡世瑞把欠着的5万块政府贴息贷款还完的那天,他高兴地给赣州市委书记史文清发了条微信。“文青书记很开心,他告诉我以后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胡世瑞介绍,他现在铭恩新村的幼儿园看看大门,空闲的时候教教孩子们学书法,加上老家的土地流转的租金,一个月有一千多块钱的收入,足够自己生活了。说起现在的改变,他的脸上挂着幸福。

    杨志福今年34岁,2013年他也受益于土坯房改造政策的利好,一家五口人也搬进了新房。现在,他在家附近的工业园区承接了儿童服装制作。“前些年和媳妇一起出去打工,学了一些手艺,现在在家就可以利用手艺赚钱,还可以照顾老人和小孩,挺好的。现在一个月呆在家里,就可以赚五千多块钱,日子越来越好了。

    看着日子越来越好,杨志福的父亲脸上挂满了幸福,“儿子刚和儿媳妇结婚的时候,亲家就一直想来家里玩玩,可惜当时条件不好,家里条件不好,也住不下,直到小孙子都8岁了,搬进来新房子,才有机会邀请亲家来玩,也算圆了我的一个梦。

    据了解,为了更好地服务社区,铭恩新村还推行“一组两会三站”管理模式,通过在社区建立党小组,由党小组负责组建社区理事会、监事会,由社区理事会筹建爱心服务、和谐平安、物业管理三个功能服务站,有效提升了社区的集约化管理。规划建设农贸中心、医疗中心、幼儿园、敬老院等配套设施,实行供电、供水、保洁等统一管理。此外,还推行创业一体化,打造创业型社区。大力发展家庭农场,新建了官桥千亩蔬菜基地,配套建设蔬菜冷冻冷藏库,可年产蔬菜5200吨,预计实现销售收入1600万元。新建集有机芦笋种植、培训、加工为一体的赣州市首个百亩高效芦笋基地,预计年收入2000余万元,示范带动农户100余户,同时切实解决了社区土坯房改造户的务工问题。

    兴国县委书记赖晓军介绍,截止2014年底,全县贫困人口减少3.5万人,贫困率下降4.5%。“计划从2015年起,每年至少脱贫3.5万人以上,力争5年任务3年完成,做到精准识别精准覆盖,精准把脉因户定法,精准研判,统筹推进,打好就业扶贫这记‘快拳’,打好产业扶贫这记‘重拳’,打好合力扶贫这记‘组合拳’,更有力有效推进精准扶贫,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摘帽’目标。

编辑:孙红亮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