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索面具+3D打印”引关注 科技让非遗焕发出新生命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3D打印技术已不再新奇,3D打印巧克力、3D打印杯子、3D打印玩具、3D打印首饰……但是,“3D打印关索面具”大家之前并没有听说过。当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关索戏撞上3D打印,会擦出怎样的火光?在2016“创意昆明”展会上,“关索面具+3D打印”吸引了无数人关注。
关索戏是阳宗镇小屯村仅有的
流传于昆明阳宗海阳宗镇小屯村的关索戏是一种独特的剧种,在戏剧界学者眼里被称为戏剧“活化石”。目前仅昆明阳宗海阳宗镇小屯村还保留着,其它地方都已经失传了。
关索戏以关羽的三儿子关索为主角展开,主题是歌颂三国时期蜀国的英雄人物。戏中主要人物有刘备、关羽、张飞、孔明、赵云、关索、周仓、鲍三娘等共20余个。一场完整的演出,需要三四十个人参与。 在演出形式上,关索戏仍保留着较原始的面貌,演出时头戴面具,边唱边舞,有娱神歌舞的遗风。
关索戏面具造型,按戏曲行当区分,大致可分为生、旦、净三类。因关索戏专演三国蜀汉鼎盛时期故事、颂扬五虎大将战功,故无丑角行当。脸谱的勾画,借鉴其他戏曲而又更为夸张,独具特色。一般是浓眉、大眼、虎口、勾鼻,浓墨重彩,威武勇猛,意在出巡时能伏魔降妖;在广场演出,结合大幅度的表演动作,使远距离观众也能看清。
关索戏面具的制作要先用胶泥做成各个人物的面部模型,然后用棉纸和牛胶在模具上层层裱糊,达到一定的厚度后为粉磨光,再用油彩勾画出各个人物的脸谱。面具与头盔、发髻连为一体,胡须、髯口用胶粘贴。头饰有各种小绒球、小圆镜等。面具在两眼部位各剜一个小孔,以便演员观看。面具体积一般较大,演员须先缠上头巾,再戴面具。
关索戏演唱时没有复杂的器乐伴奏,只用敲锣、打鼓即可,唱词全用本地方言。唱腔、曲调有长板、短板、报信板、大刀板、七字板、流水、大金鞭、大刀腔等,其间转板换调均用锣鼓指挥。
关索戏的剧目目前尚难统计有多少,但经常演唱的还有二十多本,如“古城会”、“长板坡”、“三请孔明”、“过五关斩六将”、“收周仓”、“收马超”、“张飞夺山寨”等,剧目有长有短,最长的达3小时,如《古城会》最短的约30分钟,如《张飞夺山寨》。过去还有部分剧本,60年代后期被毁,目前只留传在几位老艺人口中,近几年虽经整理,但始终是不完全。
编辑:赵艳芳责任编辑:徐婷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