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新家园 爱心满震区
——云南省红十字会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工作纪实
特约记者 陈云芬
核心速读
2015年秋季学期伊始,被列入鲁甸县第一批恢复重建项目的火德红中心小学,由中国红十字会援助重建的教学楼、办公用房已完工并投入使用。1600余名小学生坐在崭新的板房教室里,开始了求知之旅,书声琅琅,响彻校园。类似的场景在云南的地震灾区并不鲜见。在盈江、彝良、大关、镇雄等灾区,一所所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学校、卫生院(室)投入使用,一座座村民新居掩映在青山绿水间,一个个乡村文化活动室丰富着群众的精神生活……随着云南省红十字会援(重)建项目的相继落成,地震灾区的群众正满怀希望地憧憬着未来的美好生活,而“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红十字人身上所展现的人间挚爱和人道情怀也深深植入了灾区群众的心中。
数据和事实最有说服力:近年来,在云南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统一安排部署下,在中国红十字会、境内外红十字组织和社会各界的帮助支持下,云南省红十字会灾后援(重)建工作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自2007年以来,云南省红十字会针对省内灾情,依法广泛开展社会募捐,全力参与自然灾害应急救援和灾后援(重)建工作,按照捐赠者意愿,先后在地震、洪涝和泥石流灾区实施了包括民房、学校、卫生院(室)、文化活动室以及道路硬化、人畜饮水等配套设施在内的各类项目165项1064个项目点,援(重)建资金达4.6515亿元,遍及全省16个州市。援(重)建项目的实施,帮助灾区群众重建了家园,改善了灾区的村容村貌,缓解了上学难、看病难、出行难、环境卫生差、缺乏文化活动及避难场所等难题,开启了灾区群众美好生活的新篇章。
图1:红十字会在盈江县援建的允冒•贺哈博爱新村 崔福胜 摄
★援建村镇展新貌
距盈江“3·10”地震已过去4年多,云南省红十字会在灾区实施的援(重)建项目进展如何?群众过得还好吗?8月27日,记者来到盈江县采访。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听,深切体会到了这里的改变。
沿乡村公路前行,记者来到了弄璋镇飞勐村广云村民小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具有傣族建筑风格的照壁,“博爱家园”四个字鲜艳醒目。照壁背后,一座座黄壁红顶的傣式小洋楼掩映在葱茏绿意中。曾经因饱受地震灾害创伤而满目疮痍、破败不堪的村落如今已不复存在,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现代民族村落跃然眼前。
在2011年盈江“3·10”地震中,广云村民小组损失严重,77户村民受灾。中国红十字会、云南省红十字会、德宏州红十字会等为广云村配套解决了民房、道路硬化、绿化、照壁、农户沼气带户厕、文化活动室、公共厕所、垃圾处理池、桌凳等项目资金455万元。短短3年间,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77户在原址上重建的民房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受灾群众家里安上了自来水,用上了太阳能,乡村土路也变成了水泥路,路两旁还种上了兼有绿化及经济效益的澳洲坚果树。村民小组组长王小占深有感触地说:“通过红十字会的援建,我们村的发展至少提前了30年。”
弄璋镇贺哈村是101户村民异地搬迁重建的傣族村落,这里房屋整齐,道路笔直宽敞,房前屋后花草繁盛。“地震前我们住的是砖木结构的土坯房,现在家家户户都是一两百平方米的楼房,客厅、卧室、厨房一应俱全,住这里比以前幸福多了!”村民寸德才的一番话,得到了村里人的认同。
像广云、贺哈这样的震后恢复重建点在盈江不止一处。在平原镇拉勐村民小组,中国红十字会向社会募捐108万元资助该村54户受灾群众重建的住房已于2013年3月竣工使用。两层傣式小洋楼,干净整齐的道路,绿意盎然的环境,让这个重建的傣族村落别具魅力。村民小组组长金小四充满信心地说:“政府和红十字会帮我们把房子都建好了,我们很感谢他们!现在村里生态好、环境好,一到周末,前来游玩的人络绎不绝,下一步我们将引导村民发展农家乐,增加村民的收入。”
此外,红十字会援建的学校、卫生院(室)等,同样受到了灾区群众的好评。在盈江县太平乡芒棒博爱小学,香港红十字会捐助169.3万元援建的3层教学楼投入使用1年多了。校长方龙兴介绍:“原来学校条件艰苦,教室破破烂烂不说,还不够用。新教学楼建成后,所有学生都可以在窗明几净的新教室里上课,剩下的4间教室还能建成多功能教室呢。更让人高兴的是,红十字会援建的浴室让学生们洗上了热水澡!”
四川省德阳市红十字会援建的弄璋镇飞勐村允冒、贺哈“红十字博爱卫生室”,虽然规模不大但胜在实用,诊断室、注射室、观察室都有,平时有一位村医在这里为村民们看病。村民们高兴地告诉记者,现在一般的小病小痛在家门口就可以解决,不用再跑大医院。
★涓涓爱心绘美景
地震留下的废墟已消失不见,欢腾的大盈江见证了这座边境县城的重新崛起。盈江仅是云南省红十字会开展灾后援(重)建工作的一个缩影。作为政府在人道主义救助领域的助手,云南省红十字会凝聚爱心的灾后援(重)建工作,让灾区群众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也夯实了发展的基础。
在历次重特大自然灾害中,省红十字会都积极参与了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如2006年“7·22”盐津5.1级地震、2007年“6·03”宁洱6.4级地震、2008年“5·12”汶川8.0级地震、2010年特大旱灾、2011年“3·10”盈江5.8级地震、2012年“9·07”彝良5.6级地震、2014年“8·03”鲁甸6.5级地震,以及部分地区发生的特大洪涝和泥石流灾害……在20年间,省红十字会实施的大批援(重)建项目,为灾区群众恢复生产生活作出了贡献。云南省红十字会援(重)建项目部部长张成文介绍,近3年来,云南省红十字会以盈江、彝良、鲁甸地震恢复重建项目为主,全面开展援(重)建工作。
云南省红十字会是盈江“3·10”地震后最早确定资金项目的单位,在盈江的恢复重建工作于2011年8月启动,援建项目共53个,援助资金共计2334.08万元,涉及民房、学校、卫生院(室)、备灾救灾中心、村民活动室、村公共设施及软件建设等。至今已有51个援建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另外2个援建项目正在建设中。“这些项目中,包括了中国红十字会、云南省红十字会、德宏州红十字会、中国红十字基金会、香港红十字会、澳门红十字会的援助项目。仅云南省红十字会就实施了29个项目,资金达1680万元。项目的建成,改善了学生就学环境、村民就医条件,农民文化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提升,村容村貌得到改善,红十字会工作得到当地党委、政府及群众认可,红十字精神在灾区群众中得到广泛传播。”盈江县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杨云清介绍。
云南省红十字会在“9·07”彝良地震后的恢复重建项目于2012年12月底启动,涉及彝良、昭阳区、大关、镇雄4个县(区),共有34个项目,投入捐赠资金3375万元。恢复重建工作分两个层次进行,即以洛河镇和角奎镇为主的彝良县灾后重建地区,以昭通市昭阳区、大关县、镇雄县等地震波及区的援建工作。项目以学校、卫生院(室)等公共设施为主,民房为辅。如今,红十字会援建的项目已陆续竣工投入使用。
今年初,云南省红十字会在鲁甸的第一期援(重)建项目全面启动。截至8月20日,鲁甸县龙头山中心卫生院、翠屏卫生院、八宝小学、营盘小学、火德红中心小学已经竣工。新校舍的建成和投入使用,有利于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同时,新的集镇建设带动外来经商和务工人员增加,为学校办学提供了充足的生源保证。经历了地震创伤的师生们,对新学校的建成寄予厚望。据悉,2014年鲁甸地震恢复重建是云南省红十字会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资金量最大的重建项目,项目资金来自包括香港、澳门红十字会在内的全国红十字会系统。重建项目将分两期实施,第一期共170个项目,重点是学校、民房、卫生院(室)等硬件建设,投入捐赠资金22810万元;第二期主要是进行软件建设(学习培训、生计发展等),两期建设资金总额将超过3亿元。
行走在灾区城乡大地上,灾难的痕迹已经变得渐渐模糊,顽强的春风吹绿了草木,渐渐覆盖了大自然的伤口,一张张笑脸写满了对美好幸福新生活的憧憬。恢复重建,让更多人的梦想有了坚实的基础。
★用心用情促建设
将村民代表分成3个小组,通过集思广益,发挥集体智慧,由各组村民们自己绘制出全村发展的历史线、农事历、灾害图,然后通过综合对比分析,筛选出建蓄水池、道路硬化、建设养殖场所、架设自来水管等村里下一步急需解决的问题,再由村民投票确定最先解决哪一个问题……8月27日,云南省红十字会援(重)建项目部工作人员为盈江县弄璋镇贺哈、广云村民小组进行的红十字博爱家园项目VCA分析(能力及易受损性分析),让村民们感到很新鲜。“VCA分析有利于反映村民的真实意愿,有利于统一大家意见,把有限的项目资金真正用在急需解决的问题和急需发展的产业上。”省红十字会相关人员解释。
云南省红十字会实施的灾区援(重)建工作,不仅仅是硬件建设,更有知识培训、生计提升等一批“软件”项目后续跟进,只有这样,才能变“输血式”援建为“造血式”援建,提高灾区群众后续的自我发展能力,“红十字博爱家园”项目便是其中一个代表。“地震严重影响了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甚至还出现了因灾致贫和因灾返贫的情况,加之部分群众无一技之长,没有产业支撑,生产生活十分困难。实施博爱家园项目,设立博爱基金进行小额贷款扶持,为的就是帮助他们发展产业,增加收入,改善生活,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张成文道出了项目实施的初衷。基于此考虑,在每个地震灾区的恢复重建工作中,省红十字会都无例外地配套实施有红十字博爱家园项目。
为保证援(重)建项目落在实处,取得实效,云南省红十字会坚持把重建项目纳入到政府重建规划中,严格重建项目选择要求(捐赠者意愿),要求所有援建项目必须由政府相关部门出具评估报告(危房),以及生活和工作受影响的程度;项目点相对集中,便于管理和监督;项目经费符合当地政府和受益者的配套能力;项目经省红十字会执委会研究审定后反馈给捐赠方。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省红十字会注重完善制度,加强部门协同,在做好援建项目日常监督管理的同时,积极与五大责任主体分阶段对援建项目进行督查、验收,坚持做到验收不合格不过关、整改不到位不放手,有效地保证了援建项目进度和质量。所有灾后恢复重建项目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责任承诺制、工程质量终生负责制六项制度进行监督管理。资金使用严格按照《云南省救灾资金管理办法》及相关文件规定,实行专款专用,专人管理,专账核算。严格按照云南省委、省政府抗震救灾工作要求,规范救灾款物管理,严格按项目进度拨付资金,确保项目建设质量过硬,资金运行安全。
为把援(重)建工作做细做实,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经常深入项目点,与村民交朋友,村民也乐于和他们交流,这样从细节入手,为村民着想的方式深受村民们的欢迎。“在广云村的重建中,我们一共提供了12种户型供村民自主选择。”杨云清说。德宏州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张蕾红感慨地说,红十字会实施的援(重)建工作,不是一个电话,一纸公文就能解决和做好的,它需要用心、用情、用力,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认真抓实抓好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细节。
回顾援(重)建工作的奋斗历程,云南省红十字会以“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凝聚了爱的力量,为灾区恢复重建注入了一份深情厚爱!承载爱心、高效建设的各个震区,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图2:红十字会在昭通市援建的博爱小学
图3:红十字会在水富县援建的水青包博爱新村
图4:红十字会在彝良县援建的博爱卫生院
图5:建设中的鲁甸县龙头山博爱卫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