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采取六条措施严防流行性出血热疫情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属中不同型病毒引起的经啮齿动物传播的一类自然疫源性疾病。近期,越南出现流行性出血热疫情,在省卫生计生委指导下,红河州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做好流行性出血热防控工作。
一是加强领导,及时安排部署。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全州流行性出血热防控工作。及时下发《关于做好流行性出血热监测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制定《流行性出血热应急处置预案》,认真落实以灭鼠和健康教育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确保监测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二是规范管理,做好疫情监测、报告和处理工作。及时开展流行性出血热传入风险评估,对自然疫源地的疫情流行趋势进行监测,掌握主要疫源地的变化趋势,主动开展疫情预测和预报。加强与检验检疫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切实做好边境地区的检验检疫及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各项准备工作。
三是精心组织,认真抓好灭鼠防病工作。结合卫生城市(县城)创建工作,积极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消除鼠类栖息、繁殖和活动条件。指导河口、金平、绿春3个边境县开展鼠密度调查,对鼠密度较高的地区和边境一线村寨开展统一灭鼠活动。
四是强化培训,广泛开展健康教育。组织对各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培训,让一线医务人员掌握流行性出血热的诊断、鉴别诊断、疫情报告等专业知识。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专业培训,提高其疫情监测、分析、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应急处理及实验室检测等方面的能力。通过多种形式对流行性出血热防治知识进行宣传教育,提高广大群众防病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五是突出重点,做好高危人群免疫接种工作。对边境一线高危人群针对性地开展免疫预防接种工作,并跟踪免疫效果,建立有效免疫屏障。
六是加强指导,提高全州流行性出血热的防控能力。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加强对各县市疫情监测和处理工作的技术指导,组织开展流行性出血热病原学、流行病学和实验室检测等方面的应用研究,提高全州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水平,有效防止境外疫情传入。
发布部门: 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