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宏503.8公里国境线 “一寨两国”成边境奇观
小留学生们每天骑车往返于缅甸的家和瑞丽的学校
给小留学生发卡
一路之隔
有着503.8公里国境线的德宏,有一院两国、一井两国、一寨两国、一河两国等等众多的边境奇观。这其中,银井“一寨两国”堪称边境奇观中的奇观,因而也成为瑞丽试验区,甚至德宏境内整个边境线和平安宁的一个缩影。10月下旬的一天,记者两次走进银井,走进守护银井宁静安详的银井边境检查站,听着71号界碑两旁的鸡犬之声,感受这里的和谐。
美
一寨分属两国
独特风情引客来
银井村位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市勐卯镇至弄岛镇公路12公里处,面积2.8平方公里,人口142户608人,是典型的傣族村寨。银井村与缅甸芒秀村原为一个傣族村寨,中缅勘界后,71号界碑从村中穿过,村寨也就分属两国——界碑西北侧属于中国瑞丽,寨名“银井”;界碑东南侧的村寨属于缅甸,叫“芒秀”。
两个村寨之间直线相隔不到百米,无天然屏障,沟渠相连,村寨相依,两个寨子的村民同耕一片地,田畴犬牙交错,鸡犬之声相闻,边民通婚互市,两国人民和睦共处。傣、景颇等众多少数民族更是跨境而居,相同的习俗与信仰,自由往来,不仅融就了情浓于水的“胞波”情谊,更构成了一道独特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边境奇观。每当传统节日来临,银井寨和芒秀寨的村民们不分彼此、互相往来同庆共欢。
银井村以“一寨两国”边境特色旅游闻名海内外。之前,因景点单一、特色不明显,旅游产业并没有形成品牌辐射效应。德宏公安边防支队姐相边防派出所和银井边境检查站成立联合走访分队,开展旅游资源普查,深入挖掘旅游“特色”,帮助群众拓展深度旅游项目。同时,积极开展提高边检服务水平活动,为边民提供“安全、舒适、高效”的边检服务,成功把银井边境通道打造为景区的“中外游客首选景点”。
2012年以来,德宏公安边防支队为银井爱民固边模范村协调资金199.65万元,扶持35户农户改造特色民居,硬化村内道路1116平方米,修建排水沟210立方米。在他们的指导下,村民开起了“农家乐”餐馆、家庭旅馆、家庭民族特色工艺品商铺,还组建了民族风情表演队等。如今,游客在游过“一寨两国”景区后,大都会来银井村感受边境傣家风情。通过旅游,村民们的年人均纯收入由创建前的1990元增长到现在的4927元。
美
拒赌毒创和睦边寨
成“游客最放心”景点
针对边境地区村民农闲时节易参加“黄、赌、毒”等不健康活动的实际,德宏边防支队把繁荣边疆民族文化,培育文明村风,助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创建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
姐相边防派出所在村内开办了农民夜校,协调相关部门进村开展傣族语言文字、歌舞乐器、织锦手工艺、民族文化传承技艺、农业科技等培训班;为“边防爱民书屋”补充了价值3万元的农科书籍,给村民传授文化和科技兴农知识。并帮助村民建立农村文艺宣传队,筹资4万元购置民族乐器,利用农闲时间和群众排演丰富多彩的民族特色文艺节目,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同时,把党的方针政策、身边的好人好事融会贯通,引导群众树立文明、健康、向上的新风尚。
银井“一寨两国”无天然屏障,边民进出便利,生产、生活交往愈发频繁,随之也难免产生一些涉外矛盾纠纷。2011年,德宏公安边防支队联合瑞丽市司法局在村内建立了国内首个边民涉外矛盾纠纷联合调处中心和涉外纠纷投诉点。
2012年,姐相乡村民岩某等5户村民在缅方一侧村寨租用耕地种植西瓜,在西瓜即将成熟之际因地界问题被缅方租地邻村村民毁坏,险些酿成群体性事件。在联合调处中心的努力下,缅方向岩某支付了35000元人民币的赔偿金,双方化解了矛盾。几年来,联合调处中心先后受理调处两国边民、游客和缅籍边民之间的各类涉外纠纷92起,帮助投诉人挽回经济损失5万余元,受到当事各方的一致好评。近年来,银井村未发生过一起刑事案件,治安发案数逐渐降低,无新增吸毒人员,成为远近闻名的“游客最放心的”安全旅游景点。
美
扶助缅甸小留学生
同享“两免一补”
银井村与缅甸芒秀村边民同宗同族(傣族)、同语同俗、通婚互市、和谐共处,成为中缅边境线上的一道靓丽的人文景观。由于教学条件等各方面的原因,缅甸芒秀村的村民们都喜欢把孩子送到一路之隔的银井边防小学就读。每当上学放学的时间,就能看到来自缅方芒秀村的小留学生们,成群结队邀约着,身背小书包,骑着小自行车,每天愉快往来于71号界碑两边。
银井边防小学目前共有教师6名,全校共有学生147人,有学前班,以及一至三年级。其中缅甸学生有69人,中国学生78人。这所创建于2008年的边防小学,是银井边检站与驻地党委政府等相关部门按照“边防部队、地方党委、政府、教育部门”三方联创的模式,打造的中国第一所边防小学。针对学校少数民族学生多、缅籍学生多、困难儿童多,教学环境差等问题,银井边检站协调争取资金260万元,为学校重新建盖了教学楼,相继设立了展览室、荣誉室,改建了篮球场、围墙等硬件设施。并通过设立“阳光工程”基金,先后帮助14名中缅困难儿童重返校园,积极协调将缅籍就读学生纳入“两免一补”和免费营养早餐范畴;在通道开辟了绿色通道,为缅甸小留学生制发了“出入境优先候检卡”。
如今,在这所学校,没有国别的区分,没有语言的障碍,更没有心理上的落差,学生之间和睦相处,是一所超国界意义的民族团结示范学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