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9个月公安机关破获侵权假冒案1.61万起

24.11.2014  12:37

中国警察网北京11月21日电  记者孙军、王文硕报道: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1日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保护知识产权和打击侵权假冒有关情况。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破获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件1.61万起。

 

据介绍,今年以来相关刑事司法打击力度明显加大,公安机关加强跨地区联合办案,检察院、法院依法快诉、快审、快判,办理的侵权假冒案件数量明显增加。今年前9个月,全国各有关行政执法部门共查处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件11.27万起,捣毁制假售假窝点1938个;公安机关破获案件1.61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万余人。

 

记者了解到,为确保违法犯罪行为依法受到严惩,全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在进一步细化案件咨询、线索移送、结果反馈等相关工作规范的同时,利用技术手段促进部门间信息共享,实现对涉嫌犯罪案件的线上移送和实时监督,增强打击侵权假冒工作合力。截至目前,已有22个省份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据介绍,针对近年来侵权假冒向互联网转移、向农村和城乡接合部集中的趋势,专项整治一手抓虚拟市场,一手抓实体市场:今年12月至明年6月,全国将开展针对农村和城乡接合部市场的专项整治,严厉查处“套牌”生产种子和假劣农资,仿冒驰名商品、涉外商标,以及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

 

【当前假冒侵权行为新特点】

 

特点一:产供销跨境跨区域

 

生产、销售侵权假冒商品违法活动,由多个或多个团伙配合实施,形成原材料提供、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链条,有的不法分子甚至境内外勾结,跨境销售侵权假冒商品。

 

案例:江某等制售假冒名牌鞋服案

 

7月18日,山东、广东、广西、福建、吉林等地公安机关成功侦破一起特大销售假冒名牌鞋子服装案,并切断一条遍及全国12个省份及哥伦比亚、波兰等国的销售链条,缴获假冒名牌服装、运动鞋5.6万余件(双)。

 

特点二:网络成为重灾区

 

侵权假冒行为逐渐从实体市场向互联网领域转移,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进行联络和组织生产、销售,互联网领域侵权假冒现象呈现出多发态势。

 

案例:田某等制售假冒品牌化妆品案

 

今年5月,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会同公安机关,破获一起利用淘宝网制售假冒国内外品牌化妆品案,捣毁生产及存储、销售窝点6个。田某等人从江苏等地购进假冒包装材料和商标,在广东生产,通过互联网销往江苏、安徽、湖北、上海、浙江等地。

 

特点三:向农村市场集中

 

侵权假冒活动逐渐转向监管相对薄弱的农村和城乡接合部,不法分子往往将生产窝点设在城乡接合部的隐蔽地区,农村市场成为大量假冒伪劣商品的销售场所。

 

案例:汪某等制售假冒伪劣妇幼用品案

 

3月21日,福建、四川、浙江、湖南公安机关联合破获汪某等人制售假冒伪劣妇幼用品案,缴获假冒“护舒宝”等品牌卫生巾成品、半成品1200万片,制假材料12吨,“产品”多流向城乡接合部、农村等地区的批发市场、小超市、小卖部等。

 

特点四:手法翻新隐蔽性强

 

不少违法分子通常采取不留库存、化整为零、多点生产等手段,千方百计逃避查处。由于行政执法手段有限,有的涉案人员拒不配合调查,甚至现场逃逸,需要部门联合执法。

 

案例:王某等跨国制售假冒品牌香水案

 

今年初,黄埔海关会同广州市公安机关联合查办王某等跨国制售假冒品牌香水案。王某等人注册设立正规化妆品公司,在制售正品香水的同时制售假冒香水,且不法分子里应外合,1名外籍男子负责组织订单,产供销单线联系,反侦查意识强,极具隐蔽性。

 

特点五:侵犯新型知识产权犯罪增多

 

近年来,仿冒知名商品特有名称和包装装潢、技术合作开发合同、侵犯商业秘密等新型案件有所增多,这类案件查处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强,对侵权事实的认定等比较复杂,案件审理的难度加大。

 

案例:吴某侵犯商业秘密案

 

2013年10月,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对吴某侵犯商业秘密案作出判决,判处吴某有期徒刑3年6个月,罚金10万元。吴某利用其在上海药明康德公司工作的便利,先后数次采用拆换其他研究人员办公用保密电脑硬盘的方法,窃取上海药明康德公司为辉瑞公司研发的资料,并将相关信息在互联网披露。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
原标题: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公安局
夏季治安打击整治 | 与安全相关的事绝不能开玩笑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及全省安全防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