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完善公务员工作考核机制 推行“工作日志”制度
工作日记放到网上公示,接受监督。记者刘凯达/摄
干部每天所做工作都要记成日记。
“3月12日上午,到小板桥街道协调云溪社区古溪寺文物消防安全隐患整治工作,下午筹备官渡区2015年文化产业科技培训工作……”这是官渡区文体旅游局副局长甘琴的一篇工作日志。
从2013年10月至今,甘琴每周都要把自己的工作日志贴到单位党务政务公示栏内,供领导、同事查看的同时,也接受办事群众的监督。
为有效破解为官不为,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促进勤政建设,提升工作效能,创新干部考核评价方式,官渡区在全省率先推行“工作日志”制度。这一做法在全国较为鲜见,而官渡区也成为昆明进一步探索完善平时考核机制,对公务员考核聚焦平时的一个缩影。
工作日志不是“流水账”
这一尝试的范围是纳入全区目标管理责任单位在职在编的实职科级领导干部,他们被要求以纪实的手法,客观、真实、动态地反映本人每天具体的工作事实和工作成效。条目清晰,工作具体,事实明确,文字简明扼要,不说空话、套话,不说计划性工作,不用他人工作代替自己的工作。
工作日志会不会流于形式,变成“流水账”?面对记者的疑问,官渡区委组织部副部长鲁朝凤解释说,每个人都会记工作笔记,工作日志就是工作笔记的简化和要点,这种工作日志并非“台账”,而是要坚持写实,不但要记干了什么事,而且要记下是如何干的,干到什么程度,一开始可能不在于你做得怎么样,而是你做了没有。先动起来,这就是行动管理。
群众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门好进、脸好看了,可事却依然难办。写日志、晒日志,也是整治慵懒散工作状态的一剂“良药”,对领导干部促进自律、优化管理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不仅增强了领导干部干事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更促进了工作作风的转变、办事效率的提升和履职能力的提高。
鲁朝凤的观点也在公务员身上得到了印证。“去年一年,我写了近万字的工作日志,确实促进了工作。”官渡区水务局工作人员李春荣说。
官渡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启斌则用“可查、可逆、可比”三个词概括了工作日志的作用。顾名思义,可查,就是相关领导可以随时查看、批阅、点评日志,查布置的工作有没有落实,查干部有没有干事,干了哪些事;可逆,则是有利于进行责任倒查,通过工作日志,回头看看干了些什么,履职是不是到位;可比,则是有利于大家互相监督和自我比较,有利于组织部门横向比较干部,有利于建立求真务实、积极进取的工作环境。
就此,受访专家建议,可以在写作上把求实的硬性规定和突出个性的灵活规定相结合,加强约束力,保证日志的质量。
但也有人质疑这项制度的可行性和公信力,认为实际操作中很难避免“代笔”、玩“文字游戏”等问题,最终流于形式。
“公开就是最好的监督。”李启斌直言,没有做这件事就不可能记下这件事,也不敢记下这件事。因为日志写完了,并未了事,还要逐级批阅、进行公示,接受大家的监督。通过工作日志公示,倒逼领导干部每天都要“找”事做,从而有效破解为官不为的“懒政”行为。
对于公示形式和程序,官渡区也有严格的规定,分为周公示和半年公示。周公示是由单位统一于每周周一前将上周工作实绩在本单位公示栏进行公示,每周定期更换。
“工作日志”通过宣传栏、公开栏等载体进行公示,让大家“一目了然”。这不仅杜绝了弄虚作假的行为,还大大拓宽了党内外民主监督的渠道。“谁勤谁懒,一看日志就知道。我们不仅仅通过网上‘晒’、单位‘晾’,逼着干部认识到要想把日记写好,最根本的还是要把工作做好。”
半年公示则与官渡区科级领导干部半年和全年网络评价考核同步实施。鲁朝凤说,科级干部的日志实施网络化管理,依托政务网,在“官渡区科级干部和中层正职干部评价考核系统”进行公示,全区范围内都能看到,公示内容在系统页面保留一年,为干部开展目标评价考核提供依据,避免出现印象分、人情分。
“做不好工作,就写不好日志。即使勉强写了,‘晒出来’以后也会被大家发现。”一位干部坦言。事实上,官渡区区级领导早在一年前就率先向各班子主要领导报告自己的工作日志。
工作日志既是科学的工作方法,也是好的工作习惯,如今官渡区将干部工作日志制度化,意欲为何?受访专家认为,用意不在日志,而在干部作风。
昆明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尹峻认为,日常工作实绩是领导干部是否履职尽责、勤政干事的客观反映,既有利于接受群众监督,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又有利于转变政府工作作风、规范干部自身行为,提高政府形象和公信力,一举两得,是顺应民心之举。他建议,在公开日志时,政府部门可以考虑去除保密内容之后,公开法律法规允许的内容,并且用群众语言不断丰富,吸引群众参与,反馈意见和建议,最终把公开日志的平台建成一个交互式平台,而非仅用于展示工作,这样才能拉近政群之间的距离,强化监督实效。
编辑:陈盈盈责任编辑:徐婷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