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自行车回归需防“重蹈覆辙”

22.04.2015  17:25

    沉寂一时的公共自行车站点终于有了动静。昨天上午,50辆崭新的蓝色公共自行车亮相江岸区黄浦路轻轨站一侧的站点。今后,乘轻轨上下班的市民便可骑上这些“小蓝车”,在家门口和轻轨站之间方便地接驳。(4月21日荆楚网)

    公共自行车的登台亮相迎合了上下班、出门游玩的市民和在校大学生的需求,是民之所盼,民之所需,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

    然而,此次公共自行车登台亮相一事,之所以称其为“回归”,皆因此举并非近日有之,而是以往即有,固有回归一说。既有回归,说明曾经推广公共自行车的惠民措施道路坎坷,半途夭折。

    事实也如此,生活在武汉的人都知道,2009年4月,武汉开始在全市密集建设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免费公共自行车成为江城街头一道风景,然而在运行5年之后,因各种原因,这个曾经被誉为“民生工程”的项目却变成了“闹心工程”。

    昨日之事历历在目。笔者认为,近日重启的公共自行车惠民举措,其意虽好,却不可掉以轻心,必须做好各种预防措施,以免重蹈覆辙,重复昨日“闹心工程”的故事。

    如何才能让公共自行车回归成为真正的惠民工程、“民心工程”,而不再沦为“闹心工程”呢?笔者认为还是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配套服务要及时。民本所需当从服务入手,服务配套不到位,再好的公共服务举措终将“半途下马”,美好的惠民举措或中途夭折,或束之高阁。因此,此次公共自行车再度回归,必须做好配套服务工作,比如办卡制度、监管制度、运行制度等制度服务要完善到位,公共停车点规划要合理到位……这些服务措施一定要与公共自行车推广同步进行,方能保证此项举措惠民便民。

    细节问题考虑要到位。细节虽微,不可小视。还记得马掌钉的故事吗?就是因为少了一颗马掌钉,败了一场战争。公共自行车再度回归,细节问题同样重要。比如停车位的问题,如果光有车没地停,那么游览东湖的人只能围着东湖“赛车”,而无法进入景区游玩;收费的问题,如果收费不合理,或者工本费过高,影响市民的情绪……这些细节不能不考虑,如果忽视它们,很有可能成为“好心办坏事”,一定要充分考虑每一个细节,让公共自行车惠民举措不输在细节上,而是在细节中办成好事。

    此次公共自行车再度回归,是惠民便民的好事,我们应当以往事为鉴,做好服务配套和细节工作,力争让公共自行车不再“重蹈覆辙”,成为真正的惠民便民的“民心工程”。

编辑:张钊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