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禁牧 草更绿了水更清了
□ 本报记者 黑毅鹤 赵子忠
特约记者 李锦芳
初夏时节,苍洱大地景色宜人:十九峰绿树葱茏,山花烂漫;乡野田陌草长莺飞,新栽的作物将大地装点得生机盎然;十八溪水泛着白色的细浪从十九峰苍翠的绿意中奔流而下,汇入洱海的碧波荡漾中……尽管少了一分儿时记忆里放牧的景象,整个大理坝子却平添了几分实实在在的绿色。
“事实上,从2007年起,我们就开始实施禁牧工作。八年过去了,禁牧产生的良好生态效应正一点点凸显出来,此前的荒山、丘陵、沟渠堤埂植被已得到很好的修复。”5月19日上午,在大理市畜牧兽医局,记者就“很长时间没见过放牧”的问题提及心底的疑惑时,副局长杨建宏笑着说这是大理市禁牧的结果。他还告诉记者,禁牧是大理市畜牧兽医局改善洱海流域生态、保护洱海的重要举措。
“大理市把洱海治理保护工作作为建设滇西中心城市的首要工作来抓,提出在全市洱海流域范围内全面禁止放牧是立足于洱海保护治理需要的重要举措。”据杨建宏介绍,牲畜养殖带动了大理市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然而,自然放牧的牲畜啃食地表植物,给植被造成一定的危害,尤其是野外放牧的山羊,不仅啃食地表的枝叶,还啃食地下的草根,被山羊群啃得光秃秃的荒山、荒坡及沟渠堤埂极易造成水土流失。为改善和恢复生态植被,净化入湖水源,2007年4月,大理市开始启动喜洲镇、湾桥镇、银桥镇、下关镇的禁牧工作。同年11月,大理市在除太邑乡外的各乡镇全面完成全市的禁牧工作。禁牧工作采取政府引导、市场推进、统筹规划、分类实施的战略,以环海乡镇为主,以销售方式为淘汰主渠道,政府适当补贴,保障养殖户的正当利益。大理市还成立了由畜牧科技推广站、农业综合服务站、林业站、洱管所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技术实施服务组,具体实施禁牧工作。禁牧工作实施过程中,畜牧兽医管理部门协调山羊的收购和销售工作,组织山羊经纪人到乡镇统一收购,当场兑付收购款。此外,对于按规定处置山羊,积极配合禁牧工作的农户,政府还按照3元每公斤的价格给予补贴;对在庭院内厩羊,禁牧后转向开展其他养殖业的农户,按50元每平方米的标准给予厩舍改造补助;对租地建厩专业养羊、禁牧后不再开展养殖、需要拆迁的养殖户,经专业评估机构评估后,由各乡镇领导组办公室与养殖户签订拆迁协议,完成拆迁后,给予最高可达200元每平方米的补助。全市共兑现山羊销售处置补贴172.5万元、厩舍面积补助172.5万元,保障了养殖户的利益。
“禁牧工作开展得十分顺利,目前,圈养已成为大理市养殖业的主要方式,对于洱海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八年过去了,苍洱大地草更绿、水更清了!”杨建宏说,实施禁牧后,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山坡、田野里散布的牲畜不见了,坡地的植被得到了保护,水源得到了涵养,以往沟渠中的牲畜粪便也不见了,水体更清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