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实行动回应人民期待 ——全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巡礼(下)
武定县插甸乡党员干部转变作风真心服务群众。 记者 禹江宁 摄
“各级党员干部都要在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中,让思想灵魂、党风党纪、政风政纪来一次急行军,与群众一块过、一块干,真正和群众在一起。”这是云岭大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作出的铿锵宣示。
一年多来,全省教育实践活动以严的标准、严的措施、严的纪律查摆和解决问题,以钉钉子精神反“四风”,出重拳、用重典,标本兼治、激浊扬清,推动作风建设取得实效。从整治干部“走读”到建立“廉政食堂”堵住“舌尖上的浪费”和查处公车私用斩断“车轮上的腐败”,从压缩“三公”经费投入民生工程到基层便民服务站变“群众跑”为“干部跑”…… 云南广大党员干部自觉以“三严三实”为标尺,用祛“四风”、转作风、见实效的真抓实干,使广大群众真切感受到教育实践活动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
确立标尺 打通“最后一公里”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三严三实”要求后,省委迅速学习贯彻,认真对照“三严三实”具体要求,查找了全省党员干部中不敢担当、不愿负责,只有唱功、没有做功,对群众感情冷漠、对老板称兄道弟等背离“三严三实”要求的20种具体表现,教育党员干部深刻剖析思想境界、素质能力和作风形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省级领导带头为基层党员干部作 “三严三实”专题党课,制定出台《关于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贯彻落实“三严三实”要求十条规定》,进一步强化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纪律要求,引导党员干部深学、细照、笃行,用“三严三实”标准考量党员干部言行举止,绝不让“四风”问题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蒙混过关。
离群众越近,群众就对你越亲。我省坚持把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作为教育实践活动中重要的认识问题和实践问题,采取一系列有效举措,努力把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兑现成让群众受惠、让群众满意。
完善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制度。修订完善《云南省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全面推行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和领导蹲点联户、部门挂钩联户、干部结对联户、建卡经常联户“三深入四联户”制度。省级领导带头到联系户家中同吃同住同劳动。积极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构建服务型党组织综合平台,抓好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整乡“双推进”, 探索开展“红色信贷、合作股份、红色农场”惠民工程,提高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和水平。推动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为群众服务,开展主题服务、定向服务、菜单服务、承诺服务、志愿服务、网络服务等服务活动。
着力提高党员干部群众工作能力和水平。在全省县以上机关全面推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广大党员干部纷纷走出机关大楼、走出文山会海,下基层、接地气,带着深厚感情、敬畏之心,原汁原味体察民情民生,真心实意解决民忧民困。2013年以来,包括省级领导在内的50余万名干部直接联系群众364.5万户,全省共下派3.08万名县以上机关干部担任新农村建设指导员,选派1.78万名党员干部担任村(社区)党组织常务书记,住村入户联系和服务群众。
努力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把解决现实问题作为核心任务,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维护了群众利益。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中,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共发放民情联系卡260万张,帮助协调项目2.3万个、资金53亿元,解决实际问题15万个;下派的常务书记及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累计走访群众111万人次,帮助协调项目1.23万个、资金14亿元。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中,着力抓好惠民实事,帮助协调项目15.6万个,协调各级各类资金428亿元,为群众办好事实事310万余件。
不少基层群众这样认为,干部晒黑了、累瘦了,身边一头汗、两腿泥的干部多了,干部和群众的感情更贴近了。
相关报道:
心灵洗礼激扬清风正气 ——全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巡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