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注重经济效益到育人的转变——全省中小学勤工俭学现场会在玉溪召开

17.10.2016  23:08

从注重经济效益到育人的转变

——全省中小学勤工俭学现场会在玉溪召开

 

10月13日,云南省中小学勤工俭学现场会在玉溪市召开,会议总结和交流全省中小学开展勤工俭学的工作经验,对各州市贯彻落实《云南省中小学勤工俭学管理办法》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安排,推动中小学勤工俭学工作又好又快发展。来自全省各州市、县区教育局和勤工俭学办公室的相关负责人共270余人参加现场会。省教育厅副厅长宋光兴、玉溪市副市长黎晓英出席会议并讲话。

 

 

 

当日上午,宋光兴及与会代表在玉溪市副市长黎晓英和相关县区负责人的陪同下,先后前往玉溪第一小学山水校区、江川区翠峰中心小学、江川区第二中学参观考察勤工俭学基地建设情况。玉溪一小山水校区是一所城区现代化学校,在校就读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相对较好,不差钱。但为了加强学生的劳动锻炼,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学校将教学楼背后不足1亩的绿化带改建成“开心小农庄”,积极开展勤工俭学,种植各类蔬菜、瓜果、粮食作物等近30多个品种。在开展勤工俭学活动中,学校将勤工俭学与各学科课程整合,与校园绿化、梅花结合、打造校园文化。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勤工俭学活动,让他们了解不同蔬菜和粮食作物的来历及栽种技术,并在耕种过程中体验劳动的快乐,感受收获的喜悦,并从中学到最基本的耕种技能和知识,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理念。与玉溪一小山水校区不同的是,翠峰中心小学、江川二中的生源大多来自农村,学生家庭经济基础薄弱。学校充分利用勤工俭学基地开展种植、养殖活动,传授学生有关种养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在参与劳动的过程中,了解了绿色生态、见证了农业发展。同时,学校还注重勤工俭学基地种植、养殖的产出效益,基地产出的蔬菜直接供应食堂,降低了学生吃饭的成本,改善了学生伙食,丰富了营养,保障他们在校学到知识的同时,身体也能健康成长。江川二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成长,学校总务处、德育处、教务处(生物组、通用技术组)和专业农艺师联合制定计划,共同管理勤工俭学基地的建设和日常事务,高一、高二学生每周利用通用技术课到田间劳作,利用课余时间耕种、照管基地作物,劳动所得部分售与学生食堂,部分在农贸市场出售。

 

宋光兴副厅长(中)与学生交流耕种经验

 

玉溪市把大力发展勤工俭学作为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以及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来抓实抓好。2012年以来,大力实施“勤工俭学135提升计划”,以开辟多种育人场所为主要任务对勤工俭学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充分挖掘利用现有条件开展活动,创新建设勤工俭学实践基地,提出了“规模适宜、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分类发展模式,开创了中小学勤工俭学工作的崭新空间。形成了城区、坝区、山区各不相同,小学、初中、高中、职业学校各具特色的勤工俭学活动模式。目前,全市常态性开展勤工俭学工作的中小学共有317所,覆盖面达到50%,并计划到2017年底,实现全市完小以上学校勤工俭学开展面达90%以上,逐步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与课堂教学联系紧密,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勤工俭学体系。

 

 

 

在现场会上,宋光兴指出: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省教育厅历来高度重视勤工俭学工作,出台了多个文件专门安排部署勤工俭学工作,在许多重要的文件中也专门提到勤工俭学工作。近两年来,全省勤工俭学在接纳学生参加劳动实践,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先后对我省中小学开展的勤工俭学工作进行专题报道。据《2015年云南省中初等学校勤工俭学(校办产业)统计》,当前,全省中小学开展勤工俭学的比例达到38.9% ,中小学勤工俭学销售收入及营业额达到3.8亿元,利润达1.8亿元;用于资助贫困学生2518.03 万元,资助学生25.3万人;用于改善办学条件资金1.2亿元;改善师生福利2323.38万元。全省中小学因地制宜,创造条件,通过广泛开展勤工俭学工作,为学校食堂供给肉食,对营养改善计划提供支持,减轻了学生家庭负担,也为解决农村寄宿制学生生活困难问题作出了积极贡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宋光兴指出,我省省情决定,当前和今后很长的一个时期,中小学勤工俭学工作不仅要开展,而且还应该继续加强。我们要把勤工俭学的工作重心从过去注重经济效益转移到育人上来,突出勤工俭学活动的育人功能。各地要把《云南省中小学勤工俭学管理办法》贯彻好、落实好。做好勤工俭学工作需要教育、财政、国土等部门的协力配合,各地在开展勤工俭学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就近依法依规流转一定数量的土地、山林、水塘、牧场等作为学校勤工俭学实践基地。学校应从中小学公用经费中安排一定资金开展勤工俭学,主要用于修建大棚、猪圈、水利设施、平整土地、购买籽种、配备生产设备和工具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含县级)要加强对勤工俭学的领导,将勤工俭学列入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为学校开展勤工俭学提供土地、经费和技术等支持。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不得因学校勤工俭学收益的增加而减少学校正常教育经费的投入。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加强对勤工俭学财务的领导和监督,要按照《中小学校财务制度》规定,将勤工俭学收支全部纳入学校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建立健全收支管理制度,加强会计核算,严禁设立“小金库”、账外设账和公款私存,搞好收益分配,管好用好资金,确保资产安全。学校勤工俭学的收益主要用于改善师生生活,学校应定期公布勤工俭学收支情况,接受师生和社会监督。

 

 

宋光兴强调,在今后的勤工俭学工作中,要从下面几项重点工作上下功夫: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技术指导力度。各地要优先为规划长期保留的中小学校解决好勤工俭学基地,努力打造一批可持续发展的勤工俭学基地。城区学校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组织学生到当地勤工俭学实践示范基地和青少年科普示范基地等参加劳动实践。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校指导,提供技术保障,为现有勤工俭学专干及工勤人员提供种植和养殖技能培训等,实现基地的专业化高效生产。二是要加强学习交流。各地要定期召开勤工俭学工作会议,及时总结交流经验,互相借鉴。各地各校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如微信平台)交流勤工俭学经验。三是要加大宣传和激励。勤工俭学工作做得好的学校或单位,背后一定有一批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乐于奉献的的教师团队或管理队伍的支撑,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有关程序和规定,对勤工俭学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以激励他们更好地做好这项工作。

 

 

玉溪市教育局、德宏州教育局、丽江市教育局、石林县教育局、楚雄市教育局、宣威市教育局在会上作经验交流。

(云南教育报刊社 王世赋 报道)

从注重经济效益到育人的转变

——全省中小学勤工俭学现场会在玉溪召开

 

10月13日,云南省中小学勤工俭学现场会在玉溪市召开,会议总结和交流全省中小学开展勤工俭学的工作经验,对各州市贯彻落实《云南省中小学勤工俭学管理办法》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安排,推动中小学勤工俭学工作又好又快发展。来自全省各州市、县区教育局和勤工俭学办公室的相关负责人共270余人参加现场会。省教育厅副厅长宋光兴、玉溪市副市长黎晓英出席会议并讲话。

 

 

 

当日上午,宋光兴及与会代表在玉溪市副市长黎晓英和相关县区负责人的陪同下,先后前往玉溪第一小学山水校区、江川区翠峰中心小学、江川区第二中学参观考察勤工俭学基地建设情况。玉溪一小山水校区是一所城区现代化学校,在校就读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相对较好,不差钱。但为了加强学生的劳动锻炼,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学校将教学楼背后不足1亩的绿化带改建成“开心小农庄”,积极开展勤工俭学,种植各类蔬菜、瓜果、粮食作物等近30多个品种。在开展勤工俭学活动中,学校将勤工俭学与各学科课程整合,与校园绿化、梅花结合、打造校园文化。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勤工俭学活动,让他们了解不同蔬菜和粮食作物的来历及栽种技术,并在耕种过程中体验劳动的快乐,感受收获的喜悦,并从中学到最基本的耕种技能和知识,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理念。与玉溪一小山水校区不同的是,翠峰中心小学、江川二中的生源大多来自农村,学生家庭经济基础薄弱。学校充分利用勤工俭学基地开展种植、养殖活动,传授学生有关种养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在参与劳动的过程中,了解了绿色生态、见证了农业发展。同时,学校还注重勤工俭学基地种植、养殖的产出效益,基地产出的蔬菜直接供应食堂,降低了学生吃饭的成本,改善了学生伙食,丰富了营养,保障他们在校学到知识的同时,身体也能健康成长。江川二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成长,学校总务处、德育处、教务处(生物组、通用技术组)和专业农艺师联合制定计划,共同管理勤工俭学基地的建设和日常事务,高一、高二学生每周利用通用技术课到田间劳作,利用课余时间耕种、照管基地作物,劳动所得部分售与学生食堂,部分在农贸市场出售。

 

宋光兴副厅长(中)与学生交流耕种经验

 

玉溪市把大力发展勤工俭学作为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以及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来抓实抓好。2012年以来,大力实施“勤工俭学135提升计划”,以开辟多种育人场所为主要任务对勤工俭学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充分挖掘利用现有条件开展活动,创新建设勤工俭学实践基地,提出了“规模适宜、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分类发展模式,开创了中小学勤工俭学工作的崭新空间。形成了城区、坝区、山区各不相同,小学、初中、高中、职业学校各具特色的勤工俭学活动模式。目前,全市常态性开展勤工俭学工作的中小学共有317所,覆盖面达到50%,并计划到2017年底,实现全市完小以上学校勤工俭学开展面达90%以上,逐步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与课堂教学联系紧密,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勤工俭学体系。

 

 

 

在现场会上,宋光兴指出: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省教育厅历来高度重视勤工俭学工作,出台了多个文件专门安排部署勤工俭学工作,在许多重要的文件中也专门提到勤工俭学工作。近两年来,全省勤工俭学在接纳学生参加劳动实践,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先后对我省中小学开展的勤工俭学工作进行专题报道。据《2015年云南省中初等学校勤工俭学(校办产业)统计》,当前,全省中小学开展勤工俭学的比例达到38.9% ,中小学勤工俭学销售收入及营业额达到3.8亿元,利润达1.8亿元;用于资助贫困学生2518.03 万元,资助学生25.3万人;用于改善办学条件资金1.2亿元;改善师生福利2323.38万元。全省中小学因地制宜,创造条件,通过广泛开展勤工俭学工作,为学校食堂供给肉食,对营养改善计划提供支持,减轻了学生家庭负担,也为解决农村寄宿制学生生活困难问题作出了积极贡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宋光兴指出,我省省情决定,当前和今后很长的一个时期,中小学勤工俭学工作不仅要开展,而且还应该继续加强。我们要把勤工俭学的工作重心从过去注重经济效益转移到育人上来,突出勤工俭学活动的育人功能。各地要把《云南省中小学勤工俭学管理办法》贯彻好、落实好。做好勤工俭学工作需要教育、财政、国土等部门的协力配合,各地在开展勤工俭学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就近依法依规流转一定数量的土地、山林、水塘、牧场等作为学校勤工俭学实践基地。学校应从中小学公用经费中安排一定资金开展勤工俭学,主要用于修建大棚、猪圈、水利设施、平整土地、购买籽种、配备生产设备和工具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含县级)要加强对勤工俭学的领导,将勤工俭学列入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为学校开展勤工俭学提供土地、经费和技术等支持。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不得因学校勤工俭学收益的增加而减少学校正常教育经费的投入。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加强对勤工俭学财务的领导和监督,要按照《中小学校财务制度》规定,将勤工俭学收支全部纳入学校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建立健全收支管理制度,加强会计核算,严禁设立“小金库”、账外设账和公款私存,搞好收益分配,管好用好资金,确保资产安全。学校勤工俭学的收益主要用于改善师生生活,学校应定期公布勤工俭学收支情况,接受师生和社会监督。

 

 

宋光兴强调,在今后的勤工俭学工作中,要从下面几项重点工作上下功夫: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技术指导力度。各地要优先为规划长期保留的中小学校解决好勤工俭学基地,努力打造一批可持续发展的勤工俭学基地。城区学校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组织学生到当地勤工俭学实践示范基地和青少年科普示范基地等参加劳动实践。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校指导,提供技术保障,为现有勤工俭学专干及工勤人员提供种植和养殖技能培训等,实现基地的专业化高效生产。二是要加强学习交流。各地要定期召开勤工俭学工作会议,及时总结交流经验,互相借鉴。各地各校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如微信平台)交流勤工俭学经验。三是要加大宣传和激励。勤工俭学工作做得好的学校或单位,背后一定有一批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乐于奉献的的教师团队或管理队伍的支撑,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有关程序和规定,对勤工俭学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以激励他们更好地做好这项工作。

 

 

玉溪市教育局、德宏州教育局、丽江市教育局、石林县教育局、楚雄市教育局、宣威市教育局在会上作经验交流。

(云南教育报刊社 王世赋 报道)

附件下载:
省农科院热区生态农业所:成果铺就干热河谷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路
2011年至2018年,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以下简称热区所)向社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运用面积累计达217.5万亩,增产农产品78万吨,新增社会经济产值11.科技厅
践行初心使命 选派精兵强将 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云南省科技厅认真落实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挂包帮”定科技厅
董华副省长调研昆明高新区生物医药企业
2019年5月7日上午,董华副省长前往昆明高新区,科技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