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03.12.2015  12:53

本报讯(记者 辛向东) 我州紧紧抓住被确定为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市试点和云南省建设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的机遇,提出了“流域开发、连片开发”和“抓样板、带中间、强帮扶”的工作思路,启动实施了“586”工程,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发展特色经济、保护发展民族文化、推进生态家园建设、加快民族人才培养、巩固团结和谐局面等6项重点工作,在国家民委和省级各相关部门的指导帮助下,我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得到了全面发展。

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累计投入民族地区扶贫资金76.6亿元,实施了283个行政村和1301个自然村整村推进、15个扶贫开发乡和9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整乡推进,实施了宾川、祥云综合示范园区建设,发展差距逐步缩小。2013年和2014年,州级财政共投入示范区建设切块资金5450万元,建设民族团结示范村100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5个,800个强帮扶自然村实现“五通八有”。2014年,全州所有自然村实现通电、通广播电视、通信全覆盖,“两个结合部”20户以上自然村全部通路,解决了90万人的安全饮用水问题,完成了3.04万户农村贫困户危房改造,民族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产业培植初见成效。加快发展高原特色生态农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集中培植了烤烟、核桃、畜牧业等一批特色产业,推动了民族地区产业发展,为群众增收致富奠定了产业支撑。目前,全州核桃种植面积达1015万亩,实现年产值84.9亿元,拥有中国核桃第一州(市)称号。发展民族特色乡村旅游经营主体1000多个,营业收入18亿元。

民族特色村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建成少数民族特色村20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50个,打造了洱源郑家庄、剑川沙溪寺登街、巍山东西莲花、云龙诺邓等一大批少数民族特色生态宜居村和旅游特色村,郑家庄、东莲花村、打竹村等成为省内外学习考察的示范点。2014年,全国挂牌命名的第一批特色村寨中,我州有7个村,是全省最多的州市。

七进”创建活动有声有色。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宗教活动场所、进军营“七进”活动,涌现出永平县人民法院、大理市万花社区、漾濞县平坡镇等一大批示范单位。

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和谐发展局面不断巩固。健全民族工作机制和民族团结目标管理工作制度,完善涉及民族因素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推行网格化社会管理,依法打击破坏民族团结和宗教和顺的违法犯罪活动,维护了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