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字里行间蕴含着司法为民理念——云南代表团审议“两高”工作报告侧记
3月13日、1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云南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审议“两高”工作报告。两个半天的审议工作,代表们争先发言、提议案谈建议,围绕着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调查的课题和议案进行了深入而热烈的讨论。
成绩斐然展现法治自信
“国因法律而昌,法律因人而贵”。“两高”报告以事实与数据诠释了法律公平与正义,以自我革新的勇气彰显中国法治愈加精密的自信和倾力护航“四个全面”的决心意志。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纪恒说,“两高”工作报告通篇贯穿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思想精髓和精神实质,字里行间蕴含着司法为民的理念、折射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魄力、彰显了维护公平正义的决心和加强自身建设的自觉。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人民检察院原检察长王田海说,最高人民法院的工作报告主题鲜明、重点突出、数据翔实、文风朴实。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李宁赞扬最高人民法院取得的新成效。他说,最高人民法院在党中央领导下,指导各级法院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认真履行审判职能,在促进经济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化解矛盾纠纷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增加法官职业尊荣感
在增强法治透明度方面,最高人民法院除了强调进一步推进法院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还提出了“智慧法庭”建设,这一切都将有力提升优秀法治人才的晋升空间和收入待遇,进一步增强中国法治工作者的归属感、荣誉感与责任感。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学群建议,加快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在推进司法改革进程中,充分考虑、兼顾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省情;在法官队伍建设上补齐短板,从国家层面加大双语法官培养力度。
全国人大代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邓瑞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建议加大边疆少数民族法官、检察官培养力度。她说,第一要进一步从人员编制上支持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法官、检察官队伍建设,解决案多人少的困难;第二要通过发放边疆补贴等措施提高边疆民族地区法官、检察官的待遇,确保人“下得去、留得住”;第三要在人口相对集中的边疆民族地区增设乡镇人民法庭,满足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
强化法制宣传 营造法治氛围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要通过积极拓展法治宣传途径,传播法治正能量。发言中,不少代表提到必须加强法治宣传,进一步形成尊重法律、尊重市场、尊重科学的法治氛围。
全国人大代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石月亮乡拉马底村乡村医生邓前堆提出具体措施。他说,一是要大力发展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为普法工作提供资金保障;二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依托民族语言文字,创新普法工作;三是要结合少数民族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来开展法律宣传;四是要发挥好选任德高望重的民族人士来宣传法律,提高普法工作的实效性。
全国人大代表、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国门小学教师鲍红艺深有体会地说,要强化法制宣传和法制意识,营造法治氛围。以正面典型弘扬正气,以反面案例警示教育。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行长杨小平有针对性地说,要加大金融法制普及和宣传力度,多进社区和乡村,高度重视非法集资、民间融资、互联网金融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黄政红、夜礼斌、他盛华、李四明、李松泉、寸茂鸿、何严萍、张正武、寸敏、陈文琴、赛勐等代表先后发言,围绕深化司法改革、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加大冤假错案追责力度、推广巡回法庭审判形式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
图①:3月13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云南代表团审议“两高”工作报告。
图②:单良鸿代表接受多家媒体采访。
图③:杨艳代表接受媒体采访时建议,对云南少数民族法官员额制要有政策性倾斜,扩大入额人数。
图④:3月14日,云南代表团召开小组会议,审议“两高”工作报告。图为罗金玲代表在认真记录。
图⑤:14日,熊元德代表在小组会上发言。
图片由郭彩侠 金成毅摄
(来源:人民法院报 作者:郭彩侠 金成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