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殡仪馆:全力打好清明节疫情防控安全祭扫攻坚战
为严防输入性和聚集性疫情发生,确保平安清明,昆明市殡仪馆认真贯彻民政部、省民政厅、市民政局关于疫情防控各项决策部署,压实主体责任,落实落细疫情防控和祭扫服务保障等管理措施,将安全祭扫、疫情防控贯穿清明祭扫全过程,全力打好控流量、防聚集、强防护、保安全这场硬仗,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度过一个安全、文明、和谐、有序的清明节。
周密部署疫情期间清明祭扫工作
为统筹疫情防控与群众祭扫工作,做到科学规范防控无死角。市殡仪馆统筹规划各出入口,设立了6个疫情防控点和3个疫情监测点,明确点位责任人,做好测温枪、扫码牌、消毒水等物资保障。疫情防控期间,网上祭扫不失为寄托哀思的有效载体,市殡仪馆倡导市民将现场祭扫转变为以网络祭扫、代客祭扫、网上时空信箱等安全文明为主的祭扫方式,并为市民免费提供网上祭扫和代祭扫服务。针对来到墓区祭扫的市民,强调要提前预约,科学合理设置墓区承载量,坚持测量体温、佩戴口罩、扫码出入,定时通风消毒,倡导安全距离,减少祭扫区域总量和停留时间,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为全面加强祭扫安全管理,市殡仪馆开展了“平安清明”安全隐患大排查,对存在的隐患及时进行整改;此外,在墓区内设置消防桶及消防栓,墓区巡逻人员配备便携式水桶,并对墓区消防设施设备进行保养检修,提前与交警、辖区派出所、辖区消防队、卫生院做好联动,确保出现突发情况能及时处置,在祭扫高峰日,增派安保人员,做好馆区内的交通疏导、车辆停放,确保平安清明。
昆明市殡仪馆新馆全部投入使用
昆明市殡仪馆地处昆明市东郊跑马山23—24号,建于1959年,1961年10月投入使用,是云南省第一家殡仪馆。60年来,先后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民政系统行风建设示范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是云南省拥有技术人才最多、工种最广的综合殡葬服务机构。1989年10月建立起云南省第一家经营性骨灰公墓———昆明市殡仪馆龙宝山华夏墓园。
2013年10月23日,市殡仪馆改扩建工程在原址320亩中进行,建筑面积为53873.43平方米,绿化率33.47%,道路面积9%。项目总投资3.32亿元,设有悼念区、火化区、守灵区、休息区、餐饮区5大功能区,目前已投入运行。馆内设有火化炉14台,殡仪接运车辆18辆,大中小型悼念厅12个,守灵间10间,大型餐厅1个,大型殡葬超市1个。年火化能力达20000具以上。为给群众提供方便的服务,昆明市殡仪馆在市区设置了10余个服务网点,提供业务咨询、丧事策划和上门服务。
全新的昆明市殡仪馆已成为山水环抱、优美温馨、自然与人文交相辉映、传统与文化相互融合、设施设备现代化、管理服务人性化的现代型殡仪馆,为全省殡葬行业树立了典范。昆明市殡仪馆将紧跟国家殡葬改革工作的步伐,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突破口,建立起一支业务精、作风正、纪律严、服务好的高素质职工队伍,力争打造一个承担社会责任、传承传统文化、传播现代文明的文化基地和教育基地。
清明节安全文明祭扫倡议书
又是一年春草绿,梨花风起正清明。正值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期,中华民族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缅怀先烈的传统节日清明节即将到来,为弘扬优良传统、保护生态环境、培育文明新风,巩固疫情防控持续向好形势,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昆明市殡仪馆发出如下倡议:
倡导健康祭扫。缅怀先人,重于心不拘于形。倡导通过举办家庭追思会、撰写缅怀文章、种植花草树木和代客祭扫、网上祭祀等文明祭祀方式,怀念逝者、寄托哀思。
倡导节俭祭扫。祭而丰不如养之厚。倡导树立厚养礼葬的时代新风,倡导对在世老人尽孝心,多关心孝敬老人。倡导节俭办丧、文明祭扫,反对铺张浪费,抵制庸俗、愚昧的祭扫陋习和封建迷信活动,以节俭方式寄托哀思,在传承传统文化中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倡导绿色祭扫。思亲莫让烟尘扰,鲜花一束慰先人。树立保护意识,倡导采用绿色环保的鲜花等方式祭奠,自觉遵守烟花爆竹禁燃禁放有关规定,不在公共场所和小区、树林、绿化带、草坪烧纸钱、撒冥币等。倡导绿色低碳出行,让传统节日回归清净与文明。
倡导安全祭扫。不搞集体公祭等聚集性活动,减少人员聚集,防止疫情扩散和反复。严格遵守防火和消防安全等规定,不携带火种、火源进山,不在林地、墓地烧纸焚香、点燃蜡烛、燃放鞭炮,严防火灾事故发生,确保安全祭扫、安全过节。
重磅
清明节期间市殡仪馆免费提供代客祭扫服务
清明节即将来临之际,为倡导绿色殡葬、文明祭扫,减少人员集聚、扎堆,阻断传染源,避免人员交叉感染,在3月27日至4月6日期间,昆明市殡仪馆结合时情,特推出免费网上祭扫和免费代客祭扫服务。
市民只需通过微信添加公众号“昆明白事通”,搜索官方网站“http://www.kmsbyg.com”,进入2020年“平安清明,网上祭扫”专题页面后,输入逝者姓名,随时可以追思怀念。
“代客祭扫”是一种全新的服务方式,昆明市殡仪馆龙宝山华夏墓园将安排工作人员,开展免费“代客祭扫”服务,祭扫市民需要提前拨打电话0871-67354707进行预约。服务内容包括擦拭墓碑、敬香、摆放水果糕点、敬献鲜花,整个服务流程由墓园工作人员现场完成,并及时将祭扫视频、照片反馈给客户。
清明节文明祭扫通告
尊敬的市民朋友:
根据昆明市民政局关于2020年清明节文明祭扫的工作要求,为巩固好全市疫情防控取得的成果,现结合实际,将做好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清明节文明祭扫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一、 建议非实地祭扫,采取网络祭扫、代客祭扫、网上时空信箱等方式,通过亲属微信群、微视频、家中祈福、家庭分散追思会等方法缅怀亲人。实地祭扫要分时段错峰出行,佩戴口罩,主动配合检测体温、扫码出入。
二、 请市民抵制陈规陋俗和封建迷信活动,抵制骨灰装棺再葬、乱埋乱葬;严禁在沿途道路或公共绿地等场所焚烧祭品、抛撒纸钱;严禁携带火种、火源进入墓区;严禁在墓区内焚烧祭品、燃放鞭炮。
三、 疫情期间,市殡仪馆暂停开展守灵、告别、祭奠等服务,暂停组织集体共祭、集体告别、骨灰集中安葬等易形成人员聚集的群体性活动,暂停“开放日”活动,暂停开放骨灰堂、寄存室等人员高度集中、相对封闭的室内场所。
龙宝山华夏墓园祭扫安全提示
市民朋友们:
清明时节逢疫情,为保障疫情防控期间安全祭扫,昆明市殡仪馆龙宝山华夏墓园特做如下祭扫安全提示:
1. 祭扫不聚集。减少家庭人员聚集,祭扫同行不超过3人。推荐选择家庭追思、网上祭奠或预约代为祭扫,减少出行和人员聚集带来的疫情传染风险。
2. 做好防护减风险。乍暖还寒,疫情犹在。疫情防控不能放松,出门必须戴口罩,到达陵园要排队,间隔一米五保安全。
3. 听从指挥守秩序。避开高峰日高峰时段,减少车辆拥堵。听从引导有序行进,自驾车有序停放。祭奠仪式从简,减少驻留时间,完成祭扫后尽快离园,共同维护祭扫活动安全、顺畅、有序。
4. 防火安全要牢记。祭扫区域内严禁使用明火、严禁吸烟、严禁点燃香烛、严禁焚烧纸钱、严禁燃放鞭炮,做好森林防火人人有责。不在街边、路边焚香烧纸,共同维护春城的美好城市环境。
我们歌颂教师是“灵魂工程师”,赞美护士是“白衣天使”……其实这个世界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平凡而不寻常的人,他们就是生命最后一程的送行者,生命终点的“护航者”——遗体收殓师。
“让逝者得以安息,让生者得到抚慰”,是昆明市殡仪馆遗体收殓师彭伟杰的夙愿和对自己的要求。2014年5月,彭伟杰从部队转业,本该有更好选择的他,毅然选择成为一名与“死亡”打交道的遗体接运工,将自己的时间、精力奉献给了殡葬事业。6年来,彭伟杰共运送遗体4000余具,其中有不同年龄阶段的、有高度腐烂的、有意外造成支离破碎的等等,但让他记忆最深的是:2016年他去豆腐营住宅小区6楼接运一具遗体,因系老式住宅,楼道狭窄,遗体体重偏重,逝者家中仅有一位80多岁的老人和1岁多的孩子,他和一名同事从6楼小心翼翼把遗体搬运下来,整个过程持续1个小时,损耗6个尸袋,最后获得家属的高度认可,并表达真诚地感谢;2017年夏天一个深夜,螳螂川附近山林中发生护林员坠崖事件,彭伟杰到达现场后,迅速配合交警、公安人员进行搜索,经过1小时搜寻终于找到遗体。由于遗体坠落到悬崖底部,没有直通道路,只能利用绳索绑住遗体后再拉上来,经过整整5个小时,才将遗体拉上来,这时天已经大亮。
无数个缩影汇聚而成的6年,折射出彭伟杰默默的付出,却从未和同事提起工作中的苦与累,只有丧属赠送的一面面锦旗,诉说着他无言的奉献。他把丧属、同事当家人,错过了新婚蜜月,缺席了儿女成长,也没能经常在家照顾年迈的父母,但却得到无数来自社会的点赞。
作为生命终点的“护航者”,服务永远没有终点,奉献也永无止境。或许世人还对殡葬工作有所“忌讳”,但是有这样一群像彭伟杰一样的人,正在用自己对逝者的尊重赢得社会对他们的尊重。(昆明日报 记者李丹丹 通讯员武靖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