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平在市委三届七次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关于市委常委会工作的报告 (2014年12月14日)
20.12.2014 15:20
本文来源: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现在,我受市委常委会委托,向全会作工作报告。
一、全面深化改革,加快绿色崛起,大美临沧建设成效显著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加快绿色崛起的关键之年。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委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省委九届八次、九次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构筑生态高地,成就大美临沧”发展目标,坚定不移地走“生态立市,绿色崛起”转型发展之路,以“世界佤乡、天下茶仓,恒春之都、大美临沧”为城市品牌定位,以“三线三区三化”发展格局为重点,以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为突破,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动力,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按照“三稳三进”的工作总要求,着力打造“微笑之城、创业之城、森林之城、洁净之城”四城一体的美丽边城,全力建设天地人高度和谐的大美临沧。全市呈现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文化繁荣、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的良好局面。
(一)全市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持之以恒抓全面深化改革,一心一意谋发展,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实体经济困难等不利因素影响下,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可以保持在两位数以上增长,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可以增长30%,招商引资实际省外到位资金位居全省前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大幅提升。
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产业建设年”活动深入实施,“10大产业、10大园区、10大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转方式、调结构工作力度不断加大,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一是高原特色农业提质增效。以绿色生态理念为引领,大力构建集生产、加工、销售、物流、文化体验、旅游观光、休闲养生、购物为一体的产业体系,创建绿色有机农业基地和现代农业循环经济庄园。以“三万”和“三带”工程建设为抓手,加快推动高原特色农业生态化、品牌化、基地化、规模化,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粮食生产再创新高,预计总产量达104.2万吨,增产5.7%;新增咖啡、核桃、坚果等产业化基地172.9万亩,启动和在建农业庄园42个;累计建成“万元山”80万亩、建成“万元田”15万亩、建成高原特色农业生态产业化基地1974.8万亩。
二是绿色工业加快发展。全市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全面完成,临沧工业园区“东扩南移北进”工程全面启动,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滇中产业聚集区(新区)临沧产业园挂牌启动,临沧边合区党工委和管委会正式成立,临沧科技创新园开工建设。以绿色低碳为导向,加快发展一批外向型产业园区,引导生产要素向绿色工业园区聚集,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轻工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高原特色农产品绿色加工业和生物医药业,促进一批重大绿色生态项目落地,加快推进工业发展绿色转型。全年预计实施规模以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310个,完成投资143.5亿元,增长28.5%。
三是生态文化旅游业高端推进。按照“北看茶马,南看阿佤,遍地风景,养生度假”的布局定位,高起点高标准做好规划,精心打造旅游品牌,推动文化旅游高端化、特色化发展。沧源国际旅游度假区建设加快推进,鲁史、勐库、南美等一批旅游小镇和避暑避寒“恒春小镇”建设进展顺利。中国清水河至缅甸腊戌、中国清水河至缅甸果敢、中国南伞至缅甸果敢三条边境旅游线获批开通。临沧获得“2014年中国避暑旅游城市”、“中国最美生态旅游示范市”、“精品咖啡豆示范区”称号和“2014中国最具茶文化魅力城市品牌”奖;沧源自治县翁丁村和双江自治县冰岛村双双入围“2014年中国十佳避暑小镇”;沧源自治县、双江自治县同时获得“2014年中国深呼吸小城100佳”;凤庆县获得“最具幸福感县级城市”和“2014年最佳浙商(省外)投资城市”称号;永德县获得“中国芒果之乡”称号;沧源自治县获得“中国最美生态旅游示范县”、“中国最美休闲度假旅游名县”称号。预计全市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530.6万人,实现旅游总收入40亿元,同比增长30%。
重大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全面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列入省级“三个一百”和市级“四个一百”重大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实施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816个。大理(祥云)至临沧铁路建设获国家批准。玉临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全面开展。沧源得龙机场建设进展顺利,孟定、永德、凤庆机场前期工作有序开展;陕西祥跃通用航空云南分公司在临沧工业园区正式挂牌成立,云南天地行通用航空产业有限公司与美国德事隆贝尔直升机公司50架直升机组装项目正式签约,临沧通航产业园项目建设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一批中型水库建设加快推进,完成以“爱心水窖”为重点的“五小水利”建设2万件,新增灌溉面积19.28万亩。实施中低产田地改造项目8个,改造中低产田地6.02万亩。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以三大园区为载体,以绿色产业为抓手,以“亚微节”、边交会、“摸你黑”狂欢节、澜沧江啤酒狂欢节、芒果节等重大节庆活动为平台的招商引资活动成效明显。全年实施招商引资国内合作项目1150个,预计引进省外到位资金501亿元,同比增长35.3%,总量和增幅均居全省第3位,在全市形成了大招商促进大投资、推动大发展的良好局面。
沿边开放水平不断提升。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获得省政府25项政策支持,“一区多园”联动发展模式加快推进,全球华商创业园前期工作启动实施,清水河—缅甸登尼公路建成通车。沿边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加快推进,对内对外合作深入开展。第二届南博会暨第二十二届昆交会临沧专场系列招商洽谈,边合区赴北京、上海招商引资推介暨招商引资项目签约仪式等活动圆满举行。边合区共实施项目309个,预计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50.8亿元,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202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4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亿元。
与友好城市斯里兰卡加姆波勒市、俄罗斯杜布纳市的关系进一步深化。第四届临沧边境经济贸易交易会成果丰硕,13个国家和地区的278户企业、2000多名贵宾及客商参加会展,完成贸易成交总额7.79亿元,签约项目30个,协议资金达188.45亿元,创历史新高。
美丽家园建设加快推进。坚持城乡、产业、生态、文化四位一体,突出房、村、镇、城同步提升。以“硬化、亮化、美化、绿化”为切入点,以产业发展和活动场所建设为抓手,全力建设“村美、民富、人欢乐”的美丽家园。全年完成旧村改造400个村(组),旧房改造4万户,累计完成2200个旧村、27.3万户旧房改造,占全市农户总数的56.2%;实现4个建制村、150个自然村整村推进,累计完成18个建制村、1040个自然村整村推进;启动了“千户村”建设21个,提升了美丽村庄110个,评选出全市首批十佳“最美乡村”。全省美丽乡村建设暨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推进会在临沧圆满召开。
(二)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深入。以“森林临沧”建设为抓手,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森林生态体系建设、水土保持及生态治理修复、民族文化保护及发展、山区综合开发与保护示范、低碳与循环经济示范、创新型临沧建设、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兴边富民等七大工程全面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加快推进。大力实施退耕还林、生态农业园区建设、防护林体系建设等生态建设工程,污染治理和主要污染物减排力度不断加大,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先进技术全面推广。南汀河流域“三带”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森林临沧“十百千万”工程扎实推进,共种植各类树木3043.91万株,全市森林覆盖率预计达66.5%,城市和重点城镇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100%,全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人居环境质量大幅提升。
(三)全面深化改革开局良好。紧跟全国全省全面深化改革步伐,及时成立了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及相关工作机构,制定了相关规章制度。召开市委全会专题研究制定我市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施纲要》,三大重点、八大领域的改革工作稳步推进。结合实际,制定出台《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4年工作要点》,确定路线图、时间表,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各项工作。生态文明制度改革、边合区建设相关体制改革等领域,特别是以美丽家园建设为抓手的农村综合改革实现重大突破,探索县乡村医疗服务一体化发展机制、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和工业转型、积极推动金融综合改革等方面的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得到省委改革办的充分肯定,为临沧加快绿色崛起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四)民生得到持续改善。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现全覆盖,高考一本上线率达16.85%,居全省第2位。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城镇棚户区改造开工率达100%。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19%,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就业和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扎实开展,培训农村劳动力16.79万人次,转移20.39万人。全市民生资金电子网络监察管理系统全面推广。新实施扶贫整乡推进项目5个、整村推进项目403个,特困民族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预计减少扶贫对象12万人。电站库区万人大移民工作稳步推进。“10·7”地震及“5.8级”、“5.9级”强余震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有序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创新发展,平安临沧建设扎实推进,民族更加团结和睦,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五)公民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喜结硕果。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全面加强,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全国卫视进临沧”、“大美临沧·天下茶仓—中国书画名家临沧茶山行”、“大美临沧”美术摄影作品展、全国女子柔道锦标赛、全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场会、“相约天下茶仓·创富大美临沧—中华茶商临沧行”、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学术交流第十七(国际)临沧分会等重大活动隆重举行。第二届亚微节成功举办,参评影片、国内外来宾成倍增长,《临沧,梦未眠》、《冰岛之恋》等21部临沧题材微电影作品榜上有名,临沧成为人民网、新影网·亚洲微电影台、美丽云南·彩云导视等30多家媒体竞相报道的对象,临沧亚微节已真正成为国际性品牌。
在亚微节成功举办的带动引领下,全市各类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以佤文化为代表的民族文化、茶文化、绿色文化、边地文化正阔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大美临沧形象得到充分展示,知名度、美誉度大幅提升,全市各族人民的自豪感、自信心和凝聚力进一步得到增强。
(六)依法治市进程不断加快。深入推进“四五”依法治市和“六五”普法规划的落实,健全完善社会普法教育机制,全面启动“谁主管谁普法、谁执法谁普法”的责任落实,突出抓好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进一步落实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法制度,普法教育主题活动和群众性普法教育活动广泛开展,“法律六进”和“法制走边关”等法制宣传教育主题活动深入开展,依法治市工作全面加强,为建设法治临沧打下坚实基础。全年共组织开展大型法制宣传活动192场次,发放法制宣传资料30余万份,接受法制教育人数达60多万人。
(七)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全市不断掀起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九届八次、九次全会精神新高潮,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服务改革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
一是全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圆满完成,在解决“四风”问题上取得了扎扎实实的成效。4个市级领导班子、32个县(区)领导班子、81个市直部门(单位)领导班子以及5603个基层党组织共114555名党员充分发扬整风精神、始终聚焦“反四风、兴临沧”,作风更加务实,形成了“一家亲人常相处,一门心思办实事,一身清白正风气”的良好局面。
二是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不断深入。基层党建工作不断加强,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有效整顿,基层党建经费全面落实,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加快建设,党组织活动载体不断创新,党员队伍活力充分激发。党的组织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基层组织建设制度和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进展顺利。
三是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得到有效落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三严三实”要求,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10项规定”,牢固树立改革、发展、稳定、反腐“四位一体”的工作理念,强化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全力推进反腐败体制机制各项改革,始终保持查处违规违纪问题的高压态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成效。年内,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问题107件135人,给予党政纪处分269人。
同时,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巩固和壮大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工会、共青团、妇联、文联、科协、工商联、侨联、社科联、残联、红十字会等人民团体和有关社会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得到有效发挥。驻临军警部队切实为边境维稳、领土完整、平安临沧、大美临沧建设作出重要贡献。过去的一年,我们顺应发展大势,紧跟时代潮流,进一步统一思想,凝心聚力,全面改革,加快发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更加坚定了全市各族人民走“生态立市,绿色崛起”转型升级改革发展之路的理论自信和道路自信。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委集体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广大党员干部和全市各族人民勤奋工作、勇于创造的结果,也是中央、省驻临单位和驻临军警部队以及社会各界朋友帮助、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委对为大美临沧建设作出贡献的社会各界人士、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适应新常态,促进新发展,坚定不移地走“生态立市,绿色崛起”转型升级之路
今年以来,国内外经济形势延续了错综复杂的局面。
从国际看,产业调整和新技术革命正在推进。一是以欧盟绿色技术革命为代表,信息网络、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正在掀起新一轮产业技术创新浪潮,世界经济增长模式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全球产业结构在科技创新推动下正在进行深度调整。二是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新兴经济体加速崛起。三是全球需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
从国内看,经济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中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经济发展面临较大压力。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是传统增长稳态向新的增长稳态的转换过程,是经济结构重构和发展动力重塑的过程。“新常态”的实质就是进入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阶段,主要有4个特征。一是中高速。从速度层面看,经济增速换挡回落、从过去10%左右的高速增长转为7%-8%的中高速增长是新常态的最基本特征,但经济增长内涵和质量将发生变化。二是优结构。从结构层面看,新常态下,经济结构发生全面、深刻的变化,不断优化升级。三是新动力。从动力层面看,新常态下,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将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转向主要依靠转型升级、生产率提升和多元的创新。四是多挑战。从风险层面看,新常态下面临新的挑战,一些不确定性风险显性化。
省委李纪恒书记强调指出,云南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巨大内需潜力不断释放、经济发展回旋余地很大、工业转型升级正孕育着新突破,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积极因素进一步增多,全省经济保持中长期较快增长的基础并未改变。
当前,我市经济发展面临巨大挑战,一方面临沧地处边疆,底子薄、差距大,经济总量小、发展不充分;另一方面,交通、生态、人才三大基础有待进一步加强,产业转型升级任务十分艰巨。同时,自然灾害造成的重大损失短时间内难于弥补,财政收支矛盾突出,投融资难度加大,城乡居民增收乏力,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不足等问题还十分突出。
从本质上讲,临沧发展的根本差距在产业,重点、难点在产业,突破点和根本出路也在产业。我们只有奋起直追,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加快推进临沧产业转型升级,千方百计地壮大绿色产业,才能谱写好中国梦大美临沧新篇章。
实践证明,临沧“生态立市,绿色崛起”转型升级改革发展之路,充分体现了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和中央经济工作会精神,符合省委九届八次、九次全会精神和部署要求,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回应了全市各族人民的新期待,是一条符合新常态发展要求、符合临沧实际、具有临沧特色的发展之路。在新常态下,面对新的困难和挑战,我们要进一步树立发展信心,坚定改革决心,毫不动摇地坚持走“生态立市,绿色崛起”转型升级改革发展之路,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加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呵护自然,在维护绿水青山中打造金山银山,以最小的环境代价和最合理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使临沧在绿水青山和天蓝气爽中崛起,让人民群众在共享发展的物质成果中共享发展的生态成果,让可持续发展惠及当代、造福子孙。
三、高举改革大旗,推进依法治市,努力开创大美临沧建设新局面
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还是“十三五”发展规划破题之年。做好2015年工作意义重大。我们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九届八次、九次全会精神要求和统一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实施“生态立市,绿色崛起”发展战略,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为核心,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继续以“三线三区三化”发展格局为重点,以生态文化产业园建设为重要抓手,坚持以改革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全面推进依法治市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着力深化打造“微笑之城、创业之城、森林之城、洁净之城”四城一体的美丽边城,为谱写好中国梦大美临沧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2015年的目标建议为:生产总值预期增长11%左右;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预期增长2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期增长15%以上;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预期增长10%以上;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预期增长13%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预期增长20%以上;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预期增长15%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期增长12%以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预期增长14%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期增长14%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0.7%;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在全面抓好各项工作基础上,重点要抓好以下7个方面的工作:
(一)毫不动摇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深化改革。改革,最本质的要求是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新是人类发展的不竭动力。当前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触及更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必然涉及利益关系深度调整,复杂性和难度前所未有,只有改革才能为成就大美临沧创造内在动力,只有改革才能为创新临沧边疆治理体制机制凝聚人心,汇聚源源不断的强大正能量,让临沧绿色发展释放更大的红利。
全市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全面深化改革纳入法治轨道,谋划好2015年的改革重点和改革举措,以群众反映最强烈、最突出的问题为导向,以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最有利于推动绿色崛起的事项为重点,从群众最关注、社会最期盼的愿望入手,全面推进三项重点、八大领域的各项改革工作,进一步推进深化落实云县、凤庆撤县设区,全市改乡设镇工作,继续争当全省全面深化改革的排头兵,进一步提升临沧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结合中央、省委研究提出的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建议,各县区、各部门要用改革发展视野,深入调研,超前谋划,科学合理编制好“十三五”发展规划。
(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全市上下要深刻认识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紧迫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党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省委九届九次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省的重要决策部署上来,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结合临沧实际,制定出台中共临沧市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云南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意见》的实施意见,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坚持用法治精神凝聚大美临沧建设力量。
(三)突出发展特色,壮大绿色产业。成就大美临沧,不仅要以构筑生态高地为基础,还需要以壮大绿色产业为支撑。要切实转变观念,开拓视野,创新举措,突出特色,加快推进绿色产业发展。
抢抓机遇,积极融入全省五个万亿元产业建设。加快发展生物、能源、旅游、制造、服务5个产业,力争在全省五个万亿元产业建设中抓住机遇、突出特色、走在前面、做出成效。
一要着力打造具有临沧特色的生物产业。立足临沧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发展实际,不断巩固提升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化基地,大力推广龙头加工企业带基地、基地连农户、产供销一条龙的发展模式,着力打造好以绿色生态为核心的生物产业特色品牌。力争到2020年生物产业实现产值1000亿元以上。全市建成万元山300万亩以上,万元田100万亩以上,100万人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确保达15000元以上。
二要积极发展巩固能源产业。要合理开发地方中小水电,加快发展以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为主的新能源产业,力争到2020年,全市中小水电站装机容量达到100万千瓦左右,天然气年消耗量达到3亿立方米以上,能源产业总产值达到300亿元以上。
三要积极推进旅游产业高端化、特色化。按照“北看茶马,南看阿佤,遍地风景,养生度假”的布局定位,加快发展以生态文化旅游业、民族文化旅游业、旅游商品加工制造业、康体休闲与健康服务业等为重点的旅游产业。以沧源国际旅游度假区建设为重点,突出生态文化旅游高端化、特色化,着力推动临沧生态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力争到2020年,实现旅游综合产值600亿元以上,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1500万人次以上。
四要积极发展制造产业。积极培育通用航空、飞机制造、医疗器械、节能设备、稀贵金属等装备制造产业和重点项目。大力提升农产品加工、林产品加工、轻纺服装等产业的精深加工规模和水平,着力发展绿色工业。力争到2020年,制造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以上。五要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总部经济”、“电子商务”、“沿边金融创新”、“高端旅游”、“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力争到2020年,服务产业实现产值达1000亿元以上。
着力三大园区,引领全域发展。要围绕打造千亿元园区的目标,加快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临沧工业园区、滇中产业聚集区(新区)临沧产业园建设,努力推动三大园区率先跨入全省“千亿元园区”行列,使之成为推动临沧绿色崛起的重要引擎。
一要加快边合区建设。抢抓国家“桥头堡”建设、“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的战略机遇,加快沿边金融改革试验区和全球华商创业园建设。要以镇康边境特色工业园区、耿马(孟定)边境贸易加工园区、沧源边境工业园区为依托,以加快沿边金融改革步伐和建设外向型总部经济为抓手,以发展农特产品、生物资源、机械制造、五金、轻纺等进出口加工业和保税仓储、边境贸易等现代物流业为重点,着力推进商贸物流、轻纺、农产品加工、生物质能源开发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要加强边合区口岸建设,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推进外引内联,加快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进一步创新办好临沧边境经济贸易交易会,深化经贸合作,努力提升沿边开放合作水平。
二要推进滇中产业聚集区(新区)临沧产业园建设。充分利用滇中地区良好的区位、交通、产业配套设施和管理优势,按照飞地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新材料加工、新能源加工、高原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装备制造、矿产资源深加工五大产业链延伸项目,积极支持市内龙头企业入驻滇中产业聚集区(新区)临沧产业园。
三要强化临沧工业园区建设。按照“东扩南移北进”的拓展思路,坚持“规划优先、基础先行、产城融合”原则,加大招商引资,大力发展优质生物深加工、新材料、生物医药、绿色制造、总部经济、现代商贸服务六大产业,着力推进临沧通用航空产业链、科技创业园、云计算中心、鑫圆锗业搬迁改造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
突出品牌建设,提升发展质量。一要打造城市品牌。坚持绿色引领,以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全力塑造好“天下茶尊”品牌,把临沧的城市品牌提升为“世界佤乡、天下茶尊,恒春之都、大美临沧”,不断提升大美临沧的新形象。围绕把临沧建成亚洲微电影城的目标,举全力谋划和筹备好第三届“亚微节”,进一步提升“亚微节”品牌效应和国际影响力。二要打造产业品牌。坚持生态为先,深入实施“临品出临”、“临品出滇”工程,全力打造好以临茶、临糖、临酒、文化产业、旅游服务业等为主的一批优势产业品牌,进一步提升临沧产业和产品的竞争优势。三要打造企业品牌。深入实施百亿元企业培育工程,做强做大龙头企业,培育打造一批世界和全国知名的绿色企业品牌,不断延长产业链,引领带动产业绿色转型。
夯实发展基础,成就未来临沧。未来发展,基础要保障。壮大绿色产业,必须强化交通、生态、人才三大基础建设。一要强化交通综合设施基础建设。全面开工建设大理(祥云)—临沧铁路;争取开工建设玉临高速公路;全力推进云凤一体化发展,加快耿马—孟定、临翔—博尚2条快捷通道建设;推进龙镇桥至南伞、孟定至立新、勐省至小黑江桥沿边二级公路建设;抓好临翔—孟定高速公路、大理—临沧—普洱高速公路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临沧机场改扩建工程和沧源得龙民用机场建设,扎实推进孟定机场,永德、凤庆通用机场前期工作。
二要强化生态基础建设。生态既是基础,也是产业。要全面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突出抓好南汀河流域、澜沧江沿线、边境一线生态产业化建设,加快推进退耕还林、防护林建设、石漠化治理、陡坡耕地生态治理、河道治理、自然保护区建设等重要生态建设工程,不断打牢生态基础,提高生态服务功能。
三要强化人才基础建设。下大力气抓好人才培养工程,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入手,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打造临沧教育品牌,大力培养产业发展急需人才,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五湖四海招贤纳士。要为各类人才的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大美临沧建设中来。同时,也要打造临沧的教育产业,着力打造临沧特有的教育产业品牌。
(四)全力打造“四城一体”的美丽边城。加快推进“微笑临沧”建设。微笑是临沧人民送给全世界的最好礼物,是健康养生、延年益寿的最大法宝。我们要努力把临沧建设成为“人人幸福,人人快乐,人人自豪,人人平等,人人有尊严”的微笑之城。要深入推进公民道德建设,深化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加快城市综合体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城市。
要持续深入推进美丽家园建设,坚定不移地走临沧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坚持生态立城、产业兴城、特色名城、全民建城,通过深化农村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就地城镇化”进程,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促进城乡资源要素合理流动,统筹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努力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居住舒适、出行方便、病能近医、学能近读、乐有场地、老有保障、邻里和谐、社会和睦的生产生活和居住环境。
以招商引资引领“创业临沧”建设。发展靠招商。要突出招大商、大招商,全民招商,要招特招优,在全市迅速掀起产业招商的热潮,以大招商促进大开发、大发展。要突出龙头招商、基础招商、产业招商、以商招商,突出产业配套招商,突出产业链条延伸招商,引进龙头项目,依托骨干企业,以大项目带动形成大产业,促进产业链纵向延伸。要大兴品牌招商、绿色招商、特色招商、质量招商,快速吸引一批外企、央企、省企和民企落户临沧发展,借助外力,增强投资后劲,促进一批重大绿色生态项目落地,有效提高临沧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创新创业机制,加大投融资力度,优化招商环境,强化服务保障,完善和落实贷免扶补、小微企业扶持等政策,统筹优化各类资源配置,倾力打造服务最优、门槛最低、审批最简、信用最好、安全最高和低物流、低税费、低要素、低物业、低融通的“五最五低”投资创业环境,努力把临沧建设成为“创业氛围最浓、创业活力最足、创业人才最多、创业资本最活、创业环境最佳”的创业之城。
持续强化“森林临沧”建设。生态是最好的竞争力,也是最好的生产力。我们要以创建国家级森林城市和国家级园林城市为目标,持续强化推进“森林临沧”建设,努力把临沧建设成为“森林繁茂、水系发达、空气清爽、人文荟萃、经济循环”的生态文明之城。要以城镇、村庄、城市面山、公路沿线、河流、库区周围为重点,加大力度推进“十百千万”工程建设,努力实现道路林荫化、河流林荫化、城镇森林化。2015年全市森林覆盖率力争达67.5%以上,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40%以上,公路绿化率达35%以上。
大力实施“洁净临沧”行动。实施“洁净临沧”行动有利于加快推进美丽家园建设,优化发展环境、改善人居质量,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要以洁净家园、洁净田园、洁净水源、洁净河流、洁净道路为抓手,以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为重点,全面推进城镇提升工程、旧村旧房改造工程、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污水处理工程、农村畜禽粪便处置工程、生态农业示范工程、饮用水源保护工程、清洁厕所工程、工矿企业污染防治工程、公民素质提升工程“十大工程”建设,努力把临沧建设成为“环境整洁、容貌美观、生态良好、民风文明”的洁净之城。
(五)大力建设生态文化产业园,走好三产融合式发展特色之路。按照“一产生态化、品牌化,二产绿色化、园区化,三产特色化、高端化”三产融合发展要求,以绿色科技、生态法则、文化内涵为核心,以做大做强环境友好型绿色工业为主要支撑,以休闲养生和生态文化旅游业为战略支柱,依托“一产”,打造龙头企业,创造“接二连三”的连锁放大效应,带动农产品加工业实现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带动市场、仓储、物流、金融服务、旅游等第三产业发展;立足“二产”,创造“以二生三”的产业衍生效应,促进农业生产链条不断向工业和流通领域延伸,发展以庄园经济为载体的生态文化产业园建设,将民族文化融入其中,进一步丰富文化内涵,推动旅游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力争每个建制村范围内建设一个生态文化产业园,形成“龙头企业+产业+农民”的新型农村发展综合体,大力提升庄园经济发展和美丽家园建设。
全市各县(区)要立足各地实际和特色优势,坚持一个园区突出一个主题,以园区为载体、产业为核心、美丽家园建设为抓手,大力实施生态建设、村庄提升打造、文化挖掘和保护、文化旅游开发、品牌打造建设、内涵素质提升等工程,努力建设文化富集、丰富多样、各有特色的生态文化产业园。
(六)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努力构筑滇西南教育高地。要努力推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覆盖,让人民群众更好地共享公共卫生服务。要深入实施“文化强市”战略,以提升亚洲微电影艺术节办节质量和水平为抓手,促进文化惠民实效。要继续做好高校毕业生、城镇困难人员、失业人员等困难群体的就业工作,落实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提高社会保障、救助水平。
要加快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改善性住房建设,扎实做好地震灾区震后恢复重建和农村危旧房改造工作,确保人民群众住有所居。要认真总结腾龙经验和南美扶贫模式,有效促进特困民族、人口较少民族脱贫致富。年内,减少贫困人口12万人。
要加强和创新群众工作。改革信访工作制度,依法规范信访活动,让人民群众通过法定途径表达合理诉求。要建立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综合机制,促进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联动。要强化公共安全管理,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保障食品药品安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要进一步重视“双拥”工作,加强边境管控和出入境管理,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民族分裂势力、暴力恐怖势力的破坏活动,确保边境稳定和国家安全。
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建设,努力构建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要全面做好老干部、老同志工作,注重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和精神生活,让老同志老有所知,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老有所乐,以老同志们对临沧这片热土的热爱和丰富的工作经验,积极为大美临沧建设发挥余热、建言献策。
(七)坚持从严治党,为大美临沧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各级党委要充分认识从严治党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不懈抓好管党治党工作,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不断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 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努力成就大美临沧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以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目标,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党建。要强化主体责任。各级党委(党组)要切实增强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全面落实抓党建的主体责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作为从严治党的常态工作来抓,与中心工作同步谋划部署、同步考核落实,不断完善基层党建工作格局。
各级党委(党组)书记要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严格落实“第一责任人”的政治责任,把责任牢记心上、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上。要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巩固和拓展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强化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
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等制度,健全党员创先争优和能进能出机制。加强和改进发展党员工作,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加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要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充分发挥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作用,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工作。扎实抓好“合作股份”、“基层党员带领群众创业致富贷款”、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双推进”等工作。分类形成一批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常态化机制。全面落实“一委四制”,突破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难题。及时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选好配强基层组织带头人队伍。严格执行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要着力构建为民服务体系。
进一步完善建设规划,积极探索总结推进党员活动室、为民服务点、“农村家庭党校”、党代表工作室“四位一体”建设,规范升级各级为民服务中心(站点),提升服务群众的功能。年内,启动临翔区、镇康县、耿马自治县、沧源自治县4个县(区)的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初步形成四级为民服务体系。要加大保障力度。切实重视基层、关心基层、支持基层、夯实基层,推动重心和资源向基层下沉,优先保障基层党建资金投入,形成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项目向基层倾斜、资源向基层聚集的鲜明导向。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构筑生态高地,壮大绿色产业,成就大美临沧,关键在选好干部、用好干部。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党管干部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根本原则,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毫不动摇、坚定不移地予以坚持。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培养、选拔和使用干部。要坚持五湖四海、四面八方,公道正派用人,用公道正派的人,让那些作风正、敢担当、肯干事、能成事的干部有机会、有舞台,彰显用人正气,以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导向。要着力强化干部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
统筹抓好各级各类干部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干部的理论水平,增强干部的法治意识,提升干部的办事能力。坚持到一线,办实事,把基层作为培养锻炼年轻干部的主要阵地,不断拓宽干部实践锻炼渠道,推进机关干部下基层、进农村、进企业学习锻炼,切实让干部在一线积累经验、增强本领。要坚持不懈从严管理监督干部。
认真执行干部管理各项规定,加大选人用人监督力度,切实加强对“一把手”用人权的监督,确保选人用人程序合规、导向端正、风清气正、结果公正。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把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干部提出的“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的要求融入党性修养的全过程,贯穿于工作的各方面,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一名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好干部。
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进一步增强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措施,统筹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各项工作。要坚决落实各级党委(党组)主体责任。各级党委(党组)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要牢固树立不抓党风廉政建设就是严重失职的意识,牢固树立改革、发展、稳定、反腐“四位一体”的工作理念,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强化责任担当,履行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主抓者职责。要强化各级纪委的监督责任。各级纪委要认真履行专门监督机关的职责,突出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心任务,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成效。要推进反腐败体制机制改革,对全市纪律检查体制改革作出具体安排,并抓好贯彻落实。
要深化作风建设。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要常抓不懈。要认真践行“三严三实”要求,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实施办法和市委具体要求,坚持不懈深化“四风”整治,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要对照“亲、敢、会”的要求,不断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切实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不断深化“一家亲人常相处,一门心思办实事,一身清白正风气”的成果。要严厉惩治腐败。把惩治腐败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扎紧扎密制度的笼子,坚持不懈抓好正风肃纪,坚持有腐必惩、有贪必肃,强化专项整治,狠刹权力滥用,坚决将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
同志们,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同心同德,励精图治,开拓奋进,扎实工作,高举改革发展大旗,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奋力谱写大美临沧的新篇章!
本文来源: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2.2014 15:20
普洱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到临沧开展立法调研
8月1日至2日,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